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冯唐二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淄博)化学是一门实用和富有创造性的科学。以下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不对应的是( )
A.研制低残留农药一一污染问题
B.开发海底“可燃冰一一资源问题
C.自主研发手机芯片—能源问题
D.研制生产可降塑料---材料问题
【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合理的施加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过量施加会造成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可燃冰是海底发现的一种新型能源,故是能源问题,不符合题意;
C、手机芯片是材料问题,故符合题意;
D、可降解塑料是一种新型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的作用进行分析,掌握空气、水等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和能源材料的使用要求是解题关键。
2.(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为此做出奉献的化学家有()
A.门捷列夫和道尔顿 B.拉瓦锡和阿伏加德罗
C.张青莲和侯德榜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A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测定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B不符合题意;
C、张青莲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C不符合题意;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
3.(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百草折”---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物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春风又绿江南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日照香炉生紫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北风卷地白草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草枯鹰眼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雪尽马蹄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5.6g药品(1g以下用游码),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则该同学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A.15g B.16.2g C.14.4g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在天平平衡后,天平左边的质量等于右边的质量,左边主要指左盘中物质的质量,右边主要包括砝码和游码的质量,但是当药品与砝码放倒位置后,则成了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当左物右码放反时,称量物的实际质量为 ,
故答案为:C。
【分析】天平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在天平平衡后,天平左边的质量等于右边的质量。当药品与砝码放符合题意时,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当药品与砝码放倒位置后,则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
5.(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面汤蒸发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6.(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助燃性,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不符合题意;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B不符合题意;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符合题意;
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7.(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和O2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后出现的新物质是生成物。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差量可知,反应是W+O2→H2O+CO2。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是8g,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是:20g-8g=12g,生成水的质量是10g-1g=9g。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为:8g+12g-9g=11g,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W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11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是:11g× =3g,9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是:9g× =1g,碳元素与氢元素是质量之和是:3g+1g=4g,而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是8g,所以W中除含有碳元素、氢元素之外,一定含有氧元素,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g-4g=4g,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 =1∶4,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8.(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漳州水仙花中含有芳樟醇(C10H18O)。下列关于芳樟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芳樟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B.芳樟醇充分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C.芳樟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的
D.芳樟醇含有1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芳樟醇(C10H18O)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芳樟醇(C10H18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其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芳樟醇(C10H18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8):16=120:18:16,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的,C不符合题意;
D、芳樟醇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除碳酸、碳酸盐和碳的氧化物之外的含碳化合物是有机物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9.(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图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氧化物,在反应①中体现出氧化性
B.乙在反应②中能独自转化为丙
C.丙是有机物,化学式为CH2
D.固碳酶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甲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反应①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在反应中失去氧,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A符合题意;
B、乙是氧化物,不含有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②中不能独自转化为丙,B不符合题意;
C、X的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为C2H4,C不符合题意;
D、固碳酶属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反应①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分析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丙的分子构成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10.(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关于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这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他们俩在同一主族
C.一种为金属元素,一种为非金属元素
D.一种元素在第一周期,另一种元素在第二周期
【答案】C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第一个原子是氦原子,第二个原子是镁原子,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A不符合题意;
B、氦原子属于稀有气体族,镁原子属于IIA族,故B不符合题意;
C、第一个原子是氦原子,第二个原子是镁原子,一种为金属元素,一种为非金属元素,故C符合题意;
D、氦原子在第一周期,镁原子在第三周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第一个原子是氦原子,第二个原子是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不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
11.(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实验说明了一氧化碳既可以燃烧又有还原性
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实验时,先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
【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类型的判定;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燃烧,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说法不符合题意.
