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九单元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1956年,主管全国经济工作的陈云指出:“担心夫妻店进不了社会主义,而我却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馄饨、汤团。”这表明(
??)
A.?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即将结束???????????????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应立足国情民意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老百姓需求???????????????D.?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当时迫切的任务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为根本出发点,符合战后大多数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利益,成为解决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原则(??
)
A.?奠定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胜利基础??????????????????????B.?突破了外交中意识形态界限
C.?继承西方弱肉强食功利价值观?????????????????????????????D.?正式确认了万隆精神的理念
3.在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共同纲领》草案时,许多代表建议在总纲中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前途规定出来。周恩来解释说,新民主主义一定要向社会主义发展,“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证明给全国人民看。……所以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对民主党派缺乏诚意???????????????????????????????????????????B.?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C.?看好新民主主义前途???????????????????????????????????????????D.?重在以实践检验真理
4.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
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高??????????????????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C.?少数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5.新中国成立前后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体现这种新发展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
)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
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
6.“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
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得出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建立
C.?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D.?建国后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7.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它直接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的制度??????????D.?完全自治的制度
8.2012年,想出门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的王秀贤女士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步入人民大会堂参与国家大事投票。她以农民工的身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种现象
(???
)
①可使这一阶层的诉求得到更加直接、有效的表达 ②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生动体现
③王秀贤是农村走向富裕的成功代表 ④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A.??
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个方针是(???
)
A.?区域合作????????????????????B.?“另起炉灶”????????????????????C.?反对霸权主义????????????????????D.?“求同存异”
10.新中国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六月十日的一个明朗的下午,山东省昆嵛县七里乡第三选区——夼北村的人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张被认为是‘光荣证’的盖有红印的选民证,走出家??
门,匆匆地朝着一个方向——挂着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像的地方聚齐。”该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体现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2.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中共中央要求地方各级党组织定期召开代表大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健全党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克服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作用。这反映了“三反”运动(??
)
A.促进了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
B.“以阶级斗争为纲”为指导
C.推动了“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D.奠定了“中特理论”的基础
3.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4.“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在推进上述问题的改革中迈出重要一步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D.?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5.毛泽东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列背景中,不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的是(?
)
A.?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震荡
C.?国内某些学术上的争论
D.?国民经济“恢复、巩固、充实、提高”的目标基本完成
6.“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的这一论断(??
)
A.?系统梳理了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B.?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C.?抓住了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中的主要矛盾???????????????D.?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奠定理论基础
7.表2为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阶级成分表(部分)
阶级
土地革命前(1935年1月)
土地革命后(1939年12月)
数目
百分比(%)
数目
百分比(%)
贫民
204
63.6
136
42.3
中农
50
15.6
123
38.3
富农
16
5.0
22
7.0
地主
12
3.7
0
0
表2
据此可知(???
)
A.?地主阶级在中国已被消灭????????????????????????????????????B.?边区政府注重根据地建设
C.?解放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D.?“双减双交”成效十分显著
8.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
A.??
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B.?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C.?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9.民生轮船公司原名“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56年9月民生公司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其完成改造的方式是(???
)
A.?实行公私合营的模式???????????????????????????????????????????B.?国家直接没收的政策
C.?建立生产合作社的途径???????????????????????????????????????D.?走集体化道路的方式
10.1954年福建召开全省侨汇(海外华侨华人汇回国内赡养家眷等款项的简称)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鼓励侨汇业“以私人名义,延用原牌号,分散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一政策(???
)
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否定
C.?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D.?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11.下列对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D.?有利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12.“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A.?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13.据统计,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694项建设项目的厂址分布在91个城市、116个镇。其中65%的项目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这样做旨在(???
)
A.?构建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B.?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C.?加强东西部地区之间合作????????????????????????????????????D.?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14.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5.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项中,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
??)
①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
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
④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1950年,中央政府发布指示,把只有少量土地出租者明确称为小土地出租者,并规定不能把他们与地主同等看待。对于出租土地超过了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的那部分富农,称为“半地主式的富农”,并规定“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这一指示在当时有利于(??
)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在农业领域实行合作经营
C.?调整新民主主义政策???????????????????????????????????????????D.?确立国有土地的主导地位
2.1956
年
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在会议报告中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要求确立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并且提出了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各项措施。此次会议的部署意在(
??)
A.?建立科学事业计划体制
B.?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
C.?贯彻“双百”文艺方针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1952年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为大会题词(见图3)。题词表明(
??)
A.?抗美援朝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B.?卫生健康工作与三大改造协同推进
C.?所有制变革已深入到卫生工作领域
D.?卫生工作成为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
4.图8为1954年的“互助合作带来了光荣”“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两幅宣传画,材料信息反映了(??
