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放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2.(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实验室储存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因为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很强的黏合作用。硅酸钠的化学式为 ,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 C. D.
3.(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在厨房做红烧肉的时候,为了使烧出来的肉更香,向锅里面加入了少量的白酒和食醋,生成了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乙酸乙酯 和水,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属于有机物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
C.白酒和食醋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4.(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③和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②、③、④均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
C.③和⑤两种粒子可形成XY型化合物
D.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5.(2018·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 C.水 D.硝酸钾
6.(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生成水,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水的电解过程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C.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可以通过电解水来大量制取氢气
7.(2018九上·海口月考)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应该采取的方法是 (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到另一容器
8.(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 不发生反应.
A. B. C. D.
9.(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实验目的决定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反映实验目的 符合如图装置的设计意图的是()
说明CO具有还原性;
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利用能源;
说明CO得氧产物是 ;
有效地防止空气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2016·本溪模拟)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B.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C.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
11.(2017·普洱模拟)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的数值是12
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2.(2018·泰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二、多选题
13.(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P Q R W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
三、填空题
14.(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吸附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3)自来水厂用ClO2消毒,漂白粉2可用于饮用水消毒。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X+Ca(ClO)2+2H2O,X的化学式为 。
(4)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举出一种节水的措施 。
四、计算题
15.(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杂质。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1g,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当加入稀盐酸64.4g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1g。试求:
(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 。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6.(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10g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09.8g。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消耗锌粒质量为 g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五、实验题
17.(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探究实验:分别将不同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滤渣和滤液成分的探究。
(1)若向反应后所得滤渣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滤渣含有的金属为 。
(2)作出猜想: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镁、硝酸锌和硝酸银,请简要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 。
18.(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小王同学要想测定二块合金 甲 、乙 中铜的质量分数,但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根据学过的知识。
(1)你认为他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是哪一块合金?是 填甲或乙 理由是: .
(2)现小王取该合金粉末 与足量该盐酸充分反应,生成 氢气,则该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g,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红磷燃烧的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钠元素显 价,氧元素显 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则 价。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硅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乙酸乙酯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符合题意;
B、乙酸乙酯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酒和食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4):(16×2)=48:32=3:2,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注意碳酸钠等含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为“多变一”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活泼,说法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 ( 氦为 2) 通常是稳定结构, 中最外层电子数都小于4,易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活泼。说法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C、 是钠原子,化合价为 价, 是硫原子,化合价为 价, 和 两种粒子可形成 型化合物,说法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D、 和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说法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 (氦为 2) 通常是稳定结构;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同一族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解答;
5.【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金属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有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符合题意;
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常见说法为: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分析】一般说来,气体、液体由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单质由原子构成;酸碱盐由离子构成。
6.【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解析】【解答】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符合题意;
B、电解水时,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故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通过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但制取大量的氢气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成本很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水的构成;制作成本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没有可燃性,故无法通过点燃除去,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会将二氧化碳除去,选项不符合题意;
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会使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一氧化碳,选项符合题意;
D、转移气体不能除去一氧化碳,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而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8.【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方程式可知①Z+YSO4═ZSO4+Y,说明了Z比Y活泼;②X+YSO4═XSO4+Y;说明了X比Y活泼;③Z+H2SO4═ZSO4+H2;说明了Z位于氢的前边;④X+H2SO4﹣不反应,说明了X位于氢的后边;综合以上分析可知,Z>X>Y,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或与盐是否能反应确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能与酸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在氢前,不能反应则在氢后,金属能与盐溶液反应则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大于盐中金属的活动性,不能反应,则单质中金属的活动性小于盐中金属。
9.【答案】D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尾气点燃,说明可燃烧;一氧化碳氧化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为二氧化碳;尾气点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气。则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说明CO具有还原性。 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 。 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故 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尾气点燃,说明可燃烧;一氧化碳氧化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为二氧化碳;尾气点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气.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的注意事项;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其毒性。
10.【答案】C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可知X为二氧化碳.
