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婺城模拟)2021年当地时间3月19日晚上9点左右,冰岛格尔丁达加尔斯戈斯火山爆发,这是自12世纪以来,雷克雅内斯半岛首次出现火山爆发。下列有关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难以预测,不要在火山附近居住和旅游
B.山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深处的地幔层
D.火山爆发后,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往往很贫瘠,植物难以长期生长
2.(2020七上·仙居期末)神仙居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
A.地表风化的结果 B.地壳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C.冰川移动的结果 D.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3.(2020七上·镇海期末)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放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4.(2020七上·江北期末)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说明地球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下列现象能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由陆地变海洋的是( )
A.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在太行山上发现了海螺化石
C.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D.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5.(2020七上·江北期末)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体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6.(2020七上·柯桥月考)遇到地震时,以下避震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教室里,躲在牢固的桌子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撤离。
B.在家中,躲进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不能使用电梯
C.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在野外躲在电线杆下
7.(2020七上·新昌月考)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是( )
A.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B.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C.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变大
D.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
8.(2020七上·滨江月考)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地壳在变动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B.火山活动
C.水平岩层发生了弯曲或断裂
D.海洋中潮起潮落
9.(2020七上·杭州期中)成语“沧海桑田”出自葛洪《神仙传麻姑》中的记载:“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虽为神话,却体现了海陆变迁的原理。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原理的是( )
A.我国东海海底的古河流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B.太行山上发现了许多海螺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人类活动是海洋变成陆地的根本原因
D.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
10.(2020七上·浙江期末)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到课桌下面 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
④一楼的同学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逃生
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11.(2020七上·浙江期末)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A.陆地的城市中 B.沙漠或荒野中
C.海洋中 D.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12.(2020七上·椒江期中)①~⑤是与地震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都会造成破坏
③海底地震可能会引发海啸
④发生地震来不及跑时,可选择狭小的房间或坚固的床、桌下躲避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1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2019年6月9日,印度尼西亚第的锡纳朋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14.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日本群岛经常发生地震
B.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
D.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千米处一座火山喷发
15.地震和火山都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相同点是( )。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B.能量都来自地球外部
C.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6.煤是植物遗体在地表下经压实转化而成的有机可燃沉积岩。某海域大陆架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 )。
A.珊瑚繁生的浅海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沙漠 D.湿热茂密的森林
17.《大西洋月刊》曾报道,在全球大约1500个活火山中,每年约有50个左右活动剧烈。2018年10月3日,印尼苏拉威西岛火山爆发,火山口喷出的大量灰烬、烟尘以及炙热的熔岩直冲云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物会造成空气污染
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圈
D.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一带
18.(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19.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图中A处:100.5°E,23.4°N)发生了6.6级地震,深度5千米。读材料和世界板块分布局部图,对于该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①欧亚板块与②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位于①欧亚板块与③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位于②太平洋板块与③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D.位于①欧亚板块、②太平洋板块与③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0.2014年3月19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5.6级地震。关于其成因,如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21.(2021·金华模拟)2020年4月12日19时36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3度,东经122.29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所幸无人员伤亡。
(1)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它处于 ;
(2)当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方法正确的有 。
A.在房间里躲在牢固的桌子底下 B.在房间里躲在墙角边
C.在野外站在空旷的坪地上 D.在野外躲在电线杆下
22.(2020七上·柯桥月考)读“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主要是因为日本地处【 】 板块和【 】 板块交界处,属于 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2)图中①处是由于板块的 (填“碰撞”或“张裂”)而形成的。
23.(2020七上·新昌月考)2012年12月7日在日本东北部近沿海地区发生7.3级地震,其震中位于37.8°N,144.2°E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发生在 和 一带 。日本正处于全球两个地震集中发生地区之一。
(2)板块的 和 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3)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
C.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到厕所、储藏间等较小房间内
D.地震发生时,跑到窗边大声呼救
