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课程标准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二战使欧洲遭到了巨大破坏:在英国,1/4的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法国生产处于瘫痪状态。德国被战争夺去700万人口,主要城市被毁掉的比例从60%到95%不等,有人断言,重建德国需要1000年。
(一)
背景原因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背景原因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二战后的西欧,面临来自东方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以及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历史教材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背景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一)
背景原因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背景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政治原因: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提高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需要实现欧洲的联合。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背景原因
二战后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背景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政治原因: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提高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需要实现欧洲的联合。
3、经济因素: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背景原因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背景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政治原因: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提高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需要实现欧洲的联合。
3、经济因素: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4、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5、关键因素:法德的和解。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二)
合作进程
1951煤钢共同体
1958经济共同体
1958原子能共同体
1967
欧共体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三)
影 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障都有美国的座位。”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三)
影 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的崛起
战后初期的东京
二、日本的崛起
(一)
崛起原因
1、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经济。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教育
二、日本的崛起
(一)
崛起原因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经费曾经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二战后开始实行9年义务教育……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提供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了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
二、日本的崛起
(一)
崛起原因
1、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经济。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教育。
5、朝鲜战争的刺激。
时间 日本 美 英 德 法 意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5.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5.6
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二、日本的崛起
(二)
崛起表现
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二、日本的崛起
(二)
崛起表现
二、日本的崛起
(三)
影 响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二、日本的崛起
(三)
影 响
1、日本逐渐不再受制于美国,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二、日本的崛起
(三)
影 响
1、日本逐渐不再受制于美国,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地位。
二、日本的崛起
(三)
影 响
二、日本的崛起
(三)
影 响
1、日本逐渐不再受制于美国,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地位。
3、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日、美、欧三足鼎立之势,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一)
背景原因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一)
背景原因
1、二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为其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2、美苏争霸对这些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相互团结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二)
影 响
1、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3、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四、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振兴
冲击了两极格局
1、欧共体的成立及发展壮大;
2、日本的崛起;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中国的振兴;
五、世界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