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先通入纯净一氧化碳,将空气全部排出后,再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等是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16九上·罗山期末)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 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2.7 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反应后 CO2和 H2O生成,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则①正确;
CO2中C元素的质量
H2O中H元素的质量
1.2g+0.3g=1.5g<2.3g,说明有氧元素,则④正确
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3g:(2.3﹣1.5)g=12:3:8,则⑥正确
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 : =2:6:1,则⑤不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根据有 CO2和 H2O生成,说明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氧元素要计算CO2和 H2O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若质量和小于2.3 g,则有氧元素,相等则不含氧元素;然后可进一步计算元素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
13.(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A.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
B.同样的铁制品在潮湿多雨的西南地区比在北方干燥地区更易锈蚀
C.在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
D.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生活中可用钢丝球洗刷铝锅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A、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铁锈,故A不符合题意;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西南地区潮湿多雨,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故同样的铁制品在西南地区比在北方更易锈蚀,故B不符合题意;
C、铁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破坏保护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金属生锈是金属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与水或氧气隔绝可以防止铁锈蚀。
14.(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若SO2和SO3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SO2和SO3的质量比为()
A.2:3 B.1:1 C.5:4 D.6:5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SO2和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3SO2和2SO3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则SO2和SO3的质量比 ,
故答案为:D。
【分析】要使SO2和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3SO2和2SO3中氧原子个数相等。
二、填空题
15.(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
(1)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均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①冰水混合物 ②石油
③水银 ④乙醇
⑤CuSO4溶液 ⑥过氧化氢
⑦高锰酸钾 ⑧二氧化锰
(2)下列情况属于物理变化是 ;物理性质的是 ;化学变化的是 ;化学性质有 。(均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①汽油是淡黄色的液体 ②汽油燃烧 ③冰雪融化
④铁水铸成铁锅 ⑤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⑥氧气可以溶解在水中
⑦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⑧氧气具有助燃性
【答案】(1)②⑤;①③④⑥⑦⑧;①④⑥⑦⑧;①⑥⑧
(2)③④;①⑥;②⑦;⑤⑧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①冰水混合物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是氧化物;②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③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纯净物;④乙醇是乙醇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⑤CuSO4溶液是由硫酸铜和水组成的混合物;⑥过氧化氢是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是氧化物;⑦高锰酸钾是高锰酸钾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⑧二氧化锰是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是氧化物。故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⑤;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③④⑥⑦⑧;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④⑥⑦⑧;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⑥⑧。(2)①汽油是淡黄色的液体,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属于物理性质;②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铁水铸成铁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⑤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属于化学性质;⑥氧气可以溶解在水中,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属于物理性质;⑦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氧气具有助燃性,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属于化学性质。故属于物理变化是③④;物理性质的是①⑥;化学变化的是②⑦;化学性质有⑤⑧。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氧化物和过氧化氢等。
16.(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请写出下列“2”所表示的含义:
H2O ,Mg2+ , 。
【答案】1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H2O中“2”表示1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Mg2+中“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中“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分析】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书子表示电荷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
17.(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
(2)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
【答案】(1)天然气
(2)二氧化硫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
【分析】酸雨的主要是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水形成的。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18.(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化学方程式2A+B=C+2D中,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分别为103、71、160,则D相对分子质量为 。
【答案】58.5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量之和相等, ,D相对分子量为58.5。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2A+B=C+2D中,A、B的质量和等于C、D的质量和。
19.(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有A、B两种原子,已知A的原子的质子数为a,A3+和Bn﹣的电子排布相同,则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填序号)
①a+3﹣n ②a﹣3+n ③a+3+n
④a﹣3﹣n
【答案】④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则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A3+与Bn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3+是A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Bn 是B得到n个电子得到的,设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a 3=x+n,x=a 3 n,
故答案为:④。
【分析】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2-与B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2-是A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Bn+是B原子失去n个电子得到的。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0.(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答案】银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铁,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铁和硝酸银反应完全,银不和硝酸铜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银。
【分析】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稀盐酸不能和铜、银反应,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1.(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生石灰变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产物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生石灰变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产物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22.(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
(1)举出两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4)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放在干燥环境中、金属表面刷油漆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水分子
(4)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金属容易生锈,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放在干燥环境中、金属表面刷油漆。(2)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4)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金属生锈是金属和氧气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3.(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B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A、由图可知曲线1的反应速率快,故曲线1是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正确;
C、碳酸钙的形状只对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分析
24.(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答案】物质是可燃物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分析】熟记燃烧的条件即可解答
三、实验题
25.(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①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有氧气参与、温度达到 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故A错误;
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故B正确;
C、严禁烟火的标志,故C错误;
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有氧气参与、温度达到 的着火点。
四、计算题
26.(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人体内的钙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请计算:
(1)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钙、磷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2)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精确到0.1%)。
【答案】(1)5:3
(2)39.8%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钙、磷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0:6=5:3;(2)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9.8%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27.(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向20g铜锌合金中不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2)20g的铜锌合金完全反应,求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
【答案】(1)32.5%
(2)0.2g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可以看出锌的质量为20g﹣13.5g=6.5g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为 =32.5%(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 H2↑
65 2
6.5g x
;x=0.2g
答:(1)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2)20g的铜锌合金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铜的锌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2)利用锌的质量结合锌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氢气的质量
