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
1.什么是散文
2.为何写散文
3.怎样写好散文
4.优秀散文欣赏
目录
CONTENTS
什么是散文
壹
概念:
散文是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一种文学体裁。
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1、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点,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感情充沛、真挚。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等。
散文的分类:
2、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突出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自然景物,作者也会赋予他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优秀的作品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等。
散文的分类:
3、议论散文
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散文的分类:
1、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情、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
2、思想精辟,诗意盎然
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思想。凡掷地作金石声的作品差不多总是包含着鲜明的思想、结结实实的思想。散文还富有诗意。杏花春雨, 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情画意。杨朔的名篇《荔枝蜜》、《茶花赋》、《海市》…… 都是诗意盎然之作,既是散文, 又是诗篇。
3、短小精悍,自由灵活
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 “轻骑兵”,因为它篇幅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韩愈的《马说》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93字。许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的《白杨礼赞》1074字。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但也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一是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可以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 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二是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 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写成佳作。
散文的特点:
4、形散神收,博而不杂
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 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 因此,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
散文的特点:
5、直抒胸臆,自具风格
散文常常象诗歌一样,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不仅使读者知其理、 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写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作家贾平凹在回答“散文创作要不要绝对真实”的问题时说:“这个问题争论很多,又都没有一定结论。我个人的体会,还是倾向于‘绝对真实’四个字。所谓真实,主要是指在感情表达上的真实。”
散文的特点:
整体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神:情感、线索;
形:取材、结构、表现手法、语言运用。
为什么要写散文
贰
何永康教授说:“考场作文要多了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光,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都是喝不出什么滋味的。这当然是一种比喻。用写作的术语来说,就是中考作文不像平时作文那样,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教师在一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文章所表现的感情而言,就是要求文章的感情炽烈而不流于平淡,外显而不失于内敛。换言之,要抓住语文教师对文字相对敏感,情感相对丰富这个特点,写“含情量”高的文字,但同时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情”是真情而非矫情,是动情而非煽情。
优点:
1、多种表达方式运用,写作得心应手。
2、不收框架的限制,可以体现真实情感。
3、形式灵活。便于表达主题。
公司产品运营
叁
散文写作评价
超越流行的社会见解和均码的道德思想,有终极关怀。
1.彰显出高格的思维品质
优质的审美表达和具有推进文体艺术增长的审美独创性。
“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2.具有非凡的文化品位(学识修养、人文素质)
4.质朴自然,大巧若拙,举重若轻。
3.散发着诗的气质
“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其毫颠,几乎无可不谈”。身边的凡人琐事,描述眼前的自然风光,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只要是世上存在的事物都可以入题。所以散文往往给人以亲切感。
散文的情感是真实的,来自于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真实感受。文中的每一处心动,都来自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所以我们将散文叫做“心灵的文字”。
散文写作要求
1、精准选材
1)选平凡材料,写出不平凡的东西
丰子恺《吃瓜子》、《白鹅》等
2)选不平凡的题材(典型题材),写不平凡的东西
《我自已看得见》、《要吃抽象的鸡》等
3)选反常题材,反弹琵琶
《进一步,海阔天空》、《不想放假》等
4)选温馨的题材,写出一种情趣
《绿化心情》、《会笑的眼睛》、《请给我五分钟》
5)选自身经历中感受最深刻的题材
《忆儿时的学字》(抓火碳、木条、写墙壁遭打等)、
《鼓恋》、《洗出来的道理》等
6)选知识性题材(有文化品位)
史地:煎佰赞《内蒙访古》余秋雨《柳侯祠》等
古诗古词今读有感而作:陈小奇《涛声依旧》等
7)选人类终极关怀的题材(生命悲剧意识等)
历史故事、
现实生活、
积累阅读、
散文写作要求
2、有一个明确的感情触发点
角度小而新,能自然地引出丰富的情思。
《深夜对话》:触发点——一种感觉:烦躁
《野茉莉的幽香》:触发点——一件事情:酷暑中火车旅行的烦闷
《水边的女人》:触发点——一个字:“汝” 水边的女人。
《?菊花飘香的时节》:触发点——一个景:秋风,南飞雁,绿叶换上橙黄,菊花飘香的时节 。
散文写作要求
深夜对话
这样的地方,只有这样的时刻,才会有了点宁静,我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宁静。默然坐在书桌旁,桌上只有一杯浓茶,雾气氤氲。我不喜欢浓茶,因为妈妈不许我喝。可每当这时,我总把茶泡得很浓,茶色很深,带点秋日落叶的色彩,这样我的心会更静,这样的夜晚,烦躁便从心中一点点渗透出来,飘散在这静静的夜空。
就这样坐着,有点迷糊,看着茶的雾气缕缕上飘,一点点凝成一个身影。“你来了。”仿佛约好似的。你用那种深邃柔和的眼神看着我,在这眼神之下,我心中的一切都藏不住。“想什么呢?”
