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今年6月5日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是今年环境日的宣传主题.下列生活方式中,不符合“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用手帕代替纸巾
B.将废弃的干电池扔入河道
C.短途旅游时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
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纸巾是用植物纤维制得的,减少纸巾的使用就是保护树木,且纸巾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减少纸巾的使用还能节约能源,A不符合题意;
B、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汞有毒,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使水体或土壤受到污染,B符合题意;
C、近距离交通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经济”理念,C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回收再利用,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
2.(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某学校食堂设计的一份营养餐食谱:米饭、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还需添加( )
A.水煮虾 B.蒸蛋 C.面包 D.炒青菜
【答案】D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该食谱中的米饭主要提供糖类,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主要提供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添加的食物是蔬菜水果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素,在饮食中需要注意营养均衡。
3.(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氧化铁、铁锈、Fe3O4
B.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C.纯碱、烧碱、Na2CO3
D.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 5H2O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其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B不符合题意;
C.烧碱、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OH,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C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为CuSO4 5H2O,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
4.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反应催化作用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A、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pH值条件下,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pH值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因此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该选项说法正确;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曲线中未体现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没有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当pH为过小或过大的条件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即酶活性丧失,因此在此条件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是相同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和叙述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5.(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无变化;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C>B>A D.A>C>B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A、B在氢前,C无变化,说明排在氢后,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A>B,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观察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即可.
6.(2015九上·上高期末)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水银不小心洒在地上 可先用硫粉盖住过会再清理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 碱液泼在皮肤上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解答】解: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做法正确,因为降温和隔绝空气可灭火,及时有效,故A正确;
B、水银洒漏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用硫粉撒在水银上,水银就会变成黑色结块状的硫化汞,这样对人体危害不大;故正确;
C、浓硫酸具有较强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会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腐蚀性,不慎洒在衣服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B、根据水银能与硫粉反应,生成危害小的硫化汞分析;
C、根据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分析;
D、根据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分析.
7.(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氢气 氯化氢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C 锌粉 铁粉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氯化钾溶液 碳酸钾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A不符合题意;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过量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B符合题意;
C、铁的活动性比锌弱,铁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除去杂质要遵循两个原则:1、不减少需要的物质;2、不引入新杂质。
8.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①Zn→ZnCl2②Zn(OH)2→ZnCl2③ZnCO3→ZnCl2则( )
A.三种转换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完成
C.只有②发生了酸碱反应
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解:A、①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都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①中,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不一定是加入稀盐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②中,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①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因此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物质的转化过程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二、填空题
9.(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答案】Ba(OH)2、Na2CO3;FeCl3、Na2SO4 .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有氯化铁,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一定不是硫酸钡,一定是碳酸钡,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有硫酸钠。
故答案为:Ba(OH)2、Na2CO3;FeCl3、Na2SO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的探究,主要是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碱性鉴别,不同性质的物质反应的现象不相同。
10.(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测定铜铁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先称得两份质量均为m克的合金粉末,然后甲乙两名同学分别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甲同学方案:合金粉末 过滤,将得到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a克.
乙同学方案:合金粉末 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方案中,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 .
(2)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乙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经过同学们讨论,一致认为 同学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
【答案】(1)有气泡产生
(2)乙;称得固体中既有原混合物中的铜,还有新生成的铜。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有气泡产生;(2)乙同学的方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这样实验结束时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克,要比原来铜铁合金中的铜质量大。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乙;称得固体中既有原混合物中的铜,还有新生成的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合金及其含量的测定,金属要能够与酸反应,则要求金属的活泼性要比氢强。
11.(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已知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产生O2和H2O.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各仪器内盛放的物质分别为:A稀硫酸;B锌粒;C 3% H2O2溶液;D MnO2;E.某溶液;F 某块状固体;G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H 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F中的块状固体可能是 ;
(3)分解反应发生在装置 中(填图中的字母).