1 / 1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冯唐二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淄博)化学是一门实用和富有创造性的科学。以下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不对应的是( )
A.研制低残留农药一一污染问题
B.开发海底“可燃冰一一资源问题
C.自主研发手机芯片—能源问题
D.研制生产可降塑料---材料问题
2.(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为此做出奉献的化学家有()
A.门捷列夫和道尔顿 B.拉瓦锡和阿伏加德罗
C.张青莲和侯德榜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3.(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百草折”---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物理变化
4.(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5.6g药品(1g以下用游码),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则该同学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A.15g B.16.2g C.14.4g D.无法确定
5.(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6.(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助燃性,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7.(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和O2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8.(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漳州水仙花中含有芳樟醇(C10H18O)。下列关于芳樟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芳樟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B.芳樟醇充分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C.芳樟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的
D.芳樟醇含有1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9.(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图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氧化物,在反应①中体现出氧化性
B.乙在反应②中能独自转化为丙
C.丙是有机物,化学式为CH2
D.固碳酶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10.(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关于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这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他们俩在同一主族
C.一种为金属元素,一种为非金属元素
D.一种元素在第一周期,另一种元素在第二周期
11.(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实验说明了一氧化碳既可以燃烧又有还原性
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实验时,先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
12.(2016九上·罗山期末)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 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2.7 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13.(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A.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
B.同样的铁制品在潮湿多雨的西南地区比在北方干燥地区更易锈蚀
C.在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
D.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生活中可用钢丝球洗刷铝锅
14.(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若SO2和SO3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SO2和SO3的质量比为()
A.2:3 B.1:1 C.5:4 D.6:5
二、填空题
15.(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
(1)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均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①冰水混合物 ②石油
③水银 ④乙醇
⑤CuSO4溶液 ⑥过氧化氢
⑦高锰酸钾 ⑧二氧化锰
(2)下列情况属于物理变化是 ;物理性质的是 ;化学变化的是 ;化学性质有 。(均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①汽油是淡黄色的液体 ②汽油燃烧 ③冰雪融化
④铁水铸成铁锅 ⑤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⑥氧气可以溶解在水中
⑦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⑧氧气具有助燃性
16.(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请写出下列“2”所表示的含义:
H2O ,Mg2+ , 。
17.(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
(2)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
18.(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化学方程式2A+B=C+2D中,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分别为103、71、160,则D相对分子质量为 。
19.(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有A、B两种原子,已知A的原子的质子数为a,A3+和Bn﹣的电子排布相同,则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填序号)
①a+3﹣n ②a﹣3+n ③a+3+n
④a﹣3﹣n
20.(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1.(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生石灰变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产物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
(1)举出两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4)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3.(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24.(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三、实验题
25.(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四、计算题
26.(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人体内的钙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请计算:
(1)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钙、磷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2)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精确到0.1%)。
27.(2019九下·淮阳开学考)向20g铜锌合金中不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2)20g的铜锌合金完全反应,求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合理的施加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过量施加会造成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可燃冰是海底发现的一种新型能源,故是能源问题,不符合题意;
C、手机芯片是材料问题,故符合题意;
D、可降解塑料是一种新型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的作用进行分析,掌握空气、水等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和能源材料的使用要求是解题关键。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A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测定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B不符合题意;
C、张青莲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C不符合题意;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
3.【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春风又绿江南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日照香炉生紫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北风卷地白草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草枯鹰眼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雪尽马蹄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答案】C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在天平平衡后,天平左边的质量等于右边的质量,左边主要指左盘中物质的质量,右边主要包括砝码和游码的质量,但是当药品与砝码放倒位置后,则成了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当左物右码放反时,称量物的实际质量为 ,
故答案为:C。
【分析】天平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在天平平衡后,天平左边的质量等于右边的质量。当药品与砝码放符合题意时,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当药品与砝码放倒位置后,则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
5.【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面汤蒸发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6.【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不符合题意;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B不符合题意;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符合题意;
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后出现的新物质是生成物。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差量可知,反应是W+O2→H2O+CO2。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是8g,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是:20g-8g=12g,生成水的质量是10g-1g=9g。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为:8g+12g-9g=11g,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W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11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是:11g× =3g,9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是:9g× =1g,碳元素与氢元素是质量之和是:3g+1g=4g,而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是8g,所以W中除含有碳元素、氢元素之外,一定含有氧元素,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g-4g=4g,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 =1∶4,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芳樟醇(C10H18O)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芳樟醇(C10H18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其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芳樟醇(C10H18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8):16=120:18:16,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的,C不符合题意;
D、芳樟醇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除碳酸、碳酸盐和碳的氧化物之外的含碳化合物是有机物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甲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反应①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在反应中失去氧,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A符合题意;
B、乙是氧化物,不含有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②中不能独自转化为丙,B不符合题意;
C、X的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为C2H4,C不符合题意;
D、固碳酶属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反应①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分析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丙的分子构成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第一个原子是氦原子,第二个原子是镁原子,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A不符合题意;
B、氦原子属于稀有气体族,镁原子属于IIA族,故B不符合题意;
C、第一个原子是氦原子,第二个原子是镁原子,一种为金属元素,一种为非金属元素,故C符合题意;
D、氦原子在第一周期,镁原子在第三周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第一个原子是氦原子,第二个原子是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不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
11.【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类型的判定;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燃烧,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说法不符合题意.
