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十二中滨江校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6·临沂模拟)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C.空气中的CO2含量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为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D.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符合题意,符合题意但不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符合题意,符合题意但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CO2含量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为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符合题意,符合题意但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不符合题意,不是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空气质量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分析
B、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分析
D、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3.(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错误的是()
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乳酸(化学式为C3H6O3)∶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6+16×3=90.B不符合题意。
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6=6∶1.C符合题意。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3/90×100%=4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4.(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关于碘元素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B.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单质,也可为人体补充碘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x=7
D.碘离子核外有54个电子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加碘食盐中含有碘的化合物,可为人体补充碘元素,选项B符合题意;
C、x=53﹣2﹣8﹣18﹣18=7,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因此碘离子核外有54个电子,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药品 B. 验满氧气
C. 过滤 D. 收集氢气
【答案】A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取用该药品的方法是正确的,选项A符合题意;
B、验满氧气要放在集气瓶口,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操作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收集氢气要使用向下排空气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银汞合金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补牙材料。银汞合金补牙的材料中除了银、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银汞合金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银汞合金的熔点比汞低
B.银汞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
C.银汞合金的硬度比锡的大
D.银汞合金的毒性一定远低于汞的毒性
【答案】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解答】A、汞是唯一一种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银汞合金可用于补牙,说明银汞合金的熔点比汞高,选项A符合题意;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银汞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成分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银汞合金的硬度比锡的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银汞合金可用于补牙,说明银汞合金的毒性一定远低于汞的毒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金的概念、性能(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硬度比各成分硬度大等)是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SO2和SO3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B.因为CO2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属于酸
C.因为金刚石与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D.因为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
【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SO2和SO3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A不符合题意;
B、CO2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CO2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但CO2不属于酸。B不符合题意;
C、因为金刚石与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C不符合题意。
D、因为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C、根据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分析
D、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8.(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处理净化装置里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Ⅱ前后,分子数目保持不变
B.反应Ⅰ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Ⅱ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Ⅰ、Ⅱ历程中,共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Ⅱ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Ⅰ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B符合题意;
C、反应Ⅱ为2NO2+4CO N2+4CO2,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Ⅰ、Ⅱ历程中,共有氮、氧、碳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改变,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示可知,反应Ⅰ是NO与O2反应生成NO2,方程式是:2NO+O2=2NO2;反应Ⅱ是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 N2+4CO2。有关微观反应示意图的题目在解答时,要根据反应前后各微粒的构成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或写出反应方程式等。
9.(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方法
A CaCl2溶液(HCl) 加入足量的石灰石,过滤
B CO2 (水蒸气) 缓慢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C CO2(CO) 在氧气中点燃
D 锌粉(CuSO4粉末) 加入足量的水和铁粉后,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HCl能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石灰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符合题意。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B不符合题意。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C不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锌粉能与CuSO4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除杂坚持两个原则,其一是除杂剂不能和主要成分反应,其二是除杂剂和杂质反应时不能生成新的杂质,据此分析
10.(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证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过氧化氢分解可制得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 少量KNO3加入水中,不久后“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微粒间存在间隔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分解可制得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不符合题意。
B、少量KNO3加入水中,不久后“消失”,是因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B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不符合题意。
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冰醋酸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C、根据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分析
D、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二、填空题
11.(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合肥地铁2号线已于2017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安徽省合肥市轨道交通正式跨入“双线运营、多线建设”的新阶段,迎来“换乘”时代。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一种即可),前车窗选择钢化玻璃的原因是 。地铁车身表面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为防止铁与 接触而生锈。
(2)冶炼金属钛时,将TiCl4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要求注明反应条件) 。
【答案】(1)铁合金(或钢);硬度大;氧气(或空气)与水
(2)TiCl4+4Na=4NaCl+Ti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图中所示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铁合金、钢;前车窗选择钢化玻璃的原因是硬度大;地铁车身表面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为防止铁与氧气(或空气)与水接触而生锈。(2)冶炼金属钛时,将TiCl4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4Na=4NaCl+Ti。
【分析】(1)根据合金和纯金属统称为金属材料,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分析
(2)根据四氯化钛和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钛分析
三、实验题
12.(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即可开始收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跟空气接近、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常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
【答案】(1)A;气泡连续并均匀产生;2KMnO4 K2MnO4+MnO2+O2↑
(2)B;Zn+H2SO4=ZnSO4+H2↑
(3)BC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故答案为A;气泡连续并均匀产生;2KMnO4 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答案为B;Zn+H2SO4=ZnSO4+H2↑;(3)实验室常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因此不需要加热;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跟空气接近、不溶于水的气体,因此最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B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取方法、注意事项、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进行选择。
四、流程题
13.(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高纯度的氧化铜可用作颜料、有机合成催化剂等,如图是工业利用粗铜氧化法获取高纯度氧化铜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成分是 。
(2)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请写出过程I中的化学方程式: 、 ,均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铁、铜(Fe、Cu)
(2)漏斗
(3)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置换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于是过量的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固体A的成分是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Fe、Cu)。(2)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3)过程I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
【分析】本题以粗铜粉氧化法生产高纯度CuO的流程图来考查学生物质的转化及基本的实验操作,明确每步转化后物质的成分及转化中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
五、科学探究题
14.(2019九上·宁津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1)(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Fe>Cu>R
(2)(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猜想一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和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填“快”或“慢”)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和铁丝和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3)(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①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②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金属与 是否反应。
【答案】(1)Fe>R>Cu
(2)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快;3Fe+2O2 Fe3O4
(3)盐溶液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 猜想二:Fe>R>Cu; 猜想三:Fe>Cu>R.[收集证据]由于实验的结论一正确,R的活泼性大于铁和铜,所以实验探究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R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猜想一 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归纳总结]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反应.
