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冲刺讲义——专题06: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冲刺讲义——专题06: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11:02: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小升初冲刺讲义——专题06:文言文阅读
【进门测试】
一、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⑶汤汤乎若流水(

⑵巍巍乎若太山(

⑷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心志,情志。(2)高大的样子。(3)形容极短的时间。(4)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2.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锺子期死了,伯牙把琴摔坏,把琴弦弄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解析:文言文的阅读。结合注释,字义,句意以及所表达的内涵。
【知识梳理】
文言文阅读答题步骤
文言文三看:看题干、看标题、看注释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干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干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干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干,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干。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四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短文启发哲理类。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最简单);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短文启示题。有几种表达:
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意思。
③说说短文的大意。
此类题根据关键词,以及短文的翻译确立主题
为人道理:
诚信??自知之明??灵活处事(反:固执己见)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迷途知返
待人以诚(反:虚伪)  严于律己\励精图治(反:贪图享乐\鱼肉百姓)
?
公正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反:自私自利)
 宽容(反:斤斤计较)
虚怀若谷\举重若轻
处事方式:
善于思考\不轻信盲从\有主见\敢于质疑\不迷信(反:盲从\无主见\人云亦云\迷信)
?不畏艰难(反:退缩)
?敢于进谏
???勇于探索、创新
??专心致志
?
灵活运用,扬长避短,可以以弱克强???重视后天的教育
科学哲理:
实事求是,勇于实践???全面看待问题\有全局意识(反:片面、孤立)
辨证地看问题(反:墨守成规)??透过现象看本质(反:不要只看表面,凭空想象)熟能生巧
人物品质:
爱国爱民\忧国忧民  仁爱\仁慈  乐观\豁达\旷达  
潇洒闲适?
机智聪慧  幽默 有恒心 耐心 勇敢 诚信  
有胆识 坚强 执着  忠诚 孝顺 尊老爱幼?
从容镇定  
廉洁自律 以身作则 洁身自好 有进取心 勤奋好学?乐于助人
?善辩
?胸怀大志
?有远大抱负
?舍己为人
吃苦耐劳
二、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题精讲】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2)使侄录之


(3)侄罔然而止


(4)执所书问曰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喜欢
喜爱
(2)抄录
(3)迷惑不解的样子
(4)写
2.这是什么字啊?
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连自己也不能识别。3.(略)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难:
(2)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
(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为: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以:
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答案:1.感到为难
幸好、幸亏
因为
凭借
2.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3.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
4.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理由是:华歆讲信用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之”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接纳“欲依附”者后的问题,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而王朗表面上是见义勇为,救助他人,实际上,他却胆小怕事,一见事态危急就想把逃难者丢下,不讲信用。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3)立有间
(   

(4)寡人闻命矣。


2、
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1.(1)下雪(2)通“披”,穿着
(3)一会儿(4)领教、受教
2.(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2)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着,自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辛劳着。
3.(言之成理即可)
【课后习题】
岑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词语解释:
①以:
②破:
③全

.
句子翻译:
①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
②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
上文有两个“信”,请分别加以解释:
①“齐侯不信”中的“信”,解释为什么?
.
②“信者亦臣之国”中的“信”,解释为什么?
.
4理解:在要不要献岑鼎这个问题上,柳季为什么感到为难?
.
答案:1.①把
②损坏
③保全
④为难
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
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
②诚信
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或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1)过:拜访。(2)堗(tū):烟囱。(3)嘿:同“默”。(4)居无何:过了不久。(5)上行(hāng):上坐。(6)突:烟囱
1.指出下面两句中的通假字。
①不者,且有火患

”通“
 ”
②曲突徙薪亡恩泽

”通“
 

③主人嘿然不应

”通“

④不弗牛酒,终无火患

”通“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2)余各以功次坐
.
(3)乡使听客之言
(4)主人乃寤而请之
.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
(2)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
4.“主人乃寤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己的人。
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5.除了“焦头烂额”外,文中还有一个成语是:
,它的含义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个俗语是相同的,那就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1)不——否
(2)亡——无
(3)嘿——默
(4)弗——费
2.(1)改(更改)(2)按照
(3)通“向”,先前(4)才
3.(1)把它改为弯曲的烟囱,把那些柴草移到远处去;否则,将会有火灾发生。(2)先前如果听从那位客人的话,那么,就不必破费这么多的酒肉了,也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4.D
5.曲突徙薪
防患于未然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席上食菱
食:
欲以去热也
去:
.
仕于南方
仕:
我非不知
知: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的句子.
其人自护其短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
答案:1、(1)吃(2)除掉、去掉(3)做官(4)知道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曰,土产,强,知)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能强词夺理,否则会被人取笑和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