……
“其实,我就是你,你我本是一人。记住,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需要的是直面苦难的坚守、乐观和勇气,用积极奋进的态度去面对,你会过得很好……”随着声音,身影消失了。我才发现茶已冷,天亮了。我听见窗外第一声鸟叫,很脆。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心情,我需要一杯清茶,需要这样的对话。
片段欣赏
3、有一条明显的线索
事物:菊花(《?菊花飘香的时节 》)、一首诗(《归人,归人,归何处?》 )、一个故事(《最美丽的微笑 》)
人物:黛玉 (《水边的女人》)、曾国藩 (《照海倚天 》)
感情:思念?(《家乡的味道》)
心境:烦躁 (《深夜对话》)
散文写作要点:
水边的女人
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
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自重与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
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
汝——水边的女人……
4、有一些细腻的描写
沈从文散文《常德》片断:
“我最中意的是名为麻阳街的一段。那里一面是城墙,一面是临河而起的一排陋隘逼窄的小屋。有烟馆同面馆,有……这一条街……总是湿漉漉的不好走路……不免有种古怪气味。”
描述真实细腻,但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精神倾向,略带忧郁和惆怅。
能让读者产生画面感,记忆深刻!
散文写作要点:
5、有一个鲜明的中心(点明中心的重要性)
《深夜对话》: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需要的是直面苦难的坚守、乐观和勇气,用积极奋进的态度去面对,你会过得很好……
《野茉莉的幽香》:心态很重要,他可能使你陷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深渊;也可能送你高朋满 坐,畅快的人生,良好的心态是披荆砍棘的镰刀,是通往快乐的指南针……
《水边的女人》: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
《菊花飘香的时节》: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 。
散文写作要点:
野茉莉的幽香
“又停了!”我抱怨着把头扭向窗外,不知名的小站。脏乱的站台, 喧嚣的车厢,闷热的天气,还有什么比酷暑中的长途火车旅行更让人烦闷的呢?!我坐立不安。
对面坐着的那位白发飘然的老者正微笑着看着我。“老先生,是什么让您心如止水?”我不禁问.“小姑娘,闻闻看。”老者依然微笑,“看你能闻到什么?”“充斥着车厢的汗臭味,窗外烤焦了的烧烤味,还有……”“好了”,老者止住我,“我闻到了野茉莉的幽香。”幽香?我使劲吸一口气,刺鼻的酸臭扑面而来,我愕然。 老者呵呵笑起来,长长的白眉像两只欲要飘然飞去的仙鹤。
听说过苏轼与禅师的故事吗?苏轼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寺里跟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坐禅, 一个时辰后,苏轼觉得全身毛孔顿开,畅快至极,便问禅师:“禅师看我坐禅的姿式如何?”禅师睁开眼睛,微笑着说:“很好,先生坐禅像尊活佛。”苏轼顿时心花怒放,随口说:“我看先生坐禅像堆牛粪。”禅师没有反驳只是浅浅地微笑。苏轼以为占了便宜,便回家美滋滋地说给苏小妹听,小妹不无鄙夷地对哥哥说:“你上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其观万物类佛。而兄心中唯牛粪,故观禅师类牛粪耳。”
片段欣赏:
“心中有佛”?我默念着。
“小姑娘,这就是心态,是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出身高贵的幸运儿,生在福中不知福是一种心态。一些出身贫贱的强者,不怕困难,在困境崛起,纵然失败了仍微笑地面对生活,这也是一种心态,心态很重要,他可能使你陷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深渊;也可能送你高朋满坐,畅快的人生,良好的心态是披荆砍棘的镰刀,是通往快乐的指南针……
禅师、野茉莉、心态……我想起冰心的小诗:“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一路撒种,一路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地香气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却不觉得 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是悲凉!”
渐渐地,我好像闻到了野茉莉的幽香……
片段欣赏:
6、有一点诗情与哲理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同时散文需要有对个人、社会的思考,展现哲理的思考,发人深省!
