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学习《落花生》,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分清文章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要结合借物喻人和详略得当这两种写作方法深入课文了解,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事物了解不足,在引导学生情景想象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学生就比较难到感受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了解花生的有关特点及其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
2.通过花生与其他果实的对比,以及知识点的整理与概括总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那几件事情?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作者一家人到底议论了花生的什么?他们借助花生要告诉我们什么?
(全班朗诵课文,认真品味文中的对话部分)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找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什么,孩子们又讲了什么,要告诉我们
什么。
(2)画出写作者的感悟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深入学习,感悟做人的道理。
(1)我们兄弟姐妹们是怎样评论花生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2)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
(在学生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表现出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可贵品质)
(4)出示父亲第二次议论花生的语句,思考:父亲想告诉我们什么?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5)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文章写作特点和结构。
(1)“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这就是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2)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写花生,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赞美花生,其实是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借物喻理。(板书:借物喻人)
5435602540
朴实无华 借物喻人 不为名利
不图虚名 做有用的人
默默奉献 有益于社会
朴实无华 借物喻人 不为名利
不图虚名 做有用的人
默默奉献 有益于社会
2038985145415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春蚕-吐尽蚕丝为人类;
粉笔-耗尽自己,给人类带来知识......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