)
A.?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B.?土地改革得到了民众的积极响应
C.?国家政策得到工农群众拥护
D.?广大民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5.表2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不同地区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
时间
沿海地区
内地
三线地区①
1952年
70.8%
29.2%
17.9%
1957年
67.9%
32.1%
20.9%
表2
①三线地区:改革开放前,国家将大陆的国境线依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受外敌侵袭的可能性)向内地收缩,划出三道线形成的地区。用今天的区域来看,三线地区为不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的中西部地区。
表2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违背规律片面要求大办工业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工业均衡化发展战略受重视
6.新中国成立后,小说家和诗人们大都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开始寻找新的叙事资源。他们决心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如刘白羽的《火光在前》孙犁的《风云初记》柳青的《铜墙铁壁》等。这些作品(??
)
A.?逐渐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缚?????????????????????????????B.?重构了国家集体化的记忆
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塑造社会主义国家新风尚
7.新中国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既参考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宪法,也借鉴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宪法,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专家从严谨性和语言文字上为新宪法把关。材料反映出新中国宪法(??
)
A.?有鲜明的中国特色?????????B.?力图实现公平正义?????????C.?具有博收慎取精神?????????D.?在借鉴中走向完善
8.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国营经济成为市场的领导力量。私营工商业却出现了严重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统战会议,划分了公私资本的经营范围,指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要“公私兼顾”,不“先公后私”,更不是“先私后公”,而是要使公私经济“各得其(???
)
所”。“公私兼顾”的方针
A.推动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体制
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增加了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困难
9.有一场战争,人们认为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国际意义在于( ?
)
A.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推动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
C.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为国内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10.如图为忻礼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
)
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
B.体现积极生产的劳动风尚
C.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
D.突出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从初期的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
2.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度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钢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
第
1
页
共
3
页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九单元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1956年,主管全国经济工作的陈云指出:“担心夫妻店进不了社会主义,而我却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馄饨、汤团。”这表明(
??)
A.?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即将结束???????????????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应立足国情民意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老百姓需求???????????????D.?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当时迫切的任务
【答案】
B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为根本出发点,符合战后大多数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利益,成为解决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原则(??
)
A.?奠定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胜利基础??????????????????????B.?突破了外交中意识形态界限
C.?继承西方弱肉强食功利价值观?????????????????????????????D.?正式确认了万隆精神的理念
【答案】
B
3.在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共同纲领》草案时,许多代表建议在总纲中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前途规定出来。周恩来解释说,新民主主义一定要向社会主义发展,“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证明给全国人民看。……所以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对民主党派缺乏诚意???????????????????????????????????????????B.?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C.?看好新民主主义前途???????????????????????????????????????????D.?重在以实践检验真理
【答案】
D
4.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
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高??????????????????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C.?少数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答案】
D
5.新中国成立前后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体现这种新发展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
)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
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
【答案】
B
6.“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
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得出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建立
C.?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D.?建国后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答案】
B
7.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它直接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的制度??????????D.?完全自治的制度
【答案】
B
8.2012年,想出门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的王秀贤女士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步入人民大会堂参与国家大事投票。她以农民工的身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种现象
(???
)
①可使这一阶层的诉求得到更加直接、有效的表达 ②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生动体现
③王秀贤是农村走向富裕的成功代表 ④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A.??
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9.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个方针是(???
)
A.?区域合作????????????????????B.?“另起炉灶”????????????????????C.?反对霸权主义????????????????????D.?“求同存异”
【答案】
D
10.新中国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六月十日的一个明朗的下午,山东省昆嵛县七里乡第三选区——夼北村的人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张被认为是‘光荣证’的盖有红印的选民证,走出家??
门,匆匆地朝着一个方向——挂着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像的地方聚齐。”该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体现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
A
2.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中共中央要求地方各级党组织定期召开代表大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健全党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克服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作用。这反映了“三反”运动(??
)
A.促进了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
B.“以阶级斗争为纲”为指导
C.推动了“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D.奠定了“中特理论”的基础
【答案】
A
3.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答案】
C
4.“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在推进上述问题的改革中迈出重要一步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D.?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答案】
B
5.毛泽东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列背景中,不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的是(?
)
A.?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震荡
C.?国内某些学术上的争论
D.?国民经济“恢复、巩固、充实、提高”的目标基本完成
【答案】
D
6.“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的这一论断(??
)
A.?系统梳理了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B.?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C.?抓住了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中的主要矛盾???????????????D.?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奠定理论基础
【答案】
C
7.表2为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阶级成分表(部分)
阶级
土地革命前(1935年1月)
土地革命后(1939年12月)
数目
百分比(%)
数目
百分比(%)
贫民
204
63.6
136
42.3
中农
50
15.6
123
38.3
富农
16
5.0
22
7.0
地主
12
3.7
0
0
表2
据此可知(???