【答案】(1)检验气密性
(2)碳酸钙或CaCO3
(3)D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制取和验证气体的性质的实验中,为了不浪费药品和保证实验的成功,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药品就是盐酸和石灰石,故填:碳酸钙;(3)通过现象分析,B中是锌和稀硫酸反应,D中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F中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G中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合,H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故分解反应是在D中进行,故填:D。
故答案为:检验气密性;碳酸钙或CaCO3;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的性质及其制备装置图,在有气体产生或者参加的反应中,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12.(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五水共治”指的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绍兴市近几年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工业废水排污达标率100%,生活用水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1)人畜的代谢废物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人体内肾单位的工作模型,最终排出人体外尿液的成分与图中 (选填序号)内的液体一致.
(2)尿液在马桶内若不及时冲洗,会形成污垢,人们常用“洁厕灵”清除,为了证明“洁厕灵”呈酸性,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证明 实验方案
酸性 方案一:取少量稀释液,加入金属锌
方案二:取少量稀释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三:取少量稀释液,加入碳酸钠溶液
①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②下列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选填序号).
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
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答案】(1)④
(2)方案三;AB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尿液和血浆相比,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液中含有的尿素含量是最高的.在④肾小管中形成尿液.(2)①方案一: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气体,有气泡冒充,方法合理;
方案二: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现象不明显,不适合证明“洁厕灵”呈酸性;方案三: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明显的现象,方法合理.②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能够节约用水,合理;
B.“洁厕灵”中含有酸性物质,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是正确的;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可节约用水,合理.
故选:ABC。
故答案为:④;方案三;AB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的性质及其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13.(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我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首次出访就配戴了浙江的“阮仕珍珠”耳环,这吸引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珍珠粉是由珍珠经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是重要的药品、化妆品原料.但市场上出现的假珍珠粉外观上与真珍珠粉差不多,肉眼往往无法辨别它们.
【提出问题1】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真假珍珠粉的差别在哪里?
【做出猜想】小明:含有碳酸钙;小华:含有蛋白质; 小芳: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
(1)【实验1】为了确认珍珠粉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操作一:分别取真假珍珠粉各少许置于两只试管中,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迅速塞紧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石灰水中,观察发现:试管a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b中实验现象为: 由此可得结论:都含有碳酸盐;
操作二:分别取真假珍珠粉少许置于铁片上灼烧,发现前者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后者未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由此可得出结论:假珍珠粉中不含 .
(2)【得出结论】小芳的猜想成立.
【提出问题2】真假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有差别吗?
【实验2】各取5g真假珍珠粉各稍许,置于下列实验装置中(稀盐酸足量).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数据如下:
样品种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假珍珠粉样品(mL) 110.50 110.28 110.05
真珍珠粉样品(mL) 103.82 103.16 102.82
回答相关问题:
①量气管点上端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②由实验数据可知:真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 假珍珠粉(填“>”、“<”、“=”).
【答案】(1)石灰水变浑浊;蛋白质
(2)起到隔绝作用,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与水直接接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而消耗一部分,导致测定产生较大误差;<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操作一:分别取真假珍珠粉适量置于两支试管中,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真假珍珠粉均含有碳酸钙(CaCO3); 故填: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二:别取真假珍珠粉稍许置于铁片上灼烧,发现真珍珠粉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假珍珠粉未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由此可得出结论:假珍珠粉中不含蛋白质;故填:蛋白质;①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起到隔绝作用,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与水直接接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而消耗一部分,导致测定产生较大误差;②由表格数据可知:5g假珍珠粉三次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的平均值为
≈ 110.3mL;5g真珍珠粉三次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的平均值为: ≈103.3mL
等质量的真、假珍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假珍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由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碳酸钙的含量高,即真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小于假珍珠粉。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蛋白质;起到隔绝作用,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与水直接接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而消耗一部分,导致测定产生较大误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测定,主要是根据各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鉴别。
四、简答题
14.(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 ,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中加入弄硫酸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HCO3 Na2CO3+H2O+CO2↑)
【答案】(1)浓硫酸
(2)不能
(3)使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分解
(4)解: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6.8 g 20 g ×100%=84%。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在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将气体干燥,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2)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对所测数据造成影响,所以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4)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4%。
故答案为:浓硫酸;不能;使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分解;
解: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6.8 g 20 g
×100%=8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的探究以及含量的测定,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今年6月5日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是今年环境日的宣传主题.下列生活方式中,不符合“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用手帕代替纸巾
B.将废弃的干电池扔入河道
C.短途旅游时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
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
2.(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某学校食堂设计的一份营养餐食谱:米饭、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还需添加( )
A.水煮虾 B.蒸蛋 C.面包 D.炒青菜
3.(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氧化铁、铁锈、Fe3O4
B.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C.纯碱、烧碱、Na2CO3
D.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 5H2O
4.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反应催化作用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无变化;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C>B>A D.A>C>B
6.(2015九上·上高期末)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水银不小心洒在地上 可先用硫粉盖住过会再清理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 碱液泼在皮肤上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A.A B.B C.C D.D
7.(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氢气 氯化氢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C 锌粉 铁粉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氯化钾溶液 碳酸钾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8.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①Zn→ZnCl2②Zn(OH)2→ZnCl2③ZnCO3→ZnCl2则( )
A.三种转换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完成
C.只有②发生了酸碱反应
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二、填空题
9.(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10.(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测定铜铁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先称得两份质量均为m克的合金粉末,然后甲乙两名同学分别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甲同学方案:合金粉末 过滤,将得到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a克.