散文写作要点:
优秀散文欣赏
肆
花与树的完美
我到一座花园去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盛开,树都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些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呀。”
花园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路边的花树也都是很美的。”
花园主人的说法令我感到意外,确实,世上没有一棵树是丑的,也没有一朵花是丑的,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
相对于一棵树或一朵花,作为人的我们就显得有各种分别:是非、善恶、高低、美丑,高尚得像一棵树,完美得如一朵花的人,是多么少见呀。
我深信,花与树的完美,是来自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因此我深信,人如果也无丑陋低俗的想法,就会走向高尚与完美之路。
一抹夕阳
黄昏下读夕阳。
古人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今日却要说,“夕阳从这边看是夕阳从地球的另一边他则是日出”所有的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我们为何不去发现美的哪一处呢?
忆儿时,那一个个天真的笑容,无忧无虑的欢笑闪烁在脑海中。而因为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荏苒,我已没有了儿时的纯真,小学的欢乐,初一的兴奋。初二迎来了一个忙碌的季节。每天学校——宿舍,宿舍——学校,两点一线。起床、睡觉、学习、吃饭,一天又一天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重演。
慢慢的有点厌倦和烦躁,课外活动时,我只身倚在小亭下的柱子上沉思,湖水死了般的宁静,就算有风也吹不起一点漪澜。青蛙呱呱乱叫,就算心情好的人也会被他叫的心烦意乱。柳树低垂,像一个个年迈的老人,毫无生机。偶然的一个抬头,一缕夕阳照着了我的脸上,进入我的眼眸,直射进了我的心房。
啊,这是多美的夕阳啊,没有了早晨的朝气,也没有了午后的热情,所有的东西在她的抚摸下魔术般的变了样,湛蓝的湖水像一面大镜子把蓝天白云倒映的更加美丽,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像乐队一样悦耳动听,一阵微风拂来柳树随风起舞,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我低下头静静的享受着这柔和的抚摸。
流水、小亭、绿树,一起都是那么的和谐美丽,不知不觉我的心门已经打开,所有的厌倦、烦躁、郁闷全被这柔和的夕阳照的烟消云散,留给我的只有哪恬静和柔和。
枯叶蝶
峨嵋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们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它装假作伪这种行经是超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碟,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月若有情月长吟
太阳最终吝啬地收起了它最后的一线亮光。月亮还没有出来,留下的只是满天的云霞,轻轻地亲吻着宁静的山村。
我心急如焚地奔走在狭窄的村巷间,无心欣赏大自然的赠赐。我焦急地挨家挨户去筹钱为我妈治病。突然,一阵凄凉的哭声传入我的耳朵。“谁?这么晚了,他为啥哭?”我循着声音寻找,原来是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看见我,揪着我的裤管:“我迷路了,送我回家,好吗?”我本能地应了一声,就想抱起他走。突然,我触到了一束熟悉的目光。咦,这不是王医生的儿子吗?顿时,我心里轰起一腔怒火,王医生的影子又浮现在脑海。就是他,为了小小的一笔医药费而拒不为我妈治病!
“走吧!现在的世道还会有多少人情?”我心里想着,脚下迈开了步子。这时,一声更凄厉的声音恨恨地剐了我一刀:难道真的丢下他不管?夜深了,难道就让他留在孤寂的野外,他不怕黑暗吗?他能抵抗动物侵害吗?……我打了个冷噤。啊!不能,我不能丢下他而去,我猛转身,我不能选择与道义相悖的行为。
我轻轻地敲开了王医生家的门。我不理会他的语言与目光,只是快速地离开,我想我的心灵是纯净的,我不会因为金钱而丧失了做人的道德。我之所以走得如此迅速,不是因为愤怒,而是不愿在这块见利忘义的地方呆多一刻。
月儿已经爬上了树梢,有了些许凉气。我仍然在为母亲治病筹钱。我坚信:人与人之间一定有人情的气息。
当我拖着疲倦的身躯踏进家门的时候,我嗅到了一阵药味。我疑惑地询问我的母亲。妈妈只是微笑地递给我一封信。信上说:“谢谢你,把我的儿子送回家。你的行为给了我一次心灵的教育。在金钱与医德面前,我们应该选择医德。”
我的眼睛有点湿,我推开窗:多美好的夜!多明亮的月!多明智的选择!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珍贵的是友爱。
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是滑过了一曲悦耳的琴声。哦!月若有情月长吟!
