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六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江油市六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11 15:31:17

文档简介

四川省江油市六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3·绵阳)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包含化学变化是(  )
A.牛奶在空气中久置后产生酸味
B.家庭装修、装饰材料散发出难闻气味
C.铁制水龙头渗漏引起白色洗面盆滴水处发黄
D.旅游城市标志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变绿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牛奶在空气中久置后产生酸味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装饰材料散发出难闻气味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白色洗面盆滴水处发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青铜奔马变绿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轴承和骨架是由合金制成。
B.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做燃料,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符合“节能减碳”的环保理念
D.在加油站附近能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汽车的轴承和骨架都是由合金组成的,轮胎是合成橡胶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汽油或柴油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而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此类物质产生的较少,有助于减轻空气的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节能减碳”的环保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D、在加油站附近能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
B、根据天然气可减少空气污染分析;
C、根据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分析;
D、根据闻到气味是分子的运动分析。
3.(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关于SO2、CO2、MnO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化合物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是氧化物 D.都含有氧分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这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这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这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及分子中含有原子,不含其它分子分析。
4.(2018九上·海珠期末)下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非金属元素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X是金属元素,A不符合题意;
B.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B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C符合题意;
D.该粒子可表示为X+,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11号元素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解答
B、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解答
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解答
D、根据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是阳离子解答
5.(2019九上·荣昌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B. 检验氢气的纯度
C. 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实验结果能达到实验目的,可以比较出火焰各层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此操作能检验氢气的纯度,根据声音的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洁,故B不符合题意;
C、此操作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表述一致,故C不符合题意;
D、此实验是证明分子运动的,不能探究空气的组成,故表述不一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酒精灯火焰的分层分析;
B、根据氢气验纯方法是用试管收集移近酒精灯火焰燃烧听响声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分析;
D、根据浓氨水的碱性及分子的运动分析。
6.(2017九上·阳信期中)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可判断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生成物的分子一种为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一种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生成;故C不正确,C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都有1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可判断该变化为两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原子的重新结合生成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7.(2017·天水)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的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8.(2015九上·灌南期末)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10%的稀盐酸中,X表面无明显现象,Y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Z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X>Z>Y B.Z>Y>X C.X>Y>Z D.Z>X>Y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10%的稀盐酸中,X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X在氢后;Y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Z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说明Y和Z都在氢前,而且Z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Y>X,故选:B.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生成氢气,而且越靠前的金属,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反应现象就越剧烈,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9.(2019九上·鹤岗月考)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是M D.产生H2的速率N>M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说明M比N活泼,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设M、N的质量都是z,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x、y,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n,