24.(2020七上·普陀期中) 2020年4月18日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2度,东经121. 65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湖州、上海等多地市民表示震感强烈。
(1)花莲县位于湖州的 方向,地处 地震带;
(2)花莲县属于 (选填“东”或“西”)半球和 (选填“高”、“中”或“低”)纬度。
(3)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家中(高层)吃晚饭,你应该 。
A.立刻躲进卫生间
B.去楼道往顶楼逃生
C.马上坐电梯下楼逃生
25.地震的发源地叫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 千米处。 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叫 。在图中 (填字母,下同)表示震源, 表示震中, 表示震中距。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一带。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48分,在3现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 4°)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杭州(北纬30.3°、东经120.29)也有震感。四川位于 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 方向。
(3)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 。
27.为减少地震危害,建筑师们设计了抗震建筑物,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 楼房。
(2)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 。
28.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将采取怎样的防震措施: 。
29.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2018年2月19日上午发生剧烈喷发,喷出的火山灰超过5千米,倾泻的熔岩漫延至火山口南部区域约5公里处。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数千名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二 据法国媒体2017年11月26日报道,位于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的阿贡火山时隔半个世纪再次冒出浓烟,导致印度尼西亚当地时间11月26日数十架航班取消,2000余名乘客受到影响,大多数为澳大利亚人。阿贡火山上一次喷发是在1963年,熔岩顺着山坡流淌了7公里,造成了1600人死亡。
材料三 印尼被称为“火山之国”,是太平洋上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该地区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包括近130座活火山。
(1)印尼位于 洲,濒临 。
(2)结合材料一、二,猜测火山喷发的预兆: 。(写出两条即可)
(3)印尼被称为“火山之国”的原因是 。
(4)分析一下印尼为什么多火山: 。再列举两个多火山的国家: 。
(5)从能源角度分析一下,印尼是一个多 能的国家。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火山是由岩浆通道.① 、③ 三部分组成,其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
(2)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 。岩浆在强大的内力作用下,沿② 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后变成 岩。
三、解答题
31.下图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石柱上横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
(1)上图现象能作为 下列哪些观点的证据? (多选)。
A.地壳会做升降运动 B.地壳会做水平运动
C.地壳变动有时很激烈 D.地壳变动有时很缓慢
(2)请列举与此现象成因相同的一些现象,至少写出两点。
32.2018年3月13日,位于日本鹿儿岛县和宫崎县交界处的新燃岳火山持续爆炸性喷发。从3月6日开始,新燃岳火山就开始爆炸性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石,火山喷出的浓烟最高达4500m。联系生活实际,回答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33.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 ,或引发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 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 、 、 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34.说一说,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逃生?
35.读“世界火山分布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世界火山的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
(2)火山是一种容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但是,你会发现在一些死火山或休眠火山(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未喷发的火山)周围,往往分布着许多城市,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36.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km。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 ,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四、实验探究题
3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但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
(2)地震的发源地称为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称为 ,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余秒钟,可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
38.读图,并回答问题。
(1)典型火山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有 、 和 喷发物。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 ,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吗
39.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说明,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 ,或引发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2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 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 、 、 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40.读某次地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是由于 处岩层在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这次地震震中位于 处,震源位于 处;从C、D两处看 处受到的破坏可 能较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 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的爆发是可以预测的。
【解答】A: 火山的爆发是可以预测的,A不符合题意;
B: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符合题意;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C不符合题意;
D:火山爆发后,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往往很肥沃,植物生长 旺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2.【答案】B
【知识点】火山
【解析】【分析】火山活动是指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活动。它包括岩浆冲出地表、产生爆炸、流出熔岩、喷射气体、散发热量、析离出气体、水分和喷发碎屑物质等活动。
【解答】火山活动是地球内力的作用,是地壳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故B正确;
地表风化、冰川移动、流水侵蚀都是外力的作用,与火山活动无关;故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首先要远离建筑区,尽量转移到空旷的位置上,其次,要远离一些大树、电线电缆等设施,保障自身安全。在室内遇到地震,首要的当然是尽快转移,但是暂时无法转移出来的情况,首先要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包括吊灯、风扇等等,同时可以利用桌子、柜子等空间进行躲避,不要站在窗户或者阳台边上,更不要乘坐电梯。如果遇到次生灾害,也千万不要害怕,一定要沉住气,冷静的想办法解决。遇到火灾,用毛巾捂住口鼻,再想办法转移到安全区域。在参与营救的过程中,切忌盲目施救,如果方法不恰当,不但没办法达到救人的目的,反而会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在平时,一定要准备一些应急的物品,首先是必要的生存物品,水和食物,其次是必要的救生用品,常用的药物都是需要备用的,有备无患,做好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重要的作用。
