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创深痛巨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3、掌握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甲午终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二、说学情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学生从初中和电视电影方面,会有所了解,故在课堂上可以不必多展开讲,应将重点放在分析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另外,学生已经学过了两次鸦片战争,因此,在课堂最后,要将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的过程做一个小结。此外,学生对于义和团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本课不要求重点掌握,因此,分析下其发起的原因和分析评价下其口号即口。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五、说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打出课件:奴役—自由,殖民-独立,落后—强大,屈辱—荣耀,家破人亡—安居乐业,任人欺凌—独立自主.
同学们,在这两种情况当中,你们会选择那种?你们会为了那种而努力?但是,当有侵略者带着一课欲壑难填的心来野蛮地侵略我们,而国家落后,政府腐败,统治者无能的时候,我们所希望的,还能拥有吗?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继鸦片战争后,又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
2、问题探究
(1)提出问题: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起这场战争?学生阅读课文。多媒体展示图片:大陆政策示意图。从根本原因、历史原因、导火线三个方面讲解。
(2)学生阅读课文总结甲午战争的经过。教师总结:丰岛战役:被迫宣战;平壤战役:弃城逃走;黄海战役:避战保船;辽东战役:献船逃敌,威海战役:全军覆没。
展示图片:旅顺大屠杀,教育学生:知耻而后勇。
(3)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程度化大大加深。学生阅读课文总结《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从“割三地”、“赔两亿”、“开四口”、“允设厂”四个方面讲解。
图片展示“时局图”。
图片展示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开放的口岸。
与《南京条约》比较认识《马关条约的危害》
(4)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两个方面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并补充义和团运动的有关内容。
(5)出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总司令西莫尔、经过路线示意图,讲解战争经过。
(6)抓住①赔款4.5亿②划使馆界③拆炮驻兵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五个方面讲解战争、条约的危害。
出示“木偶图”,指出: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4、课堂扩展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通过图表讲解
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