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02 15:4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凋谢(diāo) 潭柘寺(zhè) 一椽(chuán) 落蕊(ruǐ)
B. 细腻(nì) 平平仄仄(zē) 歧韵(qí) 独处(chù)
C.颤动(chàn) 纤腰(xiān) 弥望(mí) 踱步(duó)
D.酣眠(hān) 乍看(zhà) 敛裾(jū) 譬如(p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xuè)窈然。
C.未至二三里,摧藏(zàng)马悲哀。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3、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苦涩 屋檐 萧索 义愤填膺
B.幽远 混钝 落寞 中南捷径
C.训鸽 颓废 意境 心急如焚
D.点缀 赏玩 蟋摔 责无旁贷
4.对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似乎”,有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静。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5、选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6、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
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
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
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它对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10.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于”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11.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
1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出自萧统《昭明文选》。《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
B.蔡元培,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表现他锐意改革。
C.《我有一个梦想》的作者是英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1964年获得诺内尔文学奖。
D.《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是卡西莫多。
13.选出下列各句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14.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穷巷多怪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
1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在心里面打比喻。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者,不随以止也
——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17.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是我的生日。
C.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父亲观察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方赐给我一个美名。
D.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字叫正则啊,我的名叫灵均。
二、默写。
18.在下列空行中填上相关句子。(12分)
(1)总角之宴, 。 , 。《氓》
(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 , 。《短歌行》
(3)榆柳荫后檐, , , 。《归园田居》
(4)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 , 。《赤壁赋》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问题。(8分)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9.(1)请翻译这首诗。(4分)
答:
(2)前四句历来被认为是名句,请解析作为名句的理由。(4分)
答: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0.“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21.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在两个方面衬托月色的。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22.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第三段是个长单句,请指出其主干,并概述本段的主要意思。(5分)
24.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3分)
五、作文。(60分)
25.月下荷塘,给了朱自清审美的愉悦,更给了他一片心灵的空间,使他获得了精神的抚慰和心灵的宁静。你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放松、愉悦身心的去处?
请以“一个好去处”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语文必修2参考答案:
8.C。
9.D
10.C。
11.A。
12.C.
13.D。
14.C.
15.B。“喻”翻译有误。
16.C.
17.D
18.略。
19.从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解析,言之成理即可。
20.答案:比喻,通感。光和影的组合 光与影内在的和谐美
21.答案:叶、花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 树影衬托月光的轻盈
22.避讳手法“停止思想了” “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表现了痛惜之情。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
23.马克思——发现了——发展规律,即——事实。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
24.答:马克思没有“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