乙同学方案:合金粉末 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方案中,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 .
(2)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乙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经过同学们讨论,一致认为 同学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
11.(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已知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产生O2和H2O.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各仪器内盛放的物质分别为:A稀硫酸;B锌粒;C 3% H2O2溶液;D MnO2;E.某溶液;F 某块状固体;G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H 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F中的块状固体可能是 ;
(3)分解反应发生在装置 中(填图中的字母).
12.(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五水共治”指的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绍兴市近几年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工业废水排污达标率100%,生活用水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1)人畜的代谢废物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人体内肾单位的工作模型,最终排出人体外尿液的成分与图中 (选填序号)内的液体一致.
(2)尿液在马桶内若不及时冲洗,会形成污垢,人们常用“洁厕灵”清除,为了证明“洁厕灵”呈酸性,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证明 实验方案
酸性 方案一:取少量稀释液,加入金属锌
方案二:取少量稀释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三:取少量稀释液,加入碳酸钠溶液
①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②下列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选填序号).
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
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三、实验探究题
13.(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我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首次出访就配戴了浙江的“阮仕珍珠”耳环,这吸引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珍珠粉是由珍珠经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是重要的药品、化妆品原料.但市场上出现的假珍珠粉外观上与真珍珠粉差不多,肉眼往往无法辨别它们.
【提出问题1】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真假珍珠粉的差别在哪里?
【做出猜想】小明:含有碳酸钙;小华:含有蛋白质; 小芳: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
(1)【实验1】为了确认珍珠粉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操作一:分别取真假珍珠粉各少许置于两只试管中,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迅速塞紧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石灰水中,观察发现:试管a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b中实验现象为: 由此可得结论:都含有碳酸盐;
操作二:分别取真假珍珠粉少许置于铁片上灼烧,发现前者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后者未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由此可得出结论:假珍珠粉中不含 .
(2)【得出结论】小芳的猜想成立.
【提出问题2】真假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有差别吗?
【实验2】各取5g真假珍珠粉各稍许,置于下列实验装置中(稀盐酸足量).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数据如下:
样品种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假珍珠粉样品(mL) 110.50 110.28 110.05
真珍珠粉样品(mL) 103.82 103.16 102.82
回答相关问题:
①量气管点上端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②由实验数据可知:真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 假珍珠粉(填“>”、“<”、“=”).
