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201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负面作用
B.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防治水体污染
C.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解析】【解答】A. 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负面作用,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故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B. 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防治水体污染,故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C. 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但是增加对空气的污染,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 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故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就要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等。
2.(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自在人间 《石灰吟》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草燃烧生成灰,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发生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自在人间 《石灰吟》,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蒸发与蒸馏操作;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①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② 用此装置收集氢气时,氢气应该从短管进入,空气从长管排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③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④ 蒸发操作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最新研究表明磷酸氯喹对治疗新冠肺炎疗效显著,该药物在细胞水平上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的感染。本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其水溶液显酸性,其化学式为:C18H32ClN3O8P2。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氯喹分子是6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磷酸氯喹分子由54个原子构成
C.磷酸氯喹溶液加水稀释后,其pH变大
D.磷酸氯喹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为9:16:4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磷酸氯喹是6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一个磷酸氯喹分子由(18+32+1+3+8+2)64个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磷酸氯喹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后,酸性减弱,其pH变大,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 磷酸氯喹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12×18):(1×32):35.5=216:32:35.5,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C、酸性减弱,其pH变大。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5.(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Tm在元搞关系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属于同一种元素 B.①②③的性质完全相同
C.铥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g D.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9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①②③粒子根据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值表示质子数,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一种元素,故判断错误,不符合题意;
B. ①②③的性质不相同,故判断错误,不符合题意;
C. 铥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判断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9,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9,故判断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
B、①表示氟离子,②表示氖原子,③表示钠离子,它们的性质不同。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值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6.(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3种物质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为:
A. 依据以上的化学方程式,和题目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生成两种物质,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依据以上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反应前有氢气,反应后氢元素显+1价,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的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生成物的种类。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D、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
7.(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安全的认识 B.物质分类
①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 ②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进行稀释 ③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①过磷酸钙、石油、盐酸都是混合物 ②二氧化硫、水、氧气都是氧化物 ③纯碱、烧碱、熟石灰都是碱
C.对有机物的认识 D.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有机物不一定都含有碳元素 ②葡萄糖、淀粉、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③塑料、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①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 ②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③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①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②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进行稀释,③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都是正确的,故符合题意;
B. ①过磷酸钙是纯净物,石油、盐酸都是混合物,②二氧化硫、水、氧气都是氧化物,③纯碱是盐,烧碱、熟石灰都是碱,总结的不完全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①有机物一定都含有碳元素,②葡萄糖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③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金是金属材料,总结的不完全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①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②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③不能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因为工业酒精含有甲醇,有毒,总结的不完全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安全知识,物质分类,有机物的认识,化学与健康扥知识进行分析。
8.(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草木灰和碳酸氢铵都是常用的肥料,二者混合使用可增强肥效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是纯净物,但混合物里也可能只含一种元素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草木灰和碳酸氢铵都是常用的肥料,二者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因为铵盐与碱性物质不能共存,故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是纯净物,但混合物里也可能只含一种元素,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有氧元素,故推理正确,符合题意。
D.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铵盐的特性进行分析。
B、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C、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D、碱性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
9.(2019·鄂州)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H4Cl、K2CO3、NaOH、Na2SO4 B.MgSO4、NaCl、Ba(NO3)2、FeCl3
C.KOH、Na2SO4、HCl、NaHCO3 D.HCl、NaNO3、K2SO4、NH4Cl
【答案】D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NH4Cl和NaOH不能共存,产生刺激性气味氨气;
B、MgSO4与Ba(NO3)2生成白色沉淀,FeCl3溶液显黄色;
C、KOH、NaHCO3都与HCl发生,不能共存;
D、HCl、NaNO3、K2SO4、NH4Cl两两均不能反应且溶液为无色。
故答案为:D。
【分析】(1)离子共存条件:同一溶液中的任意两种离子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即任意两种离子不得相互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水三者之一,也不能结合生成可溶性的弱酸(如磷酸、碳酸等)和弱碱(如氨水)。(2)初中化学常见的有颜色的粒子包括: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KMnO4(紫红色)。
10.(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O2 CO2 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先加过量稀盐酸,再滴加NaOH溶液调节pH=7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CaCl2 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滴加NaOH溶液调节pH=7,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铁粉和铜粉均能与过量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故方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30分)
11.(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酒精的化学式 ;
(2)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
(3)写出SO42-中右上角数字“2”的意义 ;
(4)写出氯酸钾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C2H5OH