遥远的绝响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
刑场在洛阳东市,路途不近。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缥缈,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异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样,上山找过孙登大师,并且跟随大师不短的时间。大师平日几乎不讲话,直到嵇康临别,才深深一叹:“你性情刚烈而才貌出众,能避免祸事吗?”
他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游学,有一天夜宿华阳,独个儿在住所弹琴。夜半时分,突然有客人来访,自称是古人,与嵇康共谈音律,谈着谈着来了兴致,向嵇康要过琴去,弹了一曲《广陵散》,声调绝伦,弹完便把这个曲子传授给了嵇康,并且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再传给别人了。这个人飘然而去,没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这里,满耳满脑都是《广陵散》的旋律。他遵照那个神秘来客的叮嘱,没有向任何人传授过。一个叫袁孝尼的人不知从哪儿打听到嵇康会演奏这个曲子,多次请求传授,他也没有答应。刑场已经不远,难道,这个曲子就永久地断绝了?——想到这里,他微微有点慌神。
突然,嵇康听到,前面有喧闹声,而且闹声越来越响。原来,有三千名太学生正拥挤在刑场边上请愿,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让嵇康担任太学的导师。显然,太学生们想以这样一个请愿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但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他们这种聚集三千人的行为已构成一种政治示威,司马昭怎么会让呢?
嵇康望了望黑压压的年轻学子,有点感动。孤傲了一辈子的他,因仅有的几个朋友而死的他,把诚恳的目光投向四周。一个官员冲过人群来到刑场高台上宣布:宫廷旨意,维护原判。
刑场上一片山呼海啸。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已经押上高台的嵇康。
身材伟岸的嵇康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阳,便对身旁的官员说:“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个曲子吧。”不等官员回答,便对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说:“哥哥,请把我的琴取来。”
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三千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遍《广陵散》。过去袁孝尼他们多次要学,都被我拒绝。《广陵散》于今绝矣!”
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
弹毕,从容赴死。
这是公元262年夏天,嵇康三十九岁。
初春
初春,暖阳抵不过冷风的日子,却也是人潮依旧,点点繁华挤满了街市,琳琅满目的青紫红绿,带来一阵子小惊喜后便会遗忘脑后。
上吴山,逛河坊,那一排排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迎风招展,彰显这个节日里应有的喜庆,于心也是淡淡,无数次遇见也是目光一扫而过,记忆里蜻蜓点水般的停留后便删除,也许觉得老了,不自觉的想要在脑海里清出一些空间来安放一些还未曾发生的宝贵吧。
游离般的随着人潮向前涌动,看见那间古朴的门头上写着“重逢”两个字的时候,我便驻足,抬头久久注视,屋檐下那一串串精致的风铃时不时的发出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铃声,听着便恍若隔世般的沉静,听风诉说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耳边仿佛响起优美的旋律,“从别后,盼重逢,重逢也许只能在梦中……”
一路的泥人、彩绘、江南茶,脑海里却浮现一个个记忆里拼接的画面,那个古老的背景巷口,那一纸花伞下的滑落的泪滴。那一份千里之外,送你离开的悲情。人生何处离散,又于何处重逢,有些人也许别后便不会再相见,却还留在心上,有些人在身旁却从未走近过心里。红尘偌大,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爱恋,就有多少离愁,便有多少待重逢,原谅我仍旧在纠结那间“重逢”门前的思重逢。
也有想起在西塘的那一条长长的蓬廊下有那么一间纯银工坊,门头写着“相遇”,也是那句“浅相遇,薄相知,淡相守,终难忘”,看过便心生感动,于是牢牢记下,想着这一生或许也会有那么一个人与我亦会如此,相遇后终难忘,于这世间便多一份美好也欣然。
无心拐进“心缘”小店,乍见的滴露玲珑,无比欣喜,依次摆放良玉件件精雕细琢,完美无瑕,小心着观赏,每一件玉器用心拂过,生怕眼神也会灼伤它的洁面。总觉得玉是有灵性之物,惜之爱之,也尊之。于一尊玉佛前,两位婆婆虔诚的拜过,而我凝望他的时候,他也许正参透我的心吧。信的一切结缘,我留有这份与世不惊不扰、不悲不喜的性情,静守光阴,淡淡守着一抹来自咫尺亦仿佛天涯的温柔,一份纯吻眉心的情,一份寒冷中执手的爱,稳稳前行,于是这些玉也不是玉,是一份供养,那些留在心上的缘吧。
感谢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