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黄冈市启黄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黄冈市启黄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1-31 14:04:38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启黄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磨制石器 B.古代炼铁
C.烧制陶器 D.利用沼气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
B、古代炼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器是以泥土为原料,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沼气燃烧的过程中甲烷和氧气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可解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如有为化学变化,没有是物理变化
2.(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
B.用橡皮塞塞住试管
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用天平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上,A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内插橡皮塞时,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B符合题意;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 ,C不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天平使用时,左物右码
B向试管内插橡皮塞时,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轻轻转动,必要时可以润湿
C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溶解的三分之一,
D量筒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3.(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下列有关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燃烧变成氧化镁时,镁原子的核电荷数发生了变化
B.氧气受热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了
C.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镁燃烧变成氧化镁时,镁原子的核电荷数没有发生变化,A符合题意;
B、氧气受热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B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是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C不符合题意;
D、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解答,分子特性: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另外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不同性质不同,
4.(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CH4 H2 CO B.CH4 CO H2
C.CO CH4 H2 D.H2 CH4 CO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
【解析】【解答】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氢气只有氢元素组成,燃烧产物是水;一氧化碳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在x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没有水珠,说明没生成水,则是一氧化碳,在y、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且y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y为甲烷,z杯内壁上有水珠,注入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说明只生成了水,为氢气,所以x、y、z分别是CO、CH4、H2.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燃烧的产物判断,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际上是生成了碳酸钙和水,依照上述反应可解答
5.(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査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 D.④⑤
【答案】C
【知识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解析】【解答】A、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脱氧后的物质中不可能含有铜,A不符合题意;
B、由铁生锈可知,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不是Fe3O4,B不符合题意;
C、由脱氧剂的脱氧情况可知,②⑤猜想合理.C符合题意;
D、由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知,这包脱氧剂中不可能含有Fe3O4,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中资料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就能排出①两种都是黑色;③两种都是黑色④两种都是黑色,二氧化碳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铁氧化会生成三氧化二铁,是红褐色的,可得出答案
6.(2016九上·重庆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③SO2④CuO ⑤Mg2+⑥2OH﹣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①2H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②2NH3中的“2”表示两个氨分子;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③SO2、⑦H2O中的“2”分别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④ O中的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⑤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⑥2OHˉ中的“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选项说法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选项说法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选项说法正确;
D、表示分子个数的为②,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7.(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CO2 CO 点燃
C 铜粉 Fe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A不符合题意.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B不符合题意.
C、Fe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除去杂质,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符合题意.
D、FeCl2溶液和CuCl2均能与锌粒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除杂问题,选取除杂的物质不能喝主要成分反应,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在二氧化碳里面不能点燃一氧化碳
C铜和稀硫酸不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
D锌与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能反应
8.(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Q+R+W P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P是反应物,Q、R、W是生成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 Q+R+W,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g:6g=3:2,B不符合题意;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4.8g=6g,C不符合题意;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40g﹣24g=16g,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可以确定反应物生成物,Q质量增加9g,是生成物,R质量增加9g,是生成物,W质量增加6g,是生成物,因此P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4g,,待测值为16g,由以上数据结合选项可解答
二、填空题
9.(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实验1和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是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最后天平的指针   (填序号)(a.偏左b.偏右c.不偏转d.无法预测)
(2)图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出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   、   .
【答案】(1)Fe+CuSO4=Cu+FeSO4;c
(2)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甲同学所做的实验中,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所以左右肯定平衡,不会发生偏转.(2)由于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故答案为:(1)Fe+CuSO4=Cu+FeSO4;c;(2)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天平在反应前是平衡的,但左边有气体生成,质量损失,所以指针向右偏转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跟九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
10.(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食品变质的一种情况是食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将食品充氮包装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是因为   ;
(2)金刚石可用于裁玻璃,是因为   ;
(3)实验室配制的石灰水若放置过久,则通入二氧化碳时一般不会变浑浊,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酒精可用作燃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答案】(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2)金刚石的硬度大
(3)Ca(OH)2+CO2=CaCO3↓+H2O
(4)C2H5OH+3O2 2CO2+3H2O.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文字表达式;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既不与食品发生反应又不供给呼吸,无毒无味,廉价易得等;(2)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3)实验室配制的石灰水若放置过久,则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造成通入二氧化碳时不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4)酒精可用作燃料,是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2H5OH+3O2 2CO2+3H2O.
故答案为:(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2)金刚石的硬度大(3)Ca(OH)2+CO2=CaCO3↓+H2O(4)C2H5OH+3O2 2CO2+3H2O.
