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你到过草原吗?这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的一段歌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读了这段歌词,你想去草原看看吗?
那就跟着老舍先生的足迹,走进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吧。
课文导入
1
草原
RJ
六年级上
1.
会写“毯、陈”等字,会写“绿毯、线条”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
自然段。
3.
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
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37
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他勤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毯
陈
稍
裳
腐
虹
蹄
微
字词学习
勾
gòu
gōu
勾当
勾结
蒙
mēng
méng
蒙骗
蒙蔽
měng
蒙古族
他因勾(gōu)结外国人从事走私勾(gòu)当被抓捕了。
他习惯用花言巧语蒙(méng)蔽人,那个蒙(měng)古族小伙子被他蒙(mēng)骗了。
毯(地毯)
淡(平淡)
陈(陈列)
阵(阵雨)
虹(彩虹)
蛀(蛀虫)
蹄(马蹄)
啼(啼叫)
稍(稍微)
梢(树梢)
裳(衣裳)
常(经常)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陈列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热乎乎
奶豆腐
礼貌
拘束
举杯
稍稍
感人
会心
微笑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渲染】
造句:老画家用橙色的染料渲染出一幅美丽的黄昏图景。
【翠色欲流】
翠绿的颜色就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造句:一群健壮的骏马正在翠色欲流的大草原上奔驰。
【境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造句:历经磨难,他已经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了。
奇特而美丽。
【奇丽】
造句:天空中的云彩被夕阳染成红色,构成一幅奇丽的景象。
【洒脱】
(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造句:他演讲举止洒脱,语言幽默,很吸引人。
【拘束】
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造句:他第一次来这里,难免有点儿拘束。
【会心】
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造句:他们互相看了一下,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勾勒——
惊叹——
舒服——
飞驰——
热闹——
响亮——
明朗——
舒服——
洒脱——
热闹——
团结——
大方——
勾画
惊讶
飞奔
喧闹
模糊
难受
拘谨
冷清
分裂
腼腆
洪亮
舒适
描写草原的四字词语: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一马平川
一望无际
绿草如茵
广袤无垠
水草丰美
无边无际
万马奔腾
白草黄云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2—3):
第三部分(4—5):
第一部分(1):
按照从天空到地面的顺序,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
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仔细读课文,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课文解读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表现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
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草原美景使作者沉醉,在这种境界里,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仿佛看到了作者置身草原的无限惊喜。
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这一美丽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品读感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是怎样的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
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表示“绿”?
郁郁葱葱
青翠欲滴
“这种境界”具体指什么?
草原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碧绿的草,
从中可以想象到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品读感悟
“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比喻:将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请从这个画面想开去,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草原风光图?
品读感悟
“这种境界”具体指: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
勾勒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拟人:“回味”即从回忆里体会。在作者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品读感悟
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请认真朗读,结合课文内容想开去。
它们可能在回味
。
它们可能在回味
。
它们还可能在回味
。
青草的甜美和无忧无虑的生活
明朗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
眼前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品读与想象
读一读,画一画:下面这段话中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感受
景色
情景交融
第2课时
草原的美丽风光令人陶醉,草原上的同胞又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关于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语句,并从这些面面中想开去。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几层内容?发挥想象,将它们想象成一幅幅画面,给每层内容加一个小标题。
联欢话别
蒙汉情深
热情款待
亲切相见
远道迎客
品读感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
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
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比喻:把河比作“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把穿着各色衣裳的男女老少比作“彩虹”,从中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人民迫不及待迎客的热情。
品读感悟
根据所读的内容展开想象,并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使你印象更为深刻?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河。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突出了河的特点:清澈、弯曲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读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声,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和热情。
品读感悟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还在哪些地方有体现?
品读感悟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朗读并思考:如何理解“会心的微笑”?
主人和宾客间可能语言不通,但是音乐是没有语言界限的,友谊是没有民族界限的,美妙的歌声里传递着友爱、理解,大家不用语言交流,也可以感受到,所以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品读感悟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夕阳斜照,大家站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品读感悟
课文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草原是蒙古族同胞的家园,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风光美,后面写了人情美。风光美和人情美都表现了作者对草原的赞美和依恋,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因此以“草原”为题。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主题归纳
文章结构
①草原风光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一碧千里、羊群、小丘
②喜迎远客
襟飘带舞、热闹起来
握手、交谈
③主客联欢
盛情款待、载歌载舞
④主客话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
写法总结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
【课文回放】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技巧点拨】
在这句话中,作者把景色和感受融合起来写,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浑然一体。
那么,怎样在写景中融入感受呢?
1.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
2.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
3.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将感情渗透入字里行间,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牛刀小试】
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柳树舒展开嫩绿的枝条,桃花绽放出红艳的花朵,无数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看到这些美好的景物,我不禁_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心情舒畅
春天的勃勃生机
随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cǎi
hóng
lǐ
mào
jū
shù
wēi
xiào
xiàn
tiáo
huí
wèi
lè
qù
sǎ
tuō
彩虹
拘束
微笑
洒脱
乐趣
回味
礼貌
线条
二、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一(
)千里
翠色欲(
)
男女老(
)
忽(
)忽(
)
群马(
)驰
襟(
)带(
)
碧
流
少
飞
落
疾
飘
舞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朗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草原景色的赞叹、喜爱之情,读出与蒙古族同胞的深情厚谊。
教材习题
朗读指导:
背诵指导:
抓住第1自然段的描写顺序和具体景物,如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骏马、大牛,边读边记忆,进而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
第一句话直接写草原的景色,第二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
好处:在写景中融入感受,可以使情与景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由景生、以景显情的艺术效果。如,这段话中作者将草原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让人感受到整个草原就像巨幅中国画那样赏心悦目。置身于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小诗。
答案
类似的句子还有: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拓展空间
老舍描写草原的诗歌
内蒙东部纪游·陈旗草原二首之一
陈旗一碧到云边,莫谓江南景独妍。
六月人归花满地,随时雨过翠连天。
远丘流雪群羊下,大野惊风匹马还。
隐隐牧歌何处起,遥看公社立炊烟。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内蒙东部纪游·陈旗草原二首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