)
A.?地主阶级在中国已被消灭????????????????????????????????????B.?边区政府注重根据地建设
C.?解放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D.?“双减双交”成效十分显著
【答案】
B
8.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
A.??
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B.?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C.?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答案】
C
9.民生轮船公司原名“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56年9月民生公司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其完成改造的方式是(???
)
A.?实行公私合营的模式???????????????????????????????????????????B.?国家直接没收的政策
C.?建立生产合作社的途径???????????????????????????????????????D.?走集体化道路的方式
【答案】
A
10.1954年福建召开全省侨汇(海外华侨华人汇回国内赡养家眷等款项的简称)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鼓励侨汇业“以私人名义,延用原牌号,分散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一政策(???
)
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否定
C.?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D.?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答案】
A
11.下列对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D.?有利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
D
12.“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A.?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答案】
A
13.据统计,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694项建设项目的厂址分布在91个城市、116个镇。其中65%的项目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这样做旨在(???
)
A.?构建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B.?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C.?加强东西部地区之间合作????????????????????????????????????D.?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答案】
A
14.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答案】
B
15.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项中,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
??)
①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
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
④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1950年,中央政府发布指示,把只有少量土地出租者明确称为小土地出租者,并规定不能把他们与地主同等看待。对于出租土地超过了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的那部分富农,称为“半地主式的富农”,并规定“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这一指示在当时有利于(??
)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在农业领域实行合作经营
C.?调整新民主主义政策???????????????????????????????????????????D.?确立国有土地的主导地位
【答案】
A
2.1956
年
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在会议报告中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要求确立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并且提出了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各项措施。此次会议的部署意在(
??)
A.?建立科学事业计划体制
B.?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
C.?贯彻“双百”文艺方针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
B
3.1952年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为大会题词(见图3)。题词表明(
??)
A.?抗美援朝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B.?卫生健康工作与三大改造协同推进
C.?所有制变革已深入到卫生工作领域
D.?卫生工作成为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
【答案】
A
4.图8为1954年的“互助合作带来了光荣”“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两幅宣传画,材料信息反映了(??
)
A.?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B.?土地改革得到了民众的积极响应
C.?国家政策得到工农群众拥护
D.?广大民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C
5.表2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不同地区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
时间
沿海地区
内地
三线地区①
1952年
70.8%
29.2%
17.9%
1957年
67.9%
32.1%
20.9%
表2
①三线地区:改革开放前,国家将大陆的国境线依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受外敌侵袭的可能性)向内地收缩,划出三道线形成的地区。用今天的区域来看,三线地区为不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的中西部地区。
表2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违背规律片面要求大办工业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工业均衡化发展战略受重视
【答案】
D
6.新中国成立后,小说家和诗人们大都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开始寻找新的叙事资源。他们决心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如刘白羽的《火光在前》孙犁的《风云初记》柳青的《铜墙铁壁》等。这些作品(??
)
A.?逐渐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缚?????????????????????????????B.?重构了国家集体化的记忆
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塑造社会主义国家新风尚
【答案】
B
7.新中国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既参考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宪法,也借鉴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宪法,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专家从严谨性和语言文字上为新宪法把关。材料反映出新中国宪法(??
)
A.?有鲜明的中国特色?????????B.?力图实现公平正义?????????C.?具有博收慎取精神?????????D.?在借鉴中走向完善
【答案】
C
8.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国营经济成为市场的领导力量。私营工商业却出现了严重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统战会议,划分了公私资本的经营范围,指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要“公私兼顾”,不“先公后私”,更不是“先私后公”,而是要使公私经济“各得其(???
)
所”。“公私兼顾”的方针
A.推动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体制
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增加了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困难
【答案】
A
9.有一场战争,人们认为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国际意义在于( ?
)
A.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推动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
C.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为国内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答案】
D
10.如图为忻礼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
)
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
B.体现积极生产的劳动风尚
C.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
D.突出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答案】
B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从初期的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
【答案】
(1)进行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行“米棉之战”(或“银元之战”,或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和现金管理)。
(2)1957年:一五计划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1984年:对内改革,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对外开放;已经初见成效;(或: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3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或:南方谈话;十四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要不断推进全方位改革步伐;改革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坚持创新。(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规律等)
2.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度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钢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
【答案】
(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2)问题: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优势: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
(3)战略:制订“一五计划”。国际因素: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4)优先发展重工业。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答案】
(1)原因: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长期流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农业的快速发展。
内容:逐步减少农产品统购统销的范围;适当开放自由市场。
(2)评价: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中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丰富了市场供应;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
第
1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