【分析】(1)根据氮气得性质解答,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波
(2)根据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解答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4)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1.(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2011年4月8日凌晨3时10分,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190号溶剂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迅即赶到的救援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用喷雾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到5时30分,随道内明火被全部扑灭.
(1)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190号溶剂油”的油罐车上应贴的标志是   .
(2)油罐车起火燃烧有三个必要条件:其中“190号溶剂油”为可燃物、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和   ;
(3)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消防队员曾试图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原理是   ;
(4)调査表明,火灾伤人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
A.迅速脱下衣物,扑灭大火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答案】(1)C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水能降低环境温度,使周围的环境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4)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1)因为190号溶剂油是具有可燃性的液体,属于易燃品.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故选C.(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是利用了水能降低环境温度,使周围的环境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灭火原理.(4)迅速脱下衣物,容易烧伤皮肤,衣物是扑灭不了大火的,所以说法错误;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可降低爆炸时对身体的伤害,所以正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是自救的安全有效方法,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1)C;(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水能降低环境温度,使周围的环境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4)A
【分析】(1)根据几种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结合题中要求解答
(2)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4)根据物质燃烧、爆炸自我保护知识解答
12.(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石(主要含Fe2O3)、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请回答:
(1)炼铁厂用于炼铁的主要设备是   ;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③   ;
(3)在此过程中,焦炭的作用是   、   .
【答案】(1)高炉
(2)CO2+C 2CO;3CO+Fe2O3 2Fe+3CO2
(3)燃烧提供高温;反应获得还原剂CO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 2CO,3CO+Fe2O3 2Fe+3CO2;(3)在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高温,反应获得还原剂CO.
故答案为:(1)高炉;(2)CO2+C 2CO;3CO+Fe2O3 2Fe+3CO2;(3)燃烧提供高温;反应获得还原剂CO
【分析】(1)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
(2)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焦炭燃烧放热,生成了一氧化碳
13.(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填字母)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
(3)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填“a”、“b”)   进入.
【答案】(1)长颈漏斗
(2)C;2KMnO4 K2MnO4+MnO2+O2↑;集气瓶内水排尽或瓶口有气泡冒出
(3)A或B;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属于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用C;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用E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集气瓶内水排尽或瓶口有气泡冒出;(3)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需选择固液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B,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a进.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C;2KMnO4 K2MnO4+MnO2+O2↑;集气瓶内水排尽或瓶口有气泡冒出;(3)A或B;a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解答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选用固固加热制气制气装置,用排水法收集验满时集气瓶内水排尽或瓶口有气泡冒出,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硫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4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7·平南模拟)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的金属铬(Cr)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为了解金属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娟与小涛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猜想和假设】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猜想一:Cr Al Cu 猜想二:Al Cr Cu 猜想三:   。
(2)【实验和探究】
小娟的实验:取大小相同的铝、铬、铜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分别取三支试管,向其中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将铝、铬、铜三种金属分别插入三支试管中. 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快;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缓慢,溶液变蓝色; 铜片无明显现象. 猜想   成立. 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 硫酸亚铬(CrSO4)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涛的实验:
小涛只选用了三种药品进行实验,也得出了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则他选用的三种药品可能是   .
(4)【总结与归纳】由上述实验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   ②   。
【答案】(1)Al Cu Cr
(2)二;Cr+H2SO4=CrSO4+H2↑
(3)Al、CrSO4溶液、Cu
(4)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比较;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比较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猜想和假设】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铝的强,再将铬加入出现三种情况:(1)Cr>Al>Cu;(2)Al>Cr>Cu;(3)Al>Cu>Cr;
【实验和探究】根据实验现象: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快;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缓慢,可知猜想二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结合实验一有气泡产生,应该是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为:Cr+H2SO4═CrSO4+H2↑;
(2)如果已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金属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用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反应,都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可选择:Al、CrSO4 、Cu或Al2(SO4)3、Cr、CuSO4等;
【总结与归纳】由上述实验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比较;②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比较.