【解答】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放在头上、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但是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和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这些措施会导致逃生的危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地壳运动使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能使海洋变成陆地,使陆地变成海洋。
【解答】A、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很久以前那里曾经是陆地,通过地壳运动变化如今成为了台湾海峡,反映的是陆地变海洋,A符合题意;
B、在太行山上发现了海螺化石,说明曾经的太行山为海洋,因为海洋中的海螺留在那里形成了化石,故反映的是海洋变成陆地,B不符合题意;
C、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将来的地中海会变为陆地,反映的是指海洋变陆地,C不符合题意;
D、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曾经的喜马拉雅山为海洋,海洋中的生物遗留在那里形成了化石,故反映的是为海洋变陆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的灾害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地震是自然灾害,地震发生时应当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解答】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应当保持冷静,不要慌慌张张,可以躲在课桌下面,用书包护住头部,不可采取从窗户跳下、乘坐电梯等措施,最好跑到开阔的地方,同时避开建筑物、高楼大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D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
【解答】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建筑物,发生地震,不能使用电梯或跳楼,应寻找墙角等地躲避,在野外应该到空旷地方,不能躲在电线杆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売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A、台湾海峡原来是台湾岛和中国大陆中间的陆地,后来由于地売运动,陆地下沉北海水淹没,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海峡, 所以在台湾海峡的海底还保存着古代的森林和河道的遗迹,A不符合题意;
B、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板块运动方向是相对的,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点,两个板块慢慢挤压,地中海就慢慢缩小了,B不符合题意;
C、西北地区沙漠面积广大,是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这些又是因为西北距海远、南东风(也就是春风)不能到达,所以西北沙漠广布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C符合题意;
D、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说明该地曾受过水平方向的挤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解答】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火山活动、水平岩层发生了弯曲或断裂都能说明地壳在变动,海洋中潮起潮落不能说明地壳在变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地球的地貌和地形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其中内力将使地面变的崎岖,变的凹凸不平,形成高山和低谷,内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地面将趋于平坦,主表现为削低高山,填平沟谷。
【解答】A:我国东海海底的古河流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河流是陆地上的,有河流遗迹表明此地区原来是陆地,描述正确,A错误;
B:太行山上发现了许多海螺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海螺生长在海洋中,在山上发现化石,能说明这里原来是海洋,描述正确,B错误;
C:人类活动是海洋变成陆地的根本原因。在壳的变化中内力是主要的,在海洋变成陆地的过程中,以内力作用为主,描述错误,C正确;
D: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内力作用的表现,是主要原因,描述正确,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1、躲到厕所等有很多主管道的地方。因为在这些管道比较多的地方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应力。
2 或者躲在桌子以及床旁边,避免砸伤。
3 在平房就跑到空旷的地方。(四周不要有高层建筑)
4 基于住楼房的最多,请注意在床底下储备一些厚被子、饮用水、手电筒以及食物,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录音机。为了在高震后楼体坍塌,可以争得更多的生存时间以便于他人解救。
【解答】①躲到课桌下面,可避免砸伤,正确;
②靠墙角蹲下,狭小空间可避免砸伤,正确;
③乘电梯逃生,地震时易引起断电,不能乘电梯逃生,错误;
④一楼的同学跑到空旷场地,措施正确;
⑤跳楼逃生,地震时地面无安全防护不能跳楼,错误;
⑥躲到洗手间里,洗手间有水,空间狭小可避免砸伤,正确。
所以①②④⑥,C选项正确。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火山和地震一般发生板块的交界处,交界处由于板块间的碰撞挤压引起地壳的变化易产生火山和地震。
【解答】由分析可知,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也就是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火山带与地震带是重合的。
地震时应急避险措施: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解答】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叙述正确;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都会造成破坏。绝大多数的地震不会造成破坏,叙述错误;
③海底地震可能会引发海啸。叙述正确;
④发生地震来不及跑时,可选择狭小的房间或坚固的床、桌下躲避。叙述正确;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地震与火山都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叙述错误;
故①③④正确,A选项正确。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包括火山爆发和地震,这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过程,由于板块交界处活动频繁因此容易火山喷发和地震。
【解答】若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容易被高楼压倒,这是极不安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解答】地震、火山以及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都是地壳变动引起的,但是暴雨袭击与地壳变动无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解答】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因此地震和火山都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相同点是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煤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解答】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煤是亿万年前大量植物埋在地下慢慢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答案】B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解答】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人类活动不是导致火山喷发的原因,原因是由于地壳的运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解答】高山上的岩层中出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海洋,支持地壳在变动这一观点;
峭壁上岩层断裂,说明岩层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菜市场上弯曲的岩层,说明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挤压,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风蚀的岩石,风力导致的,与地壳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A。
19.【答案】B
【知识点】地震
【解析】【解答】读图可知,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位于①欧亚板块与③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板块构造学生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掌握板块构造理论不难做出解答。
20.【答案】D
【知识点】地震
