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整首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赏析诗句,品味诗歌写作手法。
4、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整首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赏析诗句,品味诗歌写作手法。
4、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
赏析诗句,品味诗歌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杜甫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助读资料:杜甫生平
(1).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开始,杜甫南游吴越,与李白同游梁宋,北上齐鲁。——读书和壮游时期
(2).天宝五载(公元746年),诗人三十五岁,再赴长安,谋求政治出路。——长安十年时期
(3).从天宝十五载的“安史之乱”开始,诗人生活进入激烈动荡期。——战乱流离时期
(4).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开始,诗人暂时定居成都。晚年漂泊洞庭一带。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漂泊西南时期
2、人物链接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岐王与崔九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3、背景资料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755—763)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友人相逢的季节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还暗指唐朝由胜而衰。
3、读准字音
江南逢李龟(guī)年
杜甫
岐(qí)王宅(zhái)里寻常见,
崔(cuī)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三、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
2、读准韵律节奏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读出感情
4、抽生朗读
5、全班齐读
四、疏通诗意
1、结合课文注释,解释词语
逢:遇见、碰见;
寻常:经常、常常;
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君:指李龟年。
2、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当年在岐王宅,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五、合作探究
1、本诗共提到哪些人物?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
人物:作者、李龟年、岐王、崔九
表时间的词:寻常、几度(表示过去)
落花时节(表示现在)
2、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明确: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
诗中“落花时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3、诗人和李龟年过去与现在相见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过去:欣喜,荣耀
现在:辛酸、伤感
4、《江南逢李龟年》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反衬(对比、衬托)。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抒发对时世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5、诗歌中的“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明确: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6、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开元盛世风光的无限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
六、写作特色
1、言简义丰: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虽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2、对比手法的运用:
前两句写过去之胜,后两句写现在之衰,四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流露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七、文章主旨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八、课堂检测
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2.“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这一意象有何深意?
答:“落花”这一意象,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九、课堂小结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
十、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杜甫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杜甫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整首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赏析诗句,品味诗歌写作手法。
4、背诵默写诗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助读资料:杜甫生平
作者简介
1.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开始,杜甫南游吴越,与李白同游梁宋,北上齐鲁。——读书和壮游时期
2.天宝五载(公元746年),诗人三十五岁,再赴长安,谋求政治出路。——长安十年时期
3.从天宝十五载的“安史之乱”开始,诗人生活进入激烈动荡期。——战乱流离时期
4.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开始,诗人暂时定居成都。晚年漂泊洞庭一带。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漂泊西南时期
人物链接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人物链接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dí】,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shí】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岐王与崔九
背景资料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755—763)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友人相逢的季节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还暗指唐朝由胜而衰。
预习检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读准字音
(guī)
(qí)
(zhái)
(cuī)
féng
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诗歌
整体感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读准节奏
整体感知
3、读出感情
4、抽生朗读
5、全班齐读
疏通诗意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能见到您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多次听到您的歌声。
相逢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唐玄宗的弟弟。
经常。
崔涤(dí),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唐玄宗的宠臣
多次
听到
题解:这首诗,描写和流落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当年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疏通诗意
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明确:这两句诗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在达官贵人之家相互接触的情景,间接写出当时的太平繁华,寄寓了作者对开元初年国家鼎盛时的眷怀。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疏通诗意
译文: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我)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暮春,阴历三月。
指李龟年。
疏通诗意
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明确: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
之叹。第四句以“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用一“又”字将前后两相对照,有风光不再,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这两句诗明写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实是写现在之衰,“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字里行间暗喻无限感慨。
合作探究
1、本诗共提到哪些人物?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
人物:
表时间的词:
作者、李龟年、岐王、崔九
寻常、几度(表示过去)
落花时节(表示现在)
合作探究
明确: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
诗中“落花时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合作探究
3、诗人和李龟年过去与现在相见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过去:
现在:
欣喜,荣耀
辛酸、伤感
合作探究
4、《江南逢李龟年》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反衬(对比、衬托)。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抒发对时世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合作探究
明确: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5、诗歌中的“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合作探究
明确: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开元盛世风光的无限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
6、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作特色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虽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1、言简义丰:
前两句写过去之胜,后两句写现在之衰,四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流露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主旨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课堂检测
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C
课堂检测
2.“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这一意象有何深意?
“落花”这一意象,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课堂检测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4、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国破家亡之际的深切感慨。该诗中与此相类似的诗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5、诗中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的诗句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
课堂小结
精神的三间小屋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勤
努
奋
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