【分析】本题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可利用金属与酸或盐能否反应来完成,若金属能与酸反应则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若不能反应则在氢后,且反应越剧烈则活动性越强,若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则说明单质中金属活动性强,若不能反应,则说明盐溶液中金属活动性强,由此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15.(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蜡烛燃烧产物中含有哪些成分”,于是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文献)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是由碳、氢元素组成。
(猜想与假设)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实验)
(1)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另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在实验中,小华观察到一个异常现象:小烧杯内壁上产生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该黑色物质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 ,理由是 ,据此,他们猜想还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为验证存在该气体,小组成员设计图1所示的实验。
(3)(设计实验)
①将玻璃管一段伸入蜡烛的焰心部分。
②用带有金属网罩的酒精灯加热另一端的氧化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氧化铜由黑变红,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对此,小明提出质疑:由以上现象不一定是生成了一氧化碳导致,还可能是 。
同学们又在玻璃管中部放入 重新实验,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再次变红,由此确定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该兴趣小组欲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特设计如图2装置:收集含氧气50%的气体于钟罩内,将蜡烛点燃后放入钟罩,塞紧带有传感器的橡胶塞。实验过程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0~10s时,氧气浓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②根据图象预测,蜡烛发生完全燃烧的时段为 ,结合图象说明理由 。
③结合本实验记录的数据,写一条你的新认识 。
【答案】(1)CO2+Ca(OH)2=CaCO3↓+H2O
(2)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炭黑;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且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3)蜡烛燃烧产生的炭黑还原了灼热的氧化铜;棉花
(4)蜡烛燃烧后,瓶内氧气未充分混合均匀;0~40s;该时间段,氧气含量较高,并且没有生成一氧化碳;当氧气浓度约低于33%时,蜡烛已发生不完全燃烧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设计实验](1)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2)另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故填: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该黑色物质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且石蜡中含有碳元素。故填:炭黑;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且石蜡中含有碳元素。[设计实验](2)由以上现象不一定是生成了一氧化碳导致,还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炭黑还原了灼热的氧化铜;同学们又在玻璃管中部放入棉花重新实验,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再次变红,由此确定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故填:蜡烛燃烧产生的炭黑还原了灼热的氧化铜;棉花。①在0~10s时,氧气浓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蜡烛燃烧后,瓶内氧气未充分混合均匀。故填:蜡烛燃烧后,瓶内氧气未充分混合均匀。②根据图象预测,蜡烛发生完全燃烧的时段为0~40s,理由:该时间段,氧气含量较高,并且没有生成一氧化碳。故填:0~40s;该时间段,氧气含量较高,并且没有生成一氧化碳。③结合本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当氧气浓度约低于33%时,蜡烛已发生不完全燃烧,在空气中燃烧的蜡烛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等。故填:当氧气浓度约低于33%时,蜡烛已发生不完全燃烧。
【分析】本题考查了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生成产物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六、计算题
16.(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铜陵地区的石灰石储量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取12.5g石灰石样品(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粉碎后放入烧杯,然后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剩余物,请计算:
(1)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答案】(1)4.4g
(2)8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反应前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2.5g+100g=112.5g,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由质量守恒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2.5g﹣108.1g=4.4g,(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解得x=10g,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故答案为(1)4.4(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分析】本题是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题中所给数据和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
1 / 1安徽省铜陵十二中滨江校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6·临沂模拟)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C.空气中的CO2含量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为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D.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3.(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错误的是()
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4.(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关于碘元素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B.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单质,也可为人体补充碘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x=7
D.碘离子核外有54个电子
5.(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药品 B. 验满氧气
C. 过滤 D. 收集氢气
6.(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银汞合金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补牙材料。银汞合金补牙的材料中除了银、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银汞合金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银汞合金的熔点比汞低
B.银汞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
C.银汞合金的硬度比锡的大
D.银汞合金的毒性一定远低于汞的毒性
7.(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SO2和SO3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B.因为CO2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属于酸
C.因为金刚石与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D.因为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
8.(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处理净化装置里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Ⅱ前后,分子数目保持不变
B.反应Ⅰ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Ⅱ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Ⅰ、Ⅱ历程中,共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9.(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方法
A CaCl2溶液(HCl) 加入足量的石灰石,过滤