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先通入纯净一氧化碳,将空气全部排出后,再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等是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反应后 CO2和 H2O生成,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则①正确;
CO2中C元素的质量
H2O中H元素的质量
1.2g+0.3g=1.5g<2.3g,说明有氧元素,则④正确
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3g:(2.3﹣1.5)g=12:3:8,则⑥正确
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 : =2:6:1,则⑤不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根据有 CO2和 H2O生成,说明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氧元素要计算CO2和 H2O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若质量和小于2.3 g,则有氧元素,相等则不含氧元素;然后可进一步计算元素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
13.【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A、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铁锈,故A不符合题意;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西南地区潮湿多雨,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故同样的铁制品在西南地区比在北方更易锈蚀,故B不符合题意;
C、铁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破坏保护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金属生锈是金属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与水或氧气隔绝可以防止铁锈蚀。
14.【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SO2和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3SO2和2SO3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则SO2和SO3的质量比 ,
故答案为:D。
【分析】要使SO2和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3SO2和2SO3中氧原子个数相等。
15.【答案】(1)②⑤;①③④⑥⑦⑧;①④⑥⑦⑧;①⑥⑧
(2)③④;①⑥;②⑦;⑤⑧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①冰水混合物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是氧化物;②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③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纯净物;④乙醇是乙醇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⑤CuSO4溶液是由硫酸铜和水组成的混合物;⑥过氧化氢是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是氧化物;⑦高锰酸钾是高锰酸钾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⑧二氧化锰是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是氧化物。故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⑤;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③④⑥⑦⑧;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④⑥⑦⑧;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⑥⑧。(2)①汽油是淡黄色的液体,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属于物理性质;②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铁水铸成铁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⑤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属于化学性质;⑥氧气可以溶解在水中,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属于物理性质;⑦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氧气具有助燃性,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属于化学性质。故属于物理变化是③④;物理性质的是①⑥;化学变化的是②⑦;化学性质有⑤⑧。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氧化物和过氧化氢等。
16.【答案】1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H2O中“2”表示1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Mg2+中“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中“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分析】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书子表示电荷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
17.【答案】(1)天然气
(2)二氧化硫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
【分析】酸雨的主要是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水形成的。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18.【答案】58.5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量之和相等, ,D相对分子量为58.5。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2A+B=C+2D中,A、B的质量和等于C、D的质量和。
19.【答案】④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则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A3+与Bn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3+是A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Bn 是B得到n个电子得到的,设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a 3=x+n,x=a 3 n,
故答案为:④。
【分析】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2-与B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2-是A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Bn+是B原子失去n个电子得到的。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0.【答案】银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铁,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铁和硝酸银反应完全,银不和硝酸铜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银。
【分析】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稀盐酸不能和铜、银反应,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1.【答案】;;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生石灰变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产物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22.【答案】(1)放在干燥环境中、金属表面刷油漆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水分子
(4)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金属容易生锈,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放在干燥环境中、金属表面刷油漆。(2)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4)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金属生锈是金属和氧气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3.【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B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A、由图可知曲线1的反应速率快,故曲线1是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正确;
C、碳酸钙的形状只对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分析
24.【答案】物质是可燃物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分析】熟记燃烧的条件即可解答
25.【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①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有氧气参与、温度达到 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故A错误;
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故B正确;
C、严禁烟火的标志,故C错误;
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有氧气参与、温度达到 的着火点。
26.【答案】(1)5:3
(2)39.8%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钙、磷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0:6=5:3;(2)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9.8%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27.【答案】(1)32.5%
(2)0.2g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可以看出锌的质量为20g﹣13.5g=6.5g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为 =32.5%(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 H2↑
65 2
6.5g x
;x=0.2g
答:(1)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2)20g的铜锌合金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铜的锌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2)利用锌的质量结合锌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氢气的质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