A、由于碳酸在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故A错误;
B、由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不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一氧化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不一定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碳酸在常温下能分解分析;
B、根据碳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特征分析;
C、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解:A、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错误;
C、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故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正确;
D、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进行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不符合题意;
B、 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C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B、溶解度针对的是100g溶剂
D、题中未说等质量的甲乙溶液
13.【答案】A,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只有AP物质质量减少,QRW物质的质量都增加了,说明P为反应物,BCD为生成物,化学反应方程式为P Q+R+W,故A符合题意;
B、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2.6﹣3.6):(10.8﹣4.8)=3:2,故B不符合题意;
C、生成W的质量为10.8g﹣4.8g=6g,故C不符合题意;
D、第二次测得的A质量为:(40g+4g+3.6g+4.8g)﹣(13g+12.6g+4.8g)=16g,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由此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14.【答案】(1)A;B
(2)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3)CaCl2
(4)生活节水:节水器具,中水利用农业节水:节水灌溉,再生水灌溉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冷却水回收三产节水:节水器具生态节水:节水灌溉绿地,中水利用企业,建立相关用水制度监管浪费行为。收集雨水浇灌绿地,清洁使用,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个人,洗脸水、洗脚水可以冲马桶,养成随手关上水龙头的习惯等等
【知识点】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自来水厂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故答案为ABE;(2)明矾溶于水后可以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故答案为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据此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是:CaCl2;故答案为CaCl2;(4)可以从生活、农业、工业等各个方面分析回答,如生活节水:节水器具,中水利用;农业节水:节水灌溉,再生水灌溉;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冷却水回收;生态节水:节水灌溉绿地,中水利用;企业,建立相关用水制度监管浪费行为.收集雨水浇灌绿地,清洁使用,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个人,洗脸水、洗脚水可以冲马桶,养成随手关上水龙头的习惯等等;故答案为养成随手关上水龙头的习惯(合理均可).
【分析】(1)根据自来水的加工过程分析;
(2)根据明矾的吸附沉降性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析;
(4)根据生活中一水多用或减少水的浪费的做法分析。
15.【答案】(1)96.4%
(2)l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反应放出的CO2的质量为:64.4g+50g+11g-121g=4.4g设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 2NaCl+H2O+ CO2↑
106 117 44
x y 4.4g
解之得 x=10.6g,y=11.7g(1)纯碱纯度= ≈96.4%;(2)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11g-10.6g=0.4g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1.7g+0.4g=12.1g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100%=10%
答:(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约为96.4%;(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分析】纯碱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差即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
16.【答案】(1)0.2;6.5
(2)9.8%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 g。设产生0.2 g氢气时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消耗锌的质量是y。
,
解得x=9.8g ,解得y=6.5g(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稀硫酸的质量:109.8g+0.2g-10g=100g所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消耗锌的质量是6.5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分析】(1)由图像纵坐标确定反应完全后产生氢气质量,然后将氢气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反应的锌的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出硫酸的质量再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7.【答案】(1)Zn、Cu、Ag
(2)滤液中有 时,一定有 ,因为Zn先与 反应,后与 反应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镁弱,将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向反应后所得滤渣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锌,说明锌是过量的,则该滤渣含有的金属为Zn、Cu、Ag。故填:Zn、Cu、Ag 滤液中的溶质不可能为硝酸镁、硝酸锌和硝酸银,因为滤液中有 时,一定有 ,因为Zn先与 反应,后与 反应。即滤液中无 时,也一定没有 。故填:滤液中有 时,一定有 ,因为Zn先与 反应,后与 反应。
【分析】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镁弱,将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1)甲;甲中的锌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甲合金中锌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乙中的金属都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填:甲;甲中的锌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2) , 不反应
,可以看出生成 氢气需要锌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锌的质量为 ,所以铜的质量为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 ;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得合金中锌的质量,从而求得铜的质量和其含量.
