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 新人教必修1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 新人教必修1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2 17: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了解波兰剧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征。
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课堂合作探究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原因:受和 ( http: / / www. / )的影响。
(2)含义:欧洲各国丧失政权, ( http: / / www. / )发生根本性变化。
(3)表现:年, ( http: / / www. / )第一个发生剧变。 年,两德统一。
2.苏联解体
(1)直接原因是改革失误:的政治改革,以 ( http: / / www. / )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和“ ( http: / / www. / )”,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2)过程:年,苏共决定放弃党的 ( http: / / www. / ),实行。 ( http: / / www. / )活动愈演愈烈。年, ( http: / / www. / )的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
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 http: / / www. / )并存。
2.动荡的原因:(1)“冷战"结束后,力量对比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压抑的 ( http: / / www. / )、、 ( http: / / www. / )、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3) 呈现泛滥趋势。
3.表现
(1)1991年, ( http: / / www. / )解体。(2)1999年,美冒轰炸.
(3)2001年美国的 ( http: / / www. / )事件。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一超多强”
2.原因:(1)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2)欧洲一体化加快,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1992年。欧共体各国签订了《 ( http: / / www. / )》,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年,欧盟正式成立。(3)日本极力争取 ( http: / / www. / )席位。(4) 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国内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5)中国是最大的 ( http: / / www. / )国家,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3.影响:有利于削弱和抑制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课堂合作探究
1.东欧剧变。(1)实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其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纷纷转向资本主义制度。(2)波兰剧变和两德统一:①波兰剧变:20世纪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组织团结工会崛起,使局势更加动荡;1989年,波兰统一工人党被迫实行政治多元化方针,与团结工会举行谈判,达成团结工会合法化、举行议会大选等协议。在大选中,团结工会获胜,组织政府。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②两德统一:1989年,民主德国大量公民外逃,政局出现大动荡。10月,德国统一社会党改变党的方针,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决定实行多党制。11月,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3)东欧剧变的原因:①历史根源: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苏联。②内部原因:由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脱离群众,导致政治危机。③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政策的推行。④直接原因:在危机面前,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在国内国际压力下,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最终失去政权。
2.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②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性"和“公开性”,实行多党制。其结果是引起了局势动荡: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引发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2)苏联解体:①“八一九"事件:其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局势混乱;直接原因或导火线是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此举意味着把统一的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其实质是苏联一些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企图防止苏联解体和国家政权性质发生变化而发动的政变。其结果是失败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②苏联解体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伴随着瓦解,苏联分裂为15个国家。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国家的联合组织。③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其成员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典例剖析【例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型生剧变,这表明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变式题1】东欧剧变的最主要教训是 ( )
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知识点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和平与动荡并存的表现
(1)1991年,南斯拉夫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2)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
(3)“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也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9·11”事件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典例剖析 【例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是 ( )
A.极度紧张 B.和平安宁 C.地区冲突不断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变式题2】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和原因
(1)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多个国家或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
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及表现
(1)欧洲联盟:“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1991年年底,欧洲共同体各国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年底,欧洲联盟正式成立。1995年;欧盟成员国扩大为15个,规模进一步扩大。1999年,欧盟内部统一货币欧元在11国启动,标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军事实力,提高国际地位。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日本:“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3)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随着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4)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典例剖析 【例3】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 )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巩固测试
1.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华约组织的解散 B.两德统一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2.当今世界局势出现紧张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C.日本要求建立政治大国 D.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3.下列对有关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有利于美国独霸世界 D.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4.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5.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之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
A.腐败蔓延 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 D.民族矛盾
6.“冷战”结束后,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冲突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以来存在着民族.宗教.种族.领土等深层矛盾
B.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制造紧张气氛
C.北约国家妄图取代联合国的地位 D.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日益减弱
7.下列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的新的分化和组合表述准确的是( )
A、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图独霸世界
B、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俄罗斯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
D、美国面临着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迅速衰落
8.材料解析: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请完成:
(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他的自的是什么
(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