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4.2
光电效应
纪念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理论的邮票
爱因斯坦对于光电效应的解释的解释是怎样的呢?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
爱因斯坦从普朗克的能量子说中得到了启发,他提出:
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v的光的能量子为hν,h
为普朗克常量。。这些能量子后来被称为光子。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hν后,一部分能量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初动能Ek,即:
或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金属的逸出功
W0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对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
(1)光电子的动能
方程
Ek
=
hν
-
W0
中,Ek
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某个光电子而言,其离开金属时的动能大小可以是零到最大值范围内的任何数值。
(2)方程实质
方程
Ek
=
hν
-
W0
实质上是能量守恒方程。
对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
(3)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
方程
Ek
=
hν
-
W0
包含了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
即要产生光电效应,须
Ek
=
hν
-
W0
>
0,亦即
hν
>
W0,ν
>
W0
/h,而
νc
=
W0
/h
就是金属的极限频率。
(4)截止频率
νc
方程
Ek
=
hν
-
W0
表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
与入射光的频率
ν
存在线性关系(如图所示),与光强有关。图中横轴上的截距是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纵轴上的截距是逸出功的负值,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
(5)逸出功
方程
Ek
=
hν
-
W0
中的逸出功
W0
为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克服束缚而消耗的最少能量,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同的。
对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
(6)光电效应规律中的两条线索、两个关系
①
两条线索
强度
——
决定着每秒钟光源发射的光子数
频率
——
决定着每个光子的能量
hv
每秒钟逸出的光电子数
——
决定着光电流的强弱
光电子逸出后的最大初动能
mvm2
/2
照射光
光电子
(6)光电效应规律中的两条线索、两个关系
②
两个关系
光越强
→
光子数目多
→
发射光电子多
→
光电流大;
光子频率高
→
光子能量大
→
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光电效应
光子
光电效应方程
对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
1.下列利用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金属表面的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
B.电子吸收光子后一定能从金属表面逸出,成为光电子
C.金属表面的一个电子吸收若干个光子,积累了足够的能量才能从金属表面逸出
D.无论光子能量大小如何,电子吸收光子并积累能量后,总能逸出成为光电子
A
2.研究光电效应实验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用频率为6.4×1014Hz的紫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侧时,微安表中的电流不为零;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0.5V时,微安表中的电流恰好为零。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则阴极K的逸出功为( )
A.2.15eV
B.2.65eV
C.1.65eV
D.0.5eV
A
3.在研究光电效应现象时,先后用两种不同色光照射同一光电管,所得的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端所加电压U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色光乙的频率小、光强大
B.色光乙的频率大、光强大
C.若色光乙的强度减为原来的一半,无论电压多大,色光乙产生的光电流一定比色光甲产生的光电流小
D.若另一光电管所加的正向电压不变,色光甲能产生光电流,则色光乙一定能产生光电流
D
4.利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实验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的可见光照射阴极K,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
A.用紫外线照射,电流表一定有电流通过
B.用红光照射,电流表一定无电流通过
C.用红外线照射,电流表一定无电流通过
D.用频率为ν的可见光照射K,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流表中一定无电流通过
A
5.如图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电路,电极K由某种金属制成,已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为W0。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电极K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电流表的示数为I。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仅将入射光频率加倍,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为2Ekm+W0
B.若仅将入射光频率加倍,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为2Ekm
C.若入射光的强度不变、频率加倍,电流表的示数变为2I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A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