故答案为:【猜想和假设】Al Cu Cr;【实验与探究】(1)二; Cr+H2SO4=CrSO4+H2↑ ;(2)Al CrSO4溶液 Cu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总结与归纳】①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比较;②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比较(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分析】【猜想和假设】根据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铝的强,再将铬加入出现三种情况:(1)Cr Al Cu;(2)Al Cr Cu;(3)Al Cu Cr解答;
【实验和探究】根据所学金属活动顺序可知铜不能与硫酸反应,铝可以与硫酸反应,进而解决问题.根据题中现象,写化学方程式进行;
(2)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择药品,可选择两头金属中间盐,中间金属两头盐。
1 / 1湖北省黄冈市启黄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磨制石器 B.古代炼铁
C.烧制陶器 D.利用沼气
2.(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
B.用橡皮塞塞住试管
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
3.(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下列有关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燃烧变成氧化镁时,镁原子的核电荷数发生了变化
B.氧气受热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了
C.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CH4 H2 CO B.CH4 CO H2
C.CO CH4 H2 D.H2 CH4 CO
5.(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査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 D.④⑤
6.(2016九上·重庆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③SO2④CuO ⑤Mg2+⑥2OH﹣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7.(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CO2 CO 点燃
C 铜粉 Fe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8.(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Q+R+W P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
二、填空题
9.(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实验1和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是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最后天平的指针   (填序号)(a.偏左b.偏右c.不偏转d.无法预测)
(2)图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出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   、   .
10.(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食品变质的一种情况是食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将食品充氮包装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是因为   ;
(2)金刚石可用于裁玻璃,是因为   ;
(3)实验室配制的石灰水若放置过久,则通入二氧化碳时一般不会变浑浊,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酒精可用作燃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1.(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2011年4月8日凌晨3时10分,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190号溶剂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迅即赶到的救援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用喷雾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到5时30分,随道内明火被全部扑灭.
(1)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190号溶剂油”的油罐车上应贴的标志是   .
(2)油罐车起火燃烧有三个必要条件:其中“190号溶剂油”为可燃物、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和   ;
(3)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消防队员曾试图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原理是   ;
(4)调査表明,火灾伤人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
A.迅速脱下衣物,扑灭大火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12.(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石(主要含Fe2O3)、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请回答:
(1)炼铁厂用于炼铁的主要设备是   ;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③   ;
(3)在此过程中,焦炭的作用是   、   .
13.(2018九下·黄冈开学考)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填字母)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
(3)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填“a”、“b”)   进入.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7·平南模拟)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的金属铬(Cr)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为了解金属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娟与小涛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猜想和假设】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猜想一:Cr Al Cu 猜想二:Al Cr Cu 猜想三:   。
(2)【实验和探究】
小娟的实验:取大小相同的铝、铬、铜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分别取三支试管,向其中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将铝、铬、铜三种金属分别插入三支试管中. 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快;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缓慢,溶液变蓝色; 铜片无明显现象. 猜想   成立. 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 硫酸亚铬(CrSO4)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涛的实验:
小涛只选用了三种药品进行实验,也得出了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则他选用的三种药品可能是   .
(4)【总结与归纳】由上述实验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   ②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
B、古代炼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器是以泥土为原料,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沼气燃烧的过程中甲烷和氧气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可解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如有为化学变化,没有是物理变化
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用天平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上,A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内插橡皮塞时,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B符合题意;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 ,C不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天平使用时,左物右码
B向试管内插橡皮塞时,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轻轻转动,必要时可以润湿
C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溶解的三分之一,
D量筒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3.【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镁燃烧变成氧化镁时,镁原子的核电荷数没有发生变化,A符合题意;
B、氧气受热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B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是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C不符合题意;
D、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解答,分子特性: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另外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不同性质不同,
4.【答案】C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
【解析】【解答】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氢气只有氢元素组成,燃烧产物是水;一氧化碳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在x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没有水珠,说明没生成水,则是一氧化碳,在y、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且y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y为甲烷,z杯内壁上有水珠,注入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说明只生成了水,为氢气,所以x、y、z分别是CO、CH4、H2.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燃烧的产物判断,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际上是生成了碳酸钙和水,依照上述反应可解答
5.【答案】C
【知识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解析】【解答】A、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脱氧后的物质中不可能含有铜,A不符合题意;
B、由铁生锈可知,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不是Fe3O4,B不符合题意;
C、由脱氧剂的脱氧情况可知,②⑤猜想合理.C符合题意;
D、由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知,这包脱氧剂中不可能含有Fe3O4,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中资料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就能排出①两种都是黑色;③两种都是黑色④两种都是黑色,二氧化碳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铁氧化会生成三氧化二铁,是红褐色的,可得出答案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①2H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②2NH3中的“2”表示两个氨分子;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③SO2、⑦H2O中的“2”分别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④ O中的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⑤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⑥2OHˉ中的“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选项说法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选项说法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选项说法正确;
D、表示分子个数的为②,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7.【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A不符合题意.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B不符合题意.
C、Fe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除去杂质,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符合题意.
