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后练习
一、
选择题
1.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题太平天国战史》对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进行了评价。1851年,洪秀全在哪个地方发动起义并建号太平天国(?
?
?
?
)
A.金田
B.南京
C.永安
D.武昌
2.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中国造社会。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仿制火车、轮船,意图效法西方。这反映出(????????)
A.太平天国有科学理论指导
B.太平天国从幼稚走向成熟
C.时代变化影响农民运动
D.自强求富的思想广泛传播
3.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②湘军包围安庆③定都天京④金田起义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4.
太平天国时期流传着一首歌:“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歌谣中“新君”指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陈玉成
5.
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B.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C.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6.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便人卜共早人父上工呈上市大猫,万出同耕,百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实际上否定了(
)
A.封建专制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封建土地制度
D.土地公有制度?
7.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政府。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阶级局限性
B.人心的向背
C.军队的士气
D.战略战术
8.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鸦片战争使农民负担加重
C.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D.洪秀全对现实的不满?
9.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10.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颁布的两部文献,这两部文献都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颁布于太平天国后期
11.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指的是(
)
A.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
B.中央与地方武装联合绞杀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12.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由此开始。这场运动的性质是(
)
A.一场自发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B.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
C.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D.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13.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玕的主张是(
)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14.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曾国藩帅军镇压
C.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D.清政府借师助剿?
15.
读图《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用它来宣传
A.“拜上帝会”的宗教思想
B.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C.平均分配土地的革命纲领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6.
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失败的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了一个宗教组织,发展会众。这一宗教组织是(
)
A.佛教
B.拜上帝会
C.道教
D.基督教
17.
“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这里的“危机”指(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遭到洋枪队与淮军反扑
D.天京陷落
18.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
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太平天国
A.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B.没有正确的革命纲领做指导
C.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D.没有充分依靠群众?
19.
使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的事件是(
)
A.西征
B.北伐
C.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
20.
永安建制后,封号与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
)
A.杨秀清——东王
B.石达开——西王
C.冯云山——南王
D.韦昌辉——北王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个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该方案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2)该救国方案反映的核心是什么?该救国方案的实践结果怎样?
?
22.
探究问题。
材料一
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正是在这一年在南京城里,有一个人悲壮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随之而来的是天京的沦陷,这标志着动乱将近14年的中国,内乱终于结束了。同时也意味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失败。这个悲剧式的人物就是——洪秀全。但是历时十四年、遍及十七省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其规模之浩大,战事之激烈,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农民革命战争史上所罕见。
材料二
众所周知,一场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战争指挥者的决策与谋略。不可否定,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初期,确实是运筹帷幄,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可是建都金陵后,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军事方面的失误和思想上腐化使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成为必然!在建都金陵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忽略提高战士的战斗素养与对部队内部的巩固工作。在西征作战中遭到惨重损失,丧失了水上控制权。洪秀全等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中,有的虽有一定的文化,但毕竟阅历不深,知识有限,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都知之不多,缺乏全面地分析形势和制定正确的政策与策略的能力。但只要他们能像历史上某些起义领袖那样,广招贤士,虚心求教,是可以弥补自己的知识和领导经验不足的。可惜,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寻求更多胸怀韬略的有识之士,使他们为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出谋献策,这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我们从“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中得到哪些经验。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的中国不仅遭受对外战争的苦难,还备受一系列消耗性的内部动荡之困扰。两次鸦片战争带来了来自外部的和屈辱,革命和叛乱则从内部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节选自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到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
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轿夫四十八人。……
——(清)《贼情汇纂》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此,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同于历次农民起义领袖。他不仅领导了反封建的斗争,
而且领导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问题一
:材料一中的动荡最大规模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爆发于何地?持续了多长时间?
问题二: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发生在哪里?其中的洪逆和杨逆分别指谁?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哪些
问题?
问题三: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起义领导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并以此说明太平天国运
动失败的原因
问题四:结合材料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大黄岗(江)……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三: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以上三则材料均出自《洪仁玕自述》
材料四: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1)材料一、二所述之事各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四,说明太平天国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
(4)材料四中的土地政策能实现吗?请说明理由。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洪秀全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材料三“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扫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1855年告示
(1)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2)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3)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4)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A
2.
C
3.
A
4.
A
5.
C
6.
C
7.
D
8.
D
9.
D
10.
B
C
12.
D
13.
B
14.
C
15.
B
16.
B
17.
B
18.
B
19.
A
20.
B
21.(1)农民阶级。进步意义: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2)核心是土地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2.(1)规模大,战事激烈,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2)要大力培养战争指挥者的决策与谋略;要注重领导者思想的提高;要提高战士的战斗素养;要加强部队的军事管理;要注重
人才的培养。
23.
问题一:太平天国起义;广西金田村;从1851年到1864年,持续了14年。
问题二:天京(南京);洪秀全;杨秀清;起义领导者安于享受,不够团结。
问题三:天下大同的思想;不能;生产方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
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问题四: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24.
据材料“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所述之事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攻占永安,并初步建立了政权。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据材料“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指的是天京事变,这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的内讧,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1851年;1853年。(1)平均分配土地。(2)不能;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25.(1)材料一: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二、三:照旧交粮纳税。
(2)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为了满足国家财政的现实需要。
(3)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4)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农民阶级因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