解得x= ,

解得y= ,因为m>n,所以x<y,即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M的相对原子质量,此选项符合题意;
D、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快于N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决定,金属活动性顺序越强则与酸反应越快,而当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由相对原子质量决定,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等质量反应时产生氢气反而越小分析。
二、填空题
10.(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干冰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3)乙醇   ;
(4)3个二氧化氮分子   ;
(5)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   
【答案】(1)CO2
(2)CH4
(3)C2H5OH
(4)3NO2
(5)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3)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3NO2;(5)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1.(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我能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
(3)随着“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我国还将发射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 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答案】(1)AD
(2)A、C
(3)2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粒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而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所以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D,因为质子数相等,(2)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A、C,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分析】(1)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到电子分析;
(3)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12.(2018九上·合浦期末)2009年3月7日起福州市民陆续使用天然气.
(1)福州市区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   
③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莆田输送到福州气门站的天然气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   .
【答案】(1)B、C;充分燃烧等质量的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可减缓温室效应;CH4+2O2 CO2+2H2O
(2)分子间隔增大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解:(1)①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故填:B、C②天然气含碳量低,相同质量的天然气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少.故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可减缓温室效应.③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2)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压强减小时,间隔变大.故填:分子间隔增大。
故答案为:B、C;充分燃烧等质量的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可减缓温室效应;CH4+2O2 CO2+2H2O;分子间隔增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的分类及物质的微粒性。可再生能源是指在短时间内能够再次产生的能源;
三、实验题
13.(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7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图中   和   (填标号)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
【答案】(1)长颈漏斗;集气瓶
(2)2KClO3 2KCl+3O2↑;防止药品中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倒流,致使试管破裂
(3)CaCO3+2HCl=CaCl2+H2O+CO2↑;B;C;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2)装置A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药品中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倒流,致使试管破裂;(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此不需要加热,可选装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装置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分析】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四、推断题
14.(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下图中A为一种混合气体,经分析只含有两种元素,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下面各物质的化学式:B   C   D   
(2)写出下面的两个方程式:C→D:   生成白色沉淀B:   
【答案】(1)CaCO3;CO;Cu
(2)CO+CuO CO2+Cu;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1)B为碳酸钙、C为一氧化碳、D为铜,化学式分别为:CaCO3、CO、Cu;(2)①写出C→D,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化学方程式:CO+CuO CO2+Cu;②生成白色沉淀B,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分析】气体E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知此气体E为二氧化碳;气体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得到的红色物质D为铜,则气体C为一氧化碳;白色沉淀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E二氧化碳,所以白色沉淀B为碳酸钙;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正好符合。
五、计算题
15.(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测定大理石含CaCO3的质量分数,取大理石12.5g,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试计算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
【答案】8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生成CO2的质量:12.5g+100g-108.1g=4.4g,设12.5g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4.4g
x=10g,
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100%=80%;答: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分析】由于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因此造成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小,利用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从而求出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1 / 1四川省江油市六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3·绵阳)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包含化学变化是(  )
A.牛奶在空气中久置后产生酸味
B.家庭装修、装饰材料散发出难闻气味
C.铁制水龙头渗漏引起白色洗面盆滴水处发黄
D.旅游城市标志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变绿
2.(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轴承和骨架是由合金制成。
B.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做燃料,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符合“节能减碳”的环保理念
D.在加油站附近能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3.(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关于SO2、CO2、MnO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化合物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是氧化物 D.都含有氧分子
4.(2018九上·海珠期末)下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非金属元素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5.(2019九上·荣昌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B. 检验氢气的纯度
C. 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6.(2017九上·阳信期中)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7.(2017·天水)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
8.(2015九上·灌南期末)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10%的稀盐酸中,X表面无明显现象,Y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Z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X>Z>Y B.Z>Y>X C.X>Y>Z D.Z>X>Y
9.(2019九上·鹤岗月考)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是M D.产生H2的速率N>M
二、填空题
10.(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干冰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3)乙醇   ;
(4)3个二氧化氮分子   ;
(5)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   
11.(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我能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
(3)随着“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我国还将发射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 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12.(2018九上·合浦期末)2009年3月7日起福州市民陆续使用天然气.
(1)福州市区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   
③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莆田输送到福州气门站的天然气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   .
三、实验题
13.(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7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图中   和   (填标号)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
四、推断题
14.(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下图中A为一种混合气体,经分析只含有两种元素,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下面各物质的化学式:B   C   D   
(2)写出下面的两个方程式:C→D:   生成白色沉淀B:   
五、计算题
15.(2019九下·江油开学考)测定大理石含CaCO3的质量分数,取大理石12.5g,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试计算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牛奶在空气中久置后产生酸味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装饰材料散发出难闻气味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白色洗面盆滴水处发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青铜奔马变绿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汽车的轴承和骨架都是由合金组成的,轮胎是合成橡胶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汽油或柴油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而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此类物质产生的较少,有助于减轻空气的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节能减碳”的环保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D、在加油站附近能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
B、根据天然气可减少空气污染分析;
C、根据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分析;
D、根据闻到气味是分子的运动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这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这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这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及分子中含有原子,不含其它分子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X是金属元素,A不符合题意;
B.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B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C符合题意;
D.该粒子可表示为X+,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11号元素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解答
B、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解答
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解答
D、根据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是阳离子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实验结果能达到实验目的,可以比较出火焰各层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此操作能检验氢气的纯度,根据声音的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洁,故B不符合题意;
C、此操作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表述一致,故C不符合题意;
D、此实验是证明分子运动的,不能探究空气的组成,故表述不一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酒精灯火焰的分层分析;
B、根据氢气验纯方法是用试管收集移近酒精灯火焰燃烧听响声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分析;
D、根据浓氨水的碱性及分子的运动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可判断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生成物的分子一种为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一种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生成;故C不正确,C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都有1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可判断该变化为两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原子的重新结合生成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7.【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的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8.【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10%的稀盐酸中,X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X在氢后;Y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Z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说明Y和Z都在氢前,而且Z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Y>X,故选:B.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生成氢气,而且越靠前的金属,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反应现象就越剧烈,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9.【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说明M比N活泼,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设M、N的质量都是z,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x、y,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n,

解得x= ,

解得y= ,因为m>n,所以x<y,即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M的相对原子质量,此选项符合题意;
D、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快于N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决定,金属活动性顺序越强则与酸反应越快,而当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由相对原子质量决定,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等质量反应时产生氢气反而越小分析。
10.【答案】(1)CO2
(2)CH4
(3)C2H5OH
(4)3NO2
(5)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3)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3NO2;(5)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1.【答案】(1)AD
(2)A、C
(3)2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粒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而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所以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D,因为质子数相等,(2)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A、C,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分析】(1)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到电子分析;
(3)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12.【答案】(1)B、C;充分燃烧等质量的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可减缓温室效应;CH4+2O2 CO2+2H2O
(2)分子间隔增大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解:(1)①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故填:B、C②天然气含碳量低,相同质量的天然气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少.故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可减缓温室效应.③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2)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压强减小时,间隔变大.故填:分子间隔增大。
故答案为:B、C;充分燃烧等质量的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可减缓温室效应;CH4+2O2 CO2+2H2O;分子间隔增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的分类及物质的微粒性。可再生能源是指在短时间内能够再次产生的能源;
13.【答案】(1)长颈漏斗;集气瓶
(2)2KClO3 2KCl+3O2↑;防止药品中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倒流,致使试管破裂
(3)CaCO3+2HCl=CaCl2+H2O+CO2↑;B;C;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2)装置A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药品中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倒流,致使试管破裂;(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此不需要加热,可选装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装置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分析】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4.【答案】(1)CaCO3;CO;Cu
(2)CO+CuO CO2+Cu;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1)B为碳酸钙、C为一氧化碳、D为铜,化学式分别为:CaCO3、CO、Cu;(2)①写出C→D,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化学方程式:CO+CuO CO2+Cu;②生成白色沉淀B,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分析】气体E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知此气体E为二氧化碳;气体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得到的红色物质D为铜,则气体C为一氧化碳;白色沉淀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E二氧化碳,所以白色沉淀B为碳酸钙;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正好符合。
15.【答案】8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生成CO2的质量:12.5g+100g-108.1g=4.4g,设12.5g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4.4g
x=10g,
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100%=80%;答: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分析】由于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因此造成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小,利用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从而求出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