D、FeCl2溶液和CuCl2均能与锌粒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除杂问题,选取除杂的物质不能喝主要成分反应,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在二氧化碳里面不能点燃一氧化碳
C铜和稀硫酸不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
D锌与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能反应
8.【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P是反应物,Q、R、W是生成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 Q+R+W,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g:6g=3:2,B不符合题意;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4.8g=6g,C不符合题意;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40g﹣24g=16g,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可以确定反应物生成物,Q质量增加9g,是生成物,R质量增加9g,是生成物,W质量增加6g,是生成物,因此P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4g,,待测值为16g,由以上数据结合选项可解答
9.【答案】(1)Fe+CuSO4=Cu+FeSO4;c
(2)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甲同学所做的实验中,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所以左右肯定平衡,不会发生偏转.(2)由于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故答案为:(1)Fe+CuSO4=Cu+FeSO4;c;(2)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天平在反应前是平衡的,但左边有气体生成,质量损失,所以指针向右偏转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跟九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
10.【答案】(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2)金刚石的硬度大
(3)Ca(OH)2+CO2=CaCO3↓+H2O
(4)C2H5OH+3O2 2CO2+3H2O.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文字表达式;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既不与食品发生反应又不供给呼吸,无毒无味,廉价易得等;(2)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3)实验室配制的石灰水若放置过久,则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造成通入二氧化碳时不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4)酒精可用作燃料,是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2H5OH+3O2 2CO2+3H2O.
故答案为:(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2)金刚石的硬度大(3)Ca(OH)2+CO2=CaCO3↓+H2O(4)C2H5OH+3O2 2CO2+3H2O.
【分析】(1)根据氮气得性质解答,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波
(2)根据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解答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4)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1.【答案】(1)C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水能降低环境温度,使周围的环境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4)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1)因为190号溶剂油是具有可燃性的液体,属于易燃品.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故选C.(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是利用了水能降低环境温度,使周围的环境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灭火原理.(4)迅速脱下衣物,容易烧伤皮肤,衣物是扑灭不了大火的,所以说法错误;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可降低爆炸时对身体的伤害,所以正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是自救的安全有效方法,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1)C;(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水能降低环境温度,使周围的环境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4)A
【分析】(1)根据几种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结合题中要求解答
(2)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4)根据物质燃烧、爆炸自我保护知识解答
12.【答案】(1)高炉
(2)CO2+C 2CO;3CO+Fe2O3 2Fe+3CO2
(3)燃烧提供高温;反应获得还原剂CO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 2CO,3CO+Fe2O3 2Fe+3CO2;(3)在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高温,反应获得还原剂CO.
故答案为:(1)高炉;(2)CO2+C 2CO;3CO+Fe2O3 2Fe+3CO2;(3)燃烧提供高温;反应获得还原剂CO
【分析】(1)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
(2)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焦炭燃烧放热,生成了一氧化碳
13.【答案】(1)长颈漏斗
(2)C;2KMnO4 K2MnO4+MnO2+O2↑;集气瓶内水排尽或瓶口有气泡冒出
(3)A或B;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属于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用C;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用E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集气瓶内水排尽或瓶口有气泡冒出;(3)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需选择固液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B,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a进.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C;2KMnO4 K2MnO4+MnO2+O2↑;集气瓶内水排尽或瓶口有气泡冒出;(3)A或B;a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解答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选用固固加热制气制气装置,用排水法收集验满时集气瓶内水排尽或瓶口有气泡冒出,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硫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4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4.【答案】(1)Al Cu Cr
(2)二;Cr+H2SO4=CrSO4+H2↑
(3)Al、CrSO4溶液、Cu
(4)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比较;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比较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猜想和假设】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铝的强,再将铬加入出现三种情况:(1)Cr>Al>Cu;(2)Al>Cr>Cu;(3)Al>Cu>Cr;
【实验和探究】根据实验现象: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快;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缓慢,可知猜想二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结合实验一有气泡产生,应该是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为:Cr+H2SO4═CrSO4+H2↑;
(2)如果已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金属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用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反应,都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可选择:Al、CrSO4 、Cu或Al2(SO4)3、Cr、CuSO4等;
【总结与归纳】由上述实验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比较;②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比较.
故答案为:【猜想和假设】Al Cu Cr;【实验与探究】(1)二; Cr+H2SO4=CrSO4+H2↑ ;(2)Al CrSO4溶液 Cu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总结与归纳】①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比较;②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比较(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分析】【猜想和假设】根据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铝的强,再将铬加入出现三种情况:(1)Cr Al Cu;(2)Al Cr Cu;(3)Al Cu Cr解答;
【实验和探究】根据所学金属活动顺序可知铜不能与硫酸反应,铝可以与硫酸反应,进而解决问题.根据题中现象,写化学方程式进行;
(2)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择药品,可选择两头金属中间盐,中间金属两头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