(2)OH-
(3)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酒精,就是乙醇,其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C2H5OH
(2)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OH-;
故答案为:OH-
(3)写出SO42-中右上角数字“2”的意义是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答案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4)写出氯酸钾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乙醇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2)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3)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有的电荷数。
(4)元素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号前数后。
12.(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化学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下图是某太阳能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
(2)河南逍遥镇糊辣汤的制作原料有:牛肉、淀粉、土豆、胡萝卜、豆角及调料等。上述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3)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O+X==Cu2(OH)2CO3,则X的化学式为 。
(4)空气、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1)塑料
(2)牛肉
(3)CO2
(4)煮沸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 。
故答案为:塑料。
(2)河南逍遥镇糊辣汤的制作原料有:牛肉主要含有蛋白质、淀粉主要含有糖类、土豆主要含有糖类、胡萝卜主要含有维生素、豆角主要含有维生素及调料等。上述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牛肉。
故答案为:牛肉。
(3)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O+X==Cu2(OH)2CO3,反应前有2Cu,3O,2H,X;反应后有2Cu,5O,2H,C,那么X 中含有2O,C,则X的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CO2。
(4)空气、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煮沸。
【分析】(1)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2)肉类准含有蛋白质。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4)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13.(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 方法提纯甲。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1℃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答案】(1)冷却热饱和溶液
(2)乙>甲>丙
(3)62.5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甲。
故答案为:冷却热饱和溶液。
(2)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大于丙的溶解度;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溶解度。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故答案为:乙>甲>丙
(3)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12.5g甲,所以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50g+12.5g=62.5g。
故答案为:62.5g。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4.(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已知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一”两端物质间能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I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为 。
(3)写出G的一种用途 。
【答案】(1)CuCl2
(2)Fe+CuCl2=Cu+FeCl2;置换反应
(3)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合理均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已知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所以B是一氧化碳;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氧化铁;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H是盐酸;
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在高温下反应生成D和E,D能与水反应,所以推断F是铁,E是二氧化碳,A是碳酸钙,D是氧化钙,那么G 是氢氧化钙;
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I是氯化铜;
把推断出来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图中,进行验证,验证正确。
(1)I是氯化铜,其化学式CuCl2。
故答案为:CuCl2
(2)反应⑤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与氯化亚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Cu+FeCl2,其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Fe+CuCl2=Cu+FeCl2;2、置换反应。
(3)G是 碳酸钙,其用途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合理均可)。
故答案为: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合理均可)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5.(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
。
(3)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F装置的作用
,实验室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 → → → → (填接口对应的字母。全对才得分)。
【答案】(1)长颈漏斗
(2)2H2O2 2H2O+O2↑;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e;d;f;g;b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净化
【解析】【解答】(1)仪器甲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B装置适合固液常温型反应,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应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装置有多孔隔板,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1、;2、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F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实验室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再除去氯化氢气体(记得要气体要长管导入),接着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记得要气体要长管导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e→d→f→g →b。
故答案为:1、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2、e;
3、d;
4、f;
5、g;
6、b。
【分析】(2)根据反应装置,选择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3)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要想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先制取,再除杂,干燥,最后收集。
16.(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D中的现象是 。
(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3)【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
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②乙级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
(4)【拓展延伸】
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HCl+Ca(OH)2=CaCl2+2H2O
(3)NaCl;CaCl2;H+
(4)Ca(OH)2+Na2CO3=CaCO3↓+2NaOH或Na2CO3+CaCl2=CaCO3↓+2NaCl或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白色沉淀,故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
(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明显的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
(3)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是碳酸钙,一定没有盐酸;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没有碱性物质溶于,则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盐酸,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钙;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是碳酸钙,一定没有盐酸;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碱性物质,则上层清液呈碱性,清液中一定没有氢离子。
(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分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3)①根据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进行分析;
②根据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进行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
17.(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25g含碳酸钙的大理石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求:
(1)25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2)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20
(2)解:由题意可知,当加入188.8g稀盐酸时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73
20g x
100:20g=73:x x=14.6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g/188.8g×100%=7.7%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7%。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图像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变,说明是大理石中含有的杂质,所以杂质的质量=25g-5g。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盐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 / 1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201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负面作用
B.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防治水体污染
