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 新人教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 新人教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2 17: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1937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
本课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 的镇压和屠杀,中共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及探索一条新的革命道路的内容。学习南昌起义意义重大,能让学生更多了解我党的斗争和人民军队创建的历史。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遵义会议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由此探讨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 利用材料、图片、地图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体会并弘扬长征精神。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中运用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利用“图表演示—材料分析—解答问题”的方式掌握土地革命这一目内容。
2、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理解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性。
3、此外,还贯穿常见的讲读法、讲述法。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只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历史知识不广,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对于该课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一些简单的分析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学法指导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材。
(2)课堂引导:课堂上引导,培养能力。
(3)课后强化:做相关练习,巩固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
采用”阅兵仪式”视频材料片段,营造氛围,导入南昌起义. 这是一支正义之师,这是一支威武之师,那么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南昌起义: 学生阅读,自主掌握,重点突出意义.
土地革命: 图表演示,材料分析,问题探讨解答.
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方向是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计划,改向井冈山进军。
提问:南昌起义南下广州与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长沙,结果都失败,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 因为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城市斗争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农村革命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示意图。
红军长征:示意图演示;问题探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七律·长征
2、遵义会议:探究:
1、遵义会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呢?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本课要旨
南昌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巩固练习
注意题目的层次性
五、教学反思
1)处理新教材内容,必须突破传统教材内容的束缚,进行大胆的取舍,或知识的重新整合。 2)本课的测评和学习延伸虽体现了本课的重点难点,但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缺乏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