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同学们对人民币的认识,提高同学们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们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们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活动所需的商品、人民币等。
活动过程
一、明确目标,课前准备
教师:我们要开展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需要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商店,并利用所学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知识进行一次真正的购物。同学们有的要做售货员,有的要做顾客。商店里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准备,请大家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一些来作为商品(每人带2~3样物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这些物品的价格你们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调查,也可以问问自己的家人,或者根据情况估一估价格、查一查资料。另外我们聘请班长担任商场董事长,中队长当商场经理,在购买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
(购买活动时使用模拟人民币的学具卡片)
二、创设商店购买情景
教师:小朋友今天带来了一些物品,打算办个“小小商店”(板书)。商店设“儿童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3个柜台。
教师同时给出3个柜台的标牌。
教师:你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请同学们分一分,并进行交流展示,再分别把物品摆放到相应柜台上。
三、学生角色分配
教师:现在我们要选出6个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来购买商品,当然,我们一会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交换。
四、购买过程
1.示范购物,明确注意事项
请两名学生上台分别当顾客、售货员模拟示范购物。让顾客自主选购物品,同时请其他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的买卖过程。
讨论:你认为在购物中应注意什么?
小结:
① 采购员首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属于哪一类商品?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了解商品的价格,同时要根据需要购买,不要浪费。
② 要根据自己手里的钱确定怎样付款。
③ 售货员则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并说出找钱的全过程。这一情节可让学生重点示范。如:用5元钱买3支铅笔。
顾客:请问你的铅笔多少钱一支?
售货员:6角一支。
顾客:我买3支给你5元。
售货员:3支铅笔应付1元8角钱,收你5元,找你3元2角。
顾客:为什么找3元2角?
售货员:5元减1元8角,5元减2元等于3元,用其中1元来减8角剩2角,2角加3元是3元2角。
教师:小朋友在购物的过程中,要尽量提出一些新颖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你觉得哪些问题比较新颖,想一想自己在活动中会提出哪些问题来“为难”售货员。
2.现场购物,体验成功
教师:我们已经了解有关的购物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在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或向董事长、总经理、教师请求帮助。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五、汇报讨论,总结评比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引导学生汇报出以下几点:
(1)在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判断一下算得对吗?
(3)请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教师:在我们今天的活动中,最佳售货员是哪些小朋友?
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其他同学的推荐,评出“最佳售货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