B CO2 (水蒸气) 缓慢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C CO2(CO) 在氧气中点燃
D 锌粉(CuSO4粉末) 加入足量的水和铁粉后,过滤
A.A B.B C.C D.D
10.(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证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过氧化氢分解可制得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 少量KNO3加入水中,不久后“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微粒间存在间隔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合肥地铁2号线已于2017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安徽省合肥市轨道交通正式跨入“双线运营、多线建设”的新阶段,迎来“换乘”时代。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一种即可),前车窗选择钢化玻璃的原因是 。地铁车身表面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为防止铁与 接触而生锈。
(2)冶炼金属钛时,将TiCl4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要求注明反应条件) 。
三、实验题
12.(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即可开始收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跟空气接近、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常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
四、流程题
13.(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高纯度的氧化铜可用作颜料、有机合成催化剂等,如图是工业利用粗铜氧化法获取高纯度氧化铜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成分是 。
(2)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请写出过程I中的化学方程式: 、 ,均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五、科学探究题
14.(2019九上·宁津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1)(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Fe>Cu>R
(2)(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猜想一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和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填“快”或“慢”)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和铁丝和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3)(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①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②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金属与 是否反应。
15.(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蜡烛燃烧产物中含有哪些成分”,于是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文献)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是由碳、氢元素组成。
(猜想与假设)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实验)
(1)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另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在实验中,小华观察到一个异常现象:小烧杯内壁上产生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该黑色物质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 ,理由是 ,据此,他们猜想还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为验证存在该气体,小组成员设计图1所示的实验。
(3)(设计实验)
①将玻璃管一段伸入蜡烛的焰心部分。
②用带有金属网罩的酒精灯加热另一端的氧化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氧化铜由黑变红,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对此,小明提出质疑:由以上现象不一定是生成了一氧化碳导致,还可能是 。
同学们又在玻璃管中部放入 重新实验,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再次变红,由此确定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该兴趣小组欲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特设计如图2装置:收集含氧气50%的气体于钟罩内,将蜡烛点燃后放入钟罩,塞紧带有传感器的橡胶塞。实验过程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0~10s时,氧气浓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②根据图象预测,蜡烛发生完全燃烧的时段为 ,结合图象说明理由 。
③结合本实验记录的数据,写一条你的新认识 。
六、计算题
16.(2019九下·滨江开学考)铜陵地区的石灰石储量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取12.5g石灰石样品(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粉碎后放入烧杯,然后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剩余物,请计算:
(1)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符合题意,符合题意但不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符合题意,符合题意但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CO2含量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为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符合题意,符合题意但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不符合题意,不是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空气质量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分析
B、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分析
D、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乳酸(化学式为C3H6O3)∶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6+16×3=90.B不符合题意。
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6=6∶1.C符合题意。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3/90×100%=4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加碘食盐中含有碘的化合物,可为人体补充碘元素,选项B符合题意;
C、x=53﹣2﹣8﹣18﹣18=7,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因此碘离子核外有54个电子,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取用该药品的方法是正确的,选项A符合题意;
B、验满氧气要放在集气瓶口,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操作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收集氢气要使用向下排空气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解答】A、汞是唯一一种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银汞合金可用于补牙,说明银汞合金的熔点比汞高,选项A符合题意;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银汞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成分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银汞合金的硬度比锡的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银汞合金可用于补牙,说明银汞合金的毒性一定远低于汞的毒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金的概念、性能(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硬度比各成分硬度大等)是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SO2和SO3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A不符合题意;
B、CO2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CO2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但CO2不属于酸。B不符合题意;
C、因为金刚石与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C不符合题意。
D、因为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C、根据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分析
D、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Ⅱ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Ⅰ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B符合题意;
