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世界的地形 同步练习(含知识点归纳)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世界的地形 同步练习(含知识点归纳)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13 18:3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3 世界的地形
【知识点归纳】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坦荡或起伏较小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
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学会看地形图
(1)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个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数值大,则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则海拔低
(3)等高线密集,则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则坡度缓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河流一般分布在山谷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个闭合等高线之间为鞍部。
【课堂反馈】
一、单选题
1.??? 如图示意某区域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流R的流向大致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2)山体部位M的名称是(?? )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鞍部
(3)山峰Q的海拔可能为(?? )
A.350米
B.450米
C.550米
D.650米
2.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序号表示山峰的是(?? )
A.?
B.?
C.?
D.?
3.???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8848.86米。读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某营地由于地势低洼,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该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乙营地与丙营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0米
B.800米
C.1200千米
D.1300千米
4.??? 2020年5月,中国测量登山队对珠穆朗玛峰海技高度进行了第三次测量。下图为珠穆朗玛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攀登线路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直沿山谷方向前进
B.测量队从珠穆朗玛峰西坡登山
C.一号营地与二号营地相对高度超过400米
D.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东北方向
(2)第三次测量得出珠穆朗玛峰新高程8848.86米,较2005年测得的数据,珠穆朗玛峰“长高了”4.43米。对珠穆朗玛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的主峰
B.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
C.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线上
D.长高4.43米可能是因为板块张裂所致
5.??? 读我国东南地区某旅游景区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某校将该旅游景区作为研学基地,学生在景区体验了悬空刺激的玻璃栈道。该景点最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为景区设计以下景点,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A.甲处发展百果园
B.乙处建水坝和水上乐园
C.丙处建设大型的停车场和儿童游乐园
D.丁处开发小溪漂流
6.??? 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处是(?? )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山峰
7.某学校的研学小组到山西省平遥县梁坡底村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寻找古村落”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古村落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
B.主要分布于山脊地区
C.村落多临近河流,取水方便
D.多分布于等高线密集地区
(2)图中九龙河的流向是(????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西南向东北
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果量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为(???? )
A.200000千米
B.2000千米
C.20千米
D.2千米
(2)对于该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王庄位于鞍部,张庄位于山脊附近
B.图中①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东南向西北流
C.甲山顶的海拔可能为1150米
D.①河流与②河流相比,②河流流速更快
9.人们参加滑雪运动要根据自身的滑雪技术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滑道。读材料和某滑雪场雪道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到④四条雪道中,最适合初学者选用的雪道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③雪道起点相对于终点的高差约(?? )
A.22米
B.40米
C.42米
D.60米
10.???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一中适合攀岩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一中甲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是(   )
A.670米
B.100米
C.570米
D.500米
(3)请你判断图一中小溪的大致流向是(   )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东向西流
C.自西向东流
D.自东北流向西南
二、综合题
1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米,山顶甲与A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2)图中D处山地部位名称是________。
(3)图中A,B,C,D四地最适合观看日出的地点是________地。
(4)图中虚线L1和L2易发育河流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12.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村位于甲村的________方向;河流ab段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________。
(2)甲村的海拔为________米;方山山顶与甲村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3)甲、乙两村的直线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
13.为了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某班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为了确保安全,地理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下图)说:“这次我们要登的山虽然不高,但是大家应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
(1)出发前有①、②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为了降低上山的难度,同学们计划沿坡度较缓的路线攀登。应当选择哪一条线路?________(填序号)
(2)老师说:“地形图中标注为B的地方比较危险,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个地方…”,这是因为B处所表示的山地部位是________。
(3)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
(4)同学们在地形图上量得甲村和乙村的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________千米。
(5)图中C点和D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1)D
(2)A
(3)C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答案: A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①处中间海拔最高,四周海拔低,相对高差达到330米以上,是山峰,A正确。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B错误。③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错误。④处几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应该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答案: (1)A
(2)B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答案: (1)C
(2)D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5.答案: (1)A
(2)C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6.答案: (1)C
(2)A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7.答案: (1)C
(2)A
考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1)本题考查图中古村落的分布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8.答案: (1)D
(2)B
考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读图可知,图中为数字式比例尺,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如果量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为0.5×4=2千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读图分析可知:
A. 王庄位于两山顶之间,是鞍部,张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位于山脊附近,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图中①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流,B符合题意;
C.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因此甲山顶的海拔在1100-1200之间,可能为1150米,C不符合题意;
D. ①河流与②河流相比,②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流速更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 (1)A
(2)C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0.答案: (1)B
(2)C
(3)A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综合题
11.答案: (1)100;450
(2)鞍部
(3)B
(4)L1;L1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河)谷,易发育河流/L1处地形部位是山(河)谷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1)此图是等高线地形图,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差值为等高距,由图可知,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差值为100m,所以等高距是100m,由图可知,山顶甲海拔为550m,A地在等高线上,其海拔是100m,所以山顶甲与A地的相对高度是450m。
(2)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山顶、陡崖、山谷、山脊、鞍部等五种部位类型,D处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
(3)图中为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太阳东边升起,B在最东边,且海拔较高,最适宜看日出。
(4)由图可知,图中虚线L1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为山谷,L2处向数值小的方向凸,为山脊,易发育河流的是山谷,即L1处。
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为等高距,一幅图上只有一个等高距。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结合位置来解答。
12.答案: (1)东南;山谷
(2)100;428
(3)2.5
考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1)该图上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故乙村位于甲村的东南方向,河流ab段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山谷处易形成河流。
(2)由图可知,甲村位于100米等高线上,故其海拔为100米,方山山顶海拔528米,与甲村100米相差428米,故方山山顶与甲村的相对高度为428米。
(3)甲乙两村图上距离大约为图中比例尺线段的2.5倍,故甲、乙两村的直线距离约为2.5千米。
点评:(1)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
13.答案: (1)①路线
(2)陡崖
(3)由西北流向东南
(4)2
(5)300
考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因此为了降低上山的难度,沿坡度较缓的路线攀登应选择①路线。
(2)由图示信息可知,B处等高线重合,所表示的山地部位是陡崖。
(3)由图示信息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根据指向标可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4)由所学知识并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可知,图上量得甲村和乙村的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2千米。
(5)由所学知识,图中C点海拔400米,D点海拔100米,两者间的相对高度为300米。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
(2)陡崖处等高线重合,表明该地地势高差大,坡度陡峻。在陡崖处可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如新兴的玻璃栈道,跳伞或蹦极等极限运动,或者是攀岩运动,都可以给游客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但野外宿营要注意避开陡崖处。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4)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需将比例尺单位进行统一,进而根据分母大小进行比较。
(5)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