C.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
2.(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自在人间 《石灰吟》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最新研究表明磷酸氯喹对治疗新冠肺炎疗效显著,该药物在细胞水平上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的感染。本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其水溶液显酸性,其化学式为:C18H32ClN3O8P2。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氯喹分子是6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磷酸氯喹分子由54个原子构成
C.磷酸氯喹溶液加水稀释后,其pH变大
D.磷酸氯喹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为9:16:4
5.(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Tm在元搞关系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属于同一种元素 B.①②③的性质完全相同
C.铥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g D.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9
6.(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3种物质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7.(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安全的认识 B.物质分类
①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 ②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进行稀释 ③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①过磷酸钙、石油、盐酸都是混合物 ②二氧化硫、水、氧气都是氧化物 ③纯碱、烧碱、熟石灰都是碱
C.对有机物的认识 D.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有机物不一定都含有碳元素 ②葡萄糖、淀粉、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③塑料、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①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 ②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③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A.A B.B C.C D.D
8.(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草木灰和碳酸氢铵都是常用的肥料,二者混合使用可增强肥效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是纯净物,但混合物里也可能只含一种元素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9.(2019·鄂州)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H4Cl、K2CO3、NaOH、Na2SO4 B.MgSO4、NaCl、Ba(NO3)2、FeCl3
C.KOH、Na2SO4、HCl、NaHCO3 D.HCl、NaNO3、K2SO4、NH4Cl
10.(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O2 CO2 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先加过量稀盐酸,再滴加NaOH溶液调节pH=7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CaCl2 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30分)
11.(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酒精的化学式 ;
(2)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
(3)写出SO42-中右上角数字“2”的意义 ;
(4)写出氯酸钾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
12.(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化学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下图是某太阳能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
(2)河南逍遥镇糊辣汤的制作原料有:牛肉、淀粉、土豆、胡萝卜、豆角及调料等。上述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3)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O+X==Cu2(OH)2CO3,则X的化学式为 。
(4)空气、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3.(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 方法提纯甲。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1℃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14.(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已知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一”两端物质间能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I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为 。
(3)写出G的一种用途 。
15.(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
。
(3)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F装置的作用
,实验室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 → → → → (填接口对应的字母。全对才得分)。
16.(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D中的现象是 。
(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3)【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
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②乙级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
(4)【拓展延伸】
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17.(2020九下·牡丹开学考)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25g含碳酸钙的大理石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求:
(1)25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2)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解析】【解答】A. 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负面作用,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故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B. 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防治水体污染,故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C. 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但是增加对空气的污染,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 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故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就要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等。
2.【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草燃烧生成灰,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发生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自在人间 《石灰吟》,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蒸发与蒸馏操作;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①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② 用此装置收集氢气时,氢气应该从短管进入,空气从长管排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③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④ 蒸发操作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磷酸氯喹是6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一个磷酸氯喹分子由(18+32+1+3+8+2)64个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磷酸氯喹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后,酸性减弱,其pH变大,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 磷酸氯喹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12×18):(1×32):35.5=216:32:35.5,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C、酸性减弱,其pH变大。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①②③粒子根据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值表示质子数,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一种元素,故判断错误,不符合题意;
B. ①②③的性质不相同,故判断错误,不符合题意;
C. 铥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判断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9,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9,故判断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
B、①表示氟离子,②表示氖原子,③表示钠离子,它们的性质不同。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值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6.【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为:
A. 依据以上的化学方程式,和题目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生成两种物质,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依据以上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反应前有氢气,反应后氢元素显+1价,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的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生成物的种类。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D、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
7.【答案】A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①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②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进行稀释,③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都是正确的,故符合题意;
