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18: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往外了。
B.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C.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慢。
D.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正如演讲比赛前预料的那样,我获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爸爸妈妈喜出望外。
B.魔方教程里的每个公式都被他反复研究过,他把每个步骤简化,翻来覆去地折腾,想了很多办法。
C.我平日里听惯了母亲絮絮叨叨的嘘寒问暖,却忽略了父亲只言片语乃至沉默无言中饱含着的最深沉的父爱。
D.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眼前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自己那个再也无法站起来的儿子的苦命母亲。
3.下列对文章结尾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得烂漫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象征母亲如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
B.热烈而深沉的紫红色花告诉“我”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C.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也表明“我们”实现了母亲的遗愿。
D.以描写菊花来表达“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和怀念,揭示了文章主旨。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_______________
①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②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③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④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⑤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A.②④①③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①④⑤③⑥
D.⑤⑥②④③①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了《秋天的怀念》后,同学们都被那种伟大而又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
B.史铁生先生的作品《我与地坛》,曾被誉为杰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
C.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
D.《秋天的怀念》是一篇不到千字的散文,即使文字很朴实,但却感人至深。
6.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希望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理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中,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3)文段中加粗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那一束光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最后一抹余晖落下,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火车夜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兴奋激动转眼间成远离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去宣威,要路过村里。母亲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
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即便一句话不说,却也温暖而坦然。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很多时候不为别的,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
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費!”
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
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
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
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
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
正纳闷这是哪一条路呢,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一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
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意林》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文章第四自然段“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作者“忐忑”的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原句回答。
(2)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
(4)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2020年第2期)时,题目为“黑夜的火车”,“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目,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9.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一文,班级拟开展“母爱就在身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衣”里藏爱】下面的这幅图演绎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请写出这首诗的名称及作者。
(2)【“食”里留爱】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描绘其中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
(3)【“行”中有爱】上学时,妈妈叮嘱小明:“路上注意安全!”小明边走边嘀咕:“知道了,真啰唆!”面对小明这样的态度,你应如何劝说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中的“往”应为“望”;B项中的“爆”应为“暴”;C项中的“慢”应为“漫”。
2.答案:A
解析: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强调的是之前没有想到,与“正如演讲比赛前预料的那样”的语境不符。
3.答案:B
解析:热烈而深沉的紫红色花告诉“我”要活得有热情、有活力却不张扬。淡雅的黄花告诉“我”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排序的能力。前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是“我”对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根据语段第一个句子是先写生“我”的母亲,后写祖国母亲可知,下文也应先写生“我”的母亲,因此确定②句是首句,紧接着介绍中间曾回故乡两次奔丧(④句)以及母亲弃养(①句)和自己当时的心情(③句),然后介绍后来“我”到德国留学(⑥句),⑤句在最后。据此可知答案为A。
5.答案:A
解析:B项,语序不当,可将“杰出的”移到“中国”后;C项,成分残缺,可在“义不容辞”后添加“的责任”;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可将即使”换为“虽然”。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本题也可以当作一道提取句子主干的题来做,确定主语、谓语、宾语即可。主语是“史铁生”,谓语是“发现”,宾语是发现的具体内容,可以从最后四个分句中提取宾语的内容。
7.答案:(1)因为“我”,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也无心情再照顾花了。
(2)母亲“忍住”的是儿子因双腿瘫痪不想活的痛苦,还有自身的病痛。
(3)①母亲十分理解儿子的痛苦;②母亲尊重儿子的自尊心;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解析:(1)应从“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对“我”的付出及母亲的心情方面思考。
(2)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我”当时的状况和母亲自身的病痛回答。
(3)应从“我”当时因双腿瘫痪而产生的绝望心理和母亲对“我”的疼爱、理解等方面思考作答。
8.答案:(1)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2)母亲总嫌时间过得慢,一个“常”字和两个“总”字的否定句,体现了哀怨的语气,表现出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以及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
(3)还没有一米六高的母亲,夜色中站在只有三四米宽的故乡路口等“我”,尽管“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但母亲依然给“我”点亮一束光,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深深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乡深深的思念。
(4)我喜欢“那一束光”。理由:①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束光”,照亮了“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家乡,不让“我”迷失人生的方向;四是“那一束光”是对“我”思念母亲及家乡的抚慰。②含蓄地表达了主旨:表达了“我”对母亲及家乡深深的思念。而“黑夜的火车”这个题目就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忐忑”的意思是“心神不定”,结合语境分析,答案应该在上文,即“我”为让母亲在黑夜中去路口等自己的做法感到心神不定。
(2)本题考查体会句子含意的能力。结合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常”是“经常”的意思,两个“总”是“一直”的意思,因为无人陪伴,母亲才会觉得时间过得慢,表现了母亲一个人生活的孤独寂寞。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的能力。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标题的能力。挖掘标题的本义、比喻义等,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进行分析。
9.答案:(1)《游子吟》 孟郊
(2)这幅漫画画的是一家三口吃鱼的场景。妈妈的盘子里盛着鱼头,爸爸的盘子里放着鱼尾,而最为肥美的鱼肚则在孩子的盘里。看完漫画,我感受到天下最纯洁的爱来自父母。
(3)小明同学,你好!你这样的态度是不对的。你妈妈是在关心你,你应该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幸福啊!你说呢?
解析:(1)仔细观察图画,再联系所学习积累的古诗作答即可。
(2)首先紧扣漫画中的文字“吃鱼”,再分析三个人所吃的鱼的不同部位(孩子吃的是最好的)。在此基础上把握“爱”的主题。
(3)首先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指出这是一种母爱的体现。注意要有称呼、问候语,语言要得体。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