C、反应Ⅱ为2NO2+4CO N2+4CO2,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Ⅰ、Ⅱ历程中,共有氮、氧、碳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改变,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示可知,反应Ⅰ是NO与O2反应生成NO2,方程式是:2NO+O2=2NO2;反应Ⅱ是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 N2+4CO2。有关微观反应示意图的题目在解答时,要根据反应前后各微粒的构成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或写出反应方程式等。
9.【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HCl能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石灰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符合题意。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B不符合题意。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C不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锌粉能与CuSO4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除杂坚持两个原则,其一是除杂剂不能和主要成分反应,其二是除杂剂和杂质反应时不能生成新的杂质,据此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分解可制得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不符合题意。
B、少量KNO3加入水中,不久后“消失”,是因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B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不符合题意。
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冰醋酸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C、根据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分析
D、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11.【答案】(1)铁合金(或钢);硬度大;氧气(或空气)与水
(2)TiCl4+4Na=4NaCl+Ti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图中所示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铁合金、钢;前车窗选择钢化玻璃的原因是硬度大;地铁车身表面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为防止铁与氧气(或空气)与水接触而生锈。(2)冶炼金属钛时,将TiCl4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4Na=4NaCl+Ti。
【分析】(1)根据合金和纯金属统称为金属材料,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分析
(2)根据四氯化钛和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钛分析
12.【答案】(1)A;气泡连续并均匀产生;2KMnO4 K2MnO4+MnO2+O2↑
(2)B;Zn+H2SO4=ZnSO4+H2↑
(3)BC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故答案为A;气泡连续并均匀产生;2KMnO4 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答案为B;Zn+H2SO4=ZnSO4+H2↑;(3)实验室常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因此不需要加热;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跟空气接近、不溶于水的气体,因此最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B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取方法、注意事项、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进行选择。
13.【答案】(1)铁、铜(Fe、Cu)
(2)漏斗
(3)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置换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于是过量的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固体A的成分是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Fe、Cu)。(2)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3)过程I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
【分析】本题以粗铜粉氧化法生产高纯度CuO的流程图来考查学生物质的转化及基本的实验操作,明确每步转化后物质的成分及转化中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
14.【答案】(1)Fe>R>Cu
(2)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快;3Fe+2O2 Fe3O4
(3)盐溶液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 猜想二:Fe>R>Cu; 猜想三:Fe>Cu>R.[收集证据]由于实验的结论一正确,R的活泼性大于铁和铜,所以实验探究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R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猜想一 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归纳总结]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反应.
【分析】本题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可利用金属与酸或盐能否反应来完成,若金属能与酸反应则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若不能反应则在氢后,且反应越剧烈则活动性越强,若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则说明单质中金属活动性强,若不能反应,则说明盐溶液中金属活动性强,由此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15.【答案】(1)CO2+Ca(OH)2=CaCO3↓+H2O
(2)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炭黑;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且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3)蜡烛燃烧产生的炭黑还原了灼热的氧化铜;棉花
(4)蜡烛燃烧后,瓶内氧气未充分混合均匀;0~40s;该时间段,氧气含量较高,并且没有生成一氧化碳;当氧气浓度约低于33%时,蜡烛已发生不完全燃烧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设计实验](1)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2)另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故填: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该黑色物质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且石蜡中含有碳元素。故填:炭黑;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且石蜡中含有碳元素。[设计实验](2)由以上现象不一定是生成了一氧化碳导致,还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炭黑还原了灼热的氧化铜;同学们又在玻璃管中部放入棉花重新实验,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再次变红,由此确定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故填:蜡烛燃烧产生的炭黑还原了灼热的氧化铜;棉花。①在0~10s时,氧气浓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蜡烛燃烧后,瓶内氧气未充分混合均匀。故填:蜡烛燃烧后,瓶内氧气未充分混合均匀。②根据图象预测,蜡烛发生完全燃烧的时段为0~40s,理由:该时间段,氧气含量较高,并且没有生成一氧化碳。故填:0~40s;该时间段,氧气含量较高,并且没有生成一氧化碳。③结合本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当氧气浓度约低于33%时,蜡烛已发生不完全燃烧,在空气中燃烧的蜡烛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等。故填:当氧气浓度约低于33%时,蜡烛已发生不完全燃烧。
【分析】本题考查了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生成产物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16.【答案】(1)4.4g
(2)8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反应前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2.5g+100g=112.5g,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由质量守恒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2.5g﹣108.1g=4.4g,(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解得x=10g,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故答案为(1)4.4(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分析】本题是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题中所给数据和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