1 / 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放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红磷燃烧的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2.(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实验室储存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因为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很强的黏合作用。硅酸钠的化学式为 ,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钠元素显 价,氧元素显 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则 价。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硅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3.(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在厨房做红烧肉的时候,为了使烧出来的肉更香,向锅里面加入了少量的白酒和食醋,生成了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乙酸乙酯 和水,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属于有机物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
C.白酒和食醋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乙酸乙酯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符合题意;
B、乙酸乙酯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酒和食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4):(16×2)=48:32=3:2,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注意碳酸钠等含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为“多变一”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4.(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③和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②、③、④均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
C.③和⑤两种粒子可形成XY型化合物
D.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答案】D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活泼,说法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 ( 氦为 2) 通常是稳定结构, 中最外层电子数都小于4,易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活泼。说法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C、 是钠原子,化合价为 价, 是硫原子,化合价为 价, 和 两种粒子可形成 型化合物,说法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D、 和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说法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 (氦为 2) 通常是稳定结构;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同一族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解答;
5.(2018·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 C.水 D.硝酸钾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金属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有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符合题意;
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常见说法为: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分析】一般说来,气体、液体由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单质由原子构成;酸碱盐由离子构成。
6.(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生成水,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水的电解过程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C.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可以通过电解水来大量制取氢气
【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解析】【解答】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符合题意;
B、电解水时,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故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通过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但制取大量的氢气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成本很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水的构成;制作成本进行分析判断。
7.(2018九上·海口月考)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应该采取的方法是 (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到另一容器
【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没有可燃性,故无法通过点燃除去,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会将二氧化碳除去,选项不符合题意;
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会使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一氧化碳,选项符合题意;
D、转移气体不能除去一氧化碳,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而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8.(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 不发生反应.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方程式可知①Z+YSO4═ZSO4+Y,说明了Z比Y活泼;②X+YSO4═XSO4+Y;说明了X比Y活泼;③Z+H2SO4═ZSO4+H2;说明了Z位于氢的前边;④X+H2SO4﹣不反应,说明了X位于氢的后边;综合以上分析可知,Z>X>Y,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或与盐是否能反应确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能与酸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在氢前,不能反应则在氢后,金属能与盐溶液反应则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大于盐中金属的活动性,不能反应,则单质中金属的活动性小于盐中金属。
9.(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实验目的决定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反映实验目的 符合如图装置的设计意图的是()
说明CO具有还原性;
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利用能源;
说明CO得氧产物是 ;
有效地防止空气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尾气点燃,说明可燃烧;一氧化碳氧化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为二氧化碳;尾气点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气。则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说明CO具有还原性。 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 。 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故 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尾气点燃,说明可燃烧;一氧化碳氧化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为二氧化碳;尾气点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气.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的注意事项;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其毒性。
10.(2016·本溪模拟)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B.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C.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
【答案】C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可知X为二氧化碳.
A、由于碳酸在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故A错误;
B、由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不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一氧化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不一定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碳酸在常温下能分解分析;
B、根据碳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特征分析;
C、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
11.(2017·普洱模拟)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的数值是12
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解:A、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错误;
C、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故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正确;
D、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进行分析.