B. ①过磷酸钙是纯净物,石油、盐酸都是混合物,②二氧化硫、水、氧气都是氧化物,③纯碱是盐,烧碱、熟石灰都是碱,总结的不完全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①有机物一定都含有碳元素,②葡萄糖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③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金是金属材料,总结的不完全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①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②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③不能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因为工业酒精含有甲醇,有毒,总结的不完全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安全知识,物质分类,有机物的认识,化学与健康扥知识进行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草木灰和碳酸氢铵都是常用的肥料,二者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因为铵盐与碱性物质不能共存,故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是纯净物,但混合物里也可能只含一种元素,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有氧元素,故推理正确,符合题意。
D.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铵盐的特性进行分析。
B、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C、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D、碱性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
9.【答案】D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NH4Cl和NaOH不能共存,产生刺激性气味氨气;
B、MgSO4与Ba(NO3)2生成白色沉淀,FeCl3溶液显黄色;
C、KOH、NaHCO3都与HCl发生,不能共存;
D、HCl、NaNO3、K2SO4、NH4Cl两两均不能反应且溶液为无色。
故答案为:D。
【分析】(1)离子共存条件:同一溶液中的任意两种离子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即任意两种离子不得相互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水三者之一,也不能结合生成可溶性的弱酸(如磷酸、碳酸等)和弱碱(如氨水)。(2)初中化学常见的有颜色的粒子包括: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KMnO4(紫红色)。
10.【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滴加NaOH溶液调节pH=7,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铁粉和铜粉均能与过量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故方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11.【答案】(1)C2H5OH
(2)OH-
(3)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酒精,就是乙醇,其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C2H5OH
(2)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OH-;
故答案为:OH-
(3)写出SO42-中右上角数字“2”的意义是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答案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4)写出氯酸钾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乙醇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2)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3)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有的电荷数。
(4)元素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号前数后。
12.【答案】(1)塑料
(2)牛肉
(3)CO2
(4)煮沸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 。
故答案为:塑料。
(2)河南逍遥镇糊辣汤的制作原料有:牛肉主要含有蛋白质、淀粉主要含有糖类、土豆主要含有糖类、胡萝卜主要含有维生素、豆角主要含有维生素及调料等。上述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牛肉。
故答案为:牛肉。
(3)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O+X==Cu2(OH)2CO3,反应前有2Cu,3O,2H,X;反应后有2Cu,5O,2H,C,那么X 中含有2O,C,则X的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CO2。
(4)空气、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煮沸。
【分析】(1)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2)肉类准含有蛋白质。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4)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13.【答案】(1)冷却热饱和溶液
(2)乙>甲>丙
(3)62.5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甲。
故答案为:冷却热饱和溶液。
(2)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大于丙的溶解度;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溶解度。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故答案为:乙>甲>丙
(3)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12.5g甲,所以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50g+12.5g=62.5g。
故答案为:62.5g。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4.【答案】(1)CuCl2
(2)Fe+CuCl2=Cu+FeCl2;置换反应
(3)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合理均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已知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所以B是一氧化碳;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氧化铁;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H是盐酸;
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在高温下反应生成D和E,D能与水反应,所以推断F是铁,E是二氧化碳,A是碳酸钙,D是氧化钙,那么G 是氢氧化钙;
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I是氯化铜;
把推断出来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图中,进行验证,验证正确。
(1)I是氯化铜,其化学式CuCl2。
故答案为:CuCl2
(2)反应⑤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与氯化亚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Cu+FeCl2,其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Fe+CuCl2=Cu+FeCl2;2、置换反应。
(3)G是 碳酸钙,其用途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合理均可)。
故答案为: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合理均可)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5.【答案】(1)长颈漏斗
(2)2H2O2 2H2O+O2↑;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e;d;f;g;b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净化
【解析】【解答】(1)仪器甲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B装置适合固液常温型反应,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应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装置有多孔隔板,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1、;2、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F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实验室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再除去氯化氢气体(记得要气体要长管导入),接着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记得要气体要长管导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e→d→f→g →b。
故答案为:1、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2、e;
3、d;
4、f;
5、g;
6、b。
【分析】(2)根据反应装置,选择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3)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要想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先制取,再除杂,干燥,最后收集。
16.【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HCl+Ca(OH)2=CaCl2+2H2O
(3)NaCl;CaCl2;H+
(4)Ca(OH)2+Na2CO3=CaCO3↓+2NaOH或Na2CO3+CaCl2=CaCO3↓+2NaCl或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白色沉淀,故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
(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明显的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
(3)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是碳酸钙,一定没有盐酸;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没有碱性物质溶于,则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盐酸,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钙;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是碳酸钙,一定没有盐酸;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碱性物质,则上层清液呈碱性,清液中一定没有氢离子。
(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分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3)①根据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进行分析;
②根据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进行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
17.【答案】(1)20
(2)解:由题意可知,当加入188.8g稀盐酸时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73
20g x
100:20g=73:x x=14.6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g/188.8g×100%=7.7%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7%。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图像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变,说明是大理石中含有的杂质,所以杂质的质量=25g-5g。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盐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