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 14《母鸡》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
难点分析
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默读,边读书边批注,读思结合,再展开交流,分享读书体会,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老舍先生家的猫古怪调皮,惹人喜爱。他家的母鸡也很有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默读课文,发现作者的前后情感变化。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态度的语句并进行标注。
全班交流。通过朗读找出描写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思考:作者一开始为什么讨厌母鸡?又是什么促使作者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
交流探究,寻找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
解决第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
①学生自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圈画标记。
②交流作者讨厌母鸡的理由。
教学第一自然段:抓住“嘎嘎”“没完没了”“如怨如诉”“细声细气”等词语体会母鸡的叫声令人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体会母鸡叫声带给人的不舒服。
第二自然段中母鸡不反抗大公鸡,是因为大公鸡相对母鸡来说是比较庞大的力量,是很强势的对手,但是“欺侮”老实忠厚的鸭子,甚至连自己的同伴也不放过,抓住“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
第三自然段:抓住“发了狂”“吵得受不了”等词,体会母鸡在下蛋之后自以为很了不起,于是便满世界炫耀的情景。“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这个夸张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情趣。
③总结讨厌母鸡的三大理由: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体会文章独特的的语言风格,)
(2)解决第二个问题:作者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出示第四自然段: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这是文章的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文章内容的转折,也是作者情感的转折,同时引出了下文。)
①是什么打动了作者的心?结合具体生活场景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学生结合文中的描写谈自己的发现。
预设1:第五自然段中“挺着脖儿”“挺着身子”“警戒”等说明母鸡时刻在准备着面对任何危险,一副英勇无畏、勇敢负责的母亲形象。
预设2:第六自然段中小鸡雏“肚子圆圆的下垂”和母鸡“消瘦了许多”形成鲜明的对比,俨然一副慈母的形象。“连大公鸡也怕她三分”与前文“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作对比,写出母鸡当了妈妈之后保护幼子的勇敢和责任感。
预设3:母鸡耐心的教小鸡雏们生活的本领,任由小鸡雏爬到自己的身上、啄它的头,想象平时妈妈对我们细心地呵护和耐心的教导,感受母爱的伟大。
预设4:第八自然段两个“顶”是“很、十分”的意思,说明母鸡在夜里也很警惕,遇到紧急情况就用叫声报警,十分的负责辛苦。
②过渡:这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负责、勇敢、慈爱、辛苦”的母鸡形象。引导学生找到交代原因的段落——第九自然的。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作者说他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无私、伟大的母亲的尊敬,是情感的升华。)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讨厌母鸡的理由。
这是一只 (叫声讨厌)的母鸡。
这是一只 (欺软怕硬)的母鸡。
这是一只 (喜欢炫耀) 的母鸡。
2.本文以作者的(B)变化为线索(A.空间 B.态度),由对母鸡的 (一向讨厌)转变为 (不敢讨厌) ,是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是一位(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鸡母亲。
小结
本文以作者自己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他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变化, 塑造了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天下所有的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