四、简答题
14.(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 ,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中加入弄硫酸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HCO3 Na2CO3+H2O+CO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纸巾是用植物纤维制得的,减少纸巾的使用就是保护树木,且纸巾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减少纸巾的使用还能节约能源,A不符合题意;
B、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汞有毒,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使水体或土壤受到污染,B符合题意;
C、近距离交通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经济”理念,C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回收再利用,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
2.【答案】D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该食谱中的米饭主要提供糖类,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主要提供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添加的食物是蔬菜水果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素,在饮食中需要注意营养均衡。
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其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B不符合题意;
C.烧碱、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OH,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C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为CuSO4 5H2O,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
4.【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A、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pH值条件下,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pH值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因此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该选项说法正确;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曲线中未体现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没有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当pH为过小或过大的条件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即酶活性丧失,因此在此条件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是相同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和叙述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5.【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A、B在氢前,C无变化,说明排在氢后,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A>B,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观察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解答】解: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做法正确,因为降温和隔绝空气可灭火,及时有效,故A正确;
B、水银洒漏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用硫粉撒在水银上,水银就会变成黑色结块状的硫化汞,这样对人体危害不大;故正确;
C、浓硫酸具有较强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会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腐蚀性,不慎洒在衣服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B、根据水银能与硫粉反应,生成危害小的硫化汞分析;
C、根据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分析;
D、根据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A不符合题意;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过量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B符合题意;
C、铁的活动性比锌弱,铁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除去杂质要遵循两个原则:1、不减少需要的物质;2、不引入新杂质。
8.【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解:A、①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都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①中,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不一定是加入稀盐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②中,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①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因此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物质的转化过程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9.【答案】Ba(OH)2、Na2CO3;FeCl3、Na2SO4 .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有氯化铁,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一定不是硫酸钡,一定是碳酸钡,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有硫酸钠。
故答案为:Ba(OH)2、Na2CO3;FeCl3、Na2SO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的探究,主要是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碱性鉴别,不同性质的物质反应的现象不相同。
10.【答案】(1)有气泡产生
(2)乙;称得固体中既有原混合物中的铜,还有新生成的铜。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有气泡产生;(2)乙同学的方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这样实验结束时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克,要比原来铜铁合金中的铜质量大。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乙;称得固体中既有原混合物中的铜,还有新生成的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合金及其含量的测定,金属要能够与酸反应,则要求金属的活泼性要比氢强。
11.【答案】(1)检验气密性
(2)碳酸钙或CaCO3
(3)D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制取和验证气体的性质的实验中,为了不浪费药品和保证实验的成功,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药品就是盐酸和石灰石,故填:碳酸钙;(3)通过现象分析,B中是锌和稀硫酸反应,D中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F中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G中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合,H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故分解反应是在D中进行,故填:D。
故答案为:检验气密性;碳酸钙或CaCO3;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的性质及其制备装置图,在有气体产生或者参加的反应中,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12.【答案】(1)④
(2)方案三;AB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尿液和血浆相比,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液中含有的尿素含量是最高的.在④肾小管中形成尿液.(2)①方案一: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气体,有气泡冒充,方法合理;
方案二: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现象不明显,不适合证明“洁厕灵”呈酸性;方案三: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明显的现象,方法合理.②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能够节约用水,合理;
B.“洁厕灵”中含有酸性物质,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是正确的;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可节约用水,合理.
故选:ABC。
故答案为:④;方案三;AB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的性质及其作用。
13.【答案】(1)石灰水变浑浊;蛋白质
(2)起到隔绝作用,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与水直接接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而消耗一部分,导致测定产生较大误差;<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操作一:分别取真假珍珠粉适量置于两支试管中,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真假珍珠粉均含有碳酸钙(CaCO3); 故填: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二:别取真假珍珠粉稍许置于铁片上灼烧,发现真珍珠粉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假珍珠粉未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由此可得出结论:假珍珠粉中不含蛋白质;故填:蛋白质;①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起到隔绝作用,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与水直接接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而消耗一部分,导致测定产生较大误差;②由表格数据可知:5g假珍珠粉三次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的平均值为
≈ 110.3mL;5g真珍珠粉三次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的平均值为: ≈103.3mL
等质量的真、假珍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假珍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由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碳酸钙的含量高,即真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小于假珍珠粉。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蛋白质;起到隔绝作用,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与水直接接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而消耗一部分,导致测定产生较大误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测定,主要是根据各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鉴别。
14.【答案】(1)浓硫酸
(2)不能
(3)使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分解
(4)解: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6.8 g 20 g ×100%=84%。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在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将气体干燥,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2)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对所测数据造成影响,所以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4)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4%。
故答案为:浓硫酸;不能;使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分解;
解: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6.8 g 20 g
×100%=8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的探究以及含量的测定,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