12.(2018·泰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不符合题意;
B、 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C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B、溶解度针对的是100g溶剂
D、题中未说等质量的甲乙溶液
二、多选题
13.(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P Q R W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
【答案】A,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只有AP物质质量减少,QRW物质的质量都增加了,说明P为反应物,BCD为生成物,化学反应方程式为P Q+R+W,故A符合题意;
B、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2.6﹣3.6):(10.8﹣4.8)=3:2,故B不符合题意;
C、生成W的质量为10.8g﹣4.8g=6g,故C不符合题意;
D、第二次测得的A质量为:(40g+4g+3.6g+4.8g)﹣(13g+12.6g+4.8g)=16g,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由此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三、填空题
14.(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吸附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3)自来水厂用ClO2消毒,漂白粉2可用于饮用水消毒。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X+Ca(ClO)2+2H2O,X的化学式为 。
(4)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举出一种节水的措施 。
【答案】(1)A;B
(2)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3)CaCl2
(4)生活节水:节水器具,中水利用农业节水:节水灌溉,再生水灌溉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冷却水回收三产节水:节水器具生态节水:节水灌溉绿地,中水利用企业,建立相关用水制度监管浪费行为。收集雨水浇灌绿地,清洁使用,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个人,洗脸水、洗脚水可以冲马桶,养成随手关上水龙头的习惯等等
【知识点】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自来水厂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故答案为ABE;(2)明矾溶于水后可以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故答案为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据此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是:CaCl2;故答案为CaCl2;(4)可以从生活、农业、工业等各个方面分析回答,如生活节水:节水器具,中水利用;农业节水:节水灌溉,再生水灌溉;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冷却水回收;生态节水:节水灌溉绿地,中水利用;企业,建立相关用水制度监管浪费行为.收集雨水浇灌绿地,清洁使用,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个人,洗脸水、洗脚水可以冲马桶,养成随手关上水龙头的习惯等等;故答案为养成随手关上水龙头的习惯(合理均可).
【分析】(1)根据自来水的加工过程分析;
(2)根据明矾的吸附沉降性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析;
(4)根据生活中一水多用或减少水的浪费的做法分析。
四、计算题
15.(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杂质。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1g,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当加入稀盐酸64.4g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1g。试求:
(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 。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答案】(1)96.4%
(2)l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反应放出的CO2的质量为:64.4g+50g+11g-121g=4.4g设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 2NaCl+H2O+ CO2↑
106 117 44
x y 4.4g
解之得 x=10.6g,y=11.7g(1)纯碱纯度= ≈96.4%;(2)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11g-10.6g=0.4g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1.7g+0.4g=12.1g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100%=10%
答:(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约为96.4%;(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分析】纯碱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差即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
16.(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10g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09.8g。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消耗锌粒质量为 g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2;6.5
(2)9.8%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 g。设产生0.2 g氢气时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消耗锌的质量是y。
,
解得x=9.8g ,解得y=6.5g(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稀硫酸的质量:109.8g+0.2g-10g=100g所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消耗锌的质量是6.5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分析】(1)由图像纵坐标确定反应完全后产生氢气质量,然后将氢气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反应的锌的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出硫酸的质量再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五、实验题
17.(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探究实验:分别将不同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滤渣和滤液成分的探究。
(1)若向反应后所得滤渣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滤渣含有的金属为 。
(2)作出猜想: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镁、硝酸锌和硝酸银,请简要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 。
【答案】(1)Zn、Cu、Ag
(2)滤液中有 时,一定有 ,因为Zn先与 反应,后与 反应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镁弱,将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向反应后所得滤渣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锌,说明锌是过量的,则该滤渣含有的金属为Zn、Cu、Ag。故填:Zn、Cu、Ag 滤液中的溶质不可能为硝酸镁、硝酸锌和硝酸银,因为滤液中有 时,一定有 ,因为Zn先与 反应,后与 反应。即滤液中无 时,也一定没有 。故填:滤液中有 时,一定有 ,因为Zn先与 反应,后与 反应。
【分析】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镁弱,将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8.(2019九下·绵阳开学考)小王同学要想测定二块合金 甲 、乙 中铜的质量分数,但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根据学过的知识。
(1)你认为他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是哪一块合金?是 填甲或乙 理由是: .
(2)现小王取该合金粉末 与足量该盐酸充分反应,生成 氢气,则该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g,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甲;甲中的锌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甲合金中锌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乙中的金属都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填:甲;甲中的锌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2) , 不反应
,可以看出生成 氢气需要锌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锌的质量为 ,所以铜的质量为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 ;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得合金中锌的质量,从而求得铜的质量和其含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