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 新人教必修1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 新人教必修1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2 17: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这课书,分四个部分阐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强盛、衰落和灭亡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要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与过程,要引导学生把《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里进行评价。
2、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特点。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和强盛的过程,从中剖析太平天国不断发展的原因。
(3)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理解两者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4)剖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通过历史短剧表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和局限性。
(3)通过提问、列表和对比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五、说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由此导入新课。
直接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2、问题探究
(1).太平天国的兴起的原因
想想议议:同学们知道“官逼民反”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出示材料,指出:正是由于清政府加紧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和压榨,从而造成社会阶级矛盾激化,人民开始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南方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它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三)自然灾害严重。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大屏幕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请一位同学充当历史讲解员,按照示意图上所标明的太平军行军的路线,向同学们讲解太平军从金田向南京进军的情况。
同学们,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地介绍太平军进军南京的情况。它的大概路线是:(略)
提出问题: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是否就万事大吉,目的就达到了呢?
学生讨论后指出:不是的。一方面清军在南京郊外和扬州分别设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对天京形成包围之势;另一方面,远在北京的清朝中枢机构还在不断地调兵遣将,企图消灭太平天国。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要推翻清朝统治,必须北伐;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必须西征;要断决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必须西征。
用列表的方式整理太平军北伐、西征和东征的情况。请同学们填写。
(过渡)太平天国自定都天京后,通过多次大规模的军事斗争,巩固了天京的中心地位。太平天国一方面在外围积极进行军事斗争,另一方面在内部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太平天国政权。下面,我们看看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制度建设的。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与相关的课文,掌握它的原则、方法、理想,领会它的基本思想。
【过渡】: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评价:
【设问】: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思考:你如何看待《天朝田亩制度》?⑴具有强烈的革命性:⑵局限性:
(过渡)太平天国除了在前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外,在后期它还颁布了另一个治国方案——《资政新篇》。下面我们来学习《资政新篇》
B、《资政新篇》
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内容及其评价指出:《资政新篇》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其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C、那么,我们把它的主要内容与《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对照,看两者之间有什么突出的不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过渡】: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4)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A、天京事变
1、从经济、政治、思想、组织四个方面讲解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然后图示讲解天京变乱的经过及其影响
【过渡】: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B、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设问】: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C、太平天国后期防御战(1856——1864):讲清过程: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可以作为补充内容)
【设问】: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过渡】: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有那些?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3、教训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无科学的理论武器,无法承担重任
3、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然而,这一时期的农民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进一步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巨大变化.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
5、延伸新课
结合时代特征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