【解析】【解答】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地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产生的原因。掌握世界主要板块分布及其原理不难做出解答。
21.【答案】(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2)A;B;C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解答】(1)地震多发生于板块的交界处,而台湾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2)AB、地震发生时,容易发生物品脱落及墙体的倒塌,所以要在墙角或牢固的桌子地下躲避;故AB正确;
C、处于室外遇到地震时,要待在空旷处地带,远离建筑物;故C正确;
D、发生地震时,电线杆容易倒塌,要远离;故D错误;
故答案为:(1)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2)ABC。
22.【答案】(1)A;亚欧大陆;E;太平洋;环太平洋陆地及周围海区
(2)碰撞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1)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主要是因为日本地处【A】亚欧大陆板块和【E】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陆地及周围海区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1)图中①处是山脉由于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1)A;亚欧大陆;E;太平洋;环太平洋陆地及周围海区(2)碰撞
23.【答案】(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碰撞;张裂
(3)A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多地震,是因为这些地方均位于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2)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3)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地震时不应乘坐电梯,若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地震发生时不应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2)碰撞;张裂(3)D
24.【答案】(1)东南;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2)东;低
(3)A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一般定向法也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法。此图中用的是一般定向法;
2、从全球看板块的交界处易发生火山和地震,全球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和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是西半球。纬度30°的纬线是中低纬度的分界线,纬度60°的纬线是高中纬度的分界线;
4、地震时最好能及时的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果不能及时跑到空旷的地方可选择狭窄空间的区域如卫生间。
【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花莲县位于湖州的东南方向,地处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地震带;
(2)花莲县经纬度是“北纬24.02度,东经121. 65度”。由经度可知,属于东半球,由纬度可知属于纸纬度;
(3)由于地震时,在高层所以不能及时跑到空旷的地方,根据选项可知,最好的措施是立刻躲进卫生间,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东南;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2)东;低 (3)A
25.【答案】震源;0~300;震中;震中距;A;B;BD、BC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解答】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在图中A表示震源,B表示震中,BD、BC表示震中距。
故答案为:震源;0~300;震中;震中距;A;B;BD、BC
26.【答案】(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西北(或西偏北)
(3)躲到卫生间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地震发生时不要躲到高楼大厦,应当跑向空旷的地方,可以躲到坚固的家具下。
【解答】(1)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48分,在3现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 4°)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杭州(北纬30.3°、东经120.29)也有震感。四川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西北(或西偏北)方向。
(3)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躲到卫生间。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西北(或西偏北)躲到卫生间(3)躲到卫生间
27.【答案】(1)基础隔离
(2)基础隔离支架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地震人员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解答】(1)基础固定的楼房地震发生时容易坍塌,而基础隔离的楼房,地震发生时不容易坍塌,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基础隔离楼房。
(2)基础隔离支架是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
故答案为:(1)基础隔离(2)基础隔离支架
28.【答案】保护好头部,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解答】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应保护好头部,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等。
故答案为:保护好头部,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等(合理即可)
29.【答案】(1)亚;太平洋
(2)火山开始不断喷出浓烟;火山喷出岩浆和火山灰(合理即可)
(3)活火山多,火山活动频繁
(4)印尼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壳运动活跃;日本、菲律宾(合理即可)
(5)地热
【知识点】火山;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火山和地震的区别: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火山和地震的联系:它们都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强烈的表现。火山和地震在短时期内释放大量的能量,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对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影响。
【解答】(1)印尼位于亚洲,濒临太平洋。
(2)火山喷发的预兆:火山开始不断喷出浓烟;火山喷出岩浆和火山灰(合理即可)
(3)印尼被称为“火山之国”的原因是活火山多,火山活动频繁
(4)印尼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壳运动活跃,日本、菲律宾也是多火山的国家。
(5)印尼位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壳运动频繁,所以地热能源丰富。
故答案为:(1)亚;太平洋(2)火山开始不断喷出浓烟;火山喷出岩浆和火山灰(合理即可) (3) 活火山多,火山活动频繁(4)印尼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壳运动活跃;日本、菲律宾(合理即可)(5)地热
30.【答案】(1)火山口;火山锥
(2)软流层;岩浆通道;岩浆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
【解析】【分析】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引起地表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解答】(1)典型火山是由岩浆通道,①火山口、③火山锥三部分组成,其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
(2)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力作用下,沿②岩浆通道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后变成岩浆岩。
故答案为:(1)火山口;火山锥(2)软流层;岩浆通道;岩浆
31.【答案】(1)A;D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例如悬崖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华山北坡大断崖,兰溪灵洞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解答】(1)观察图片可知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15世纪三根大理石柱下降,但到了18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又上升了,到了1955年三根石柱再次下降,1955年降低比之前要缓慢,因此AD符合题意。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
故答案为:(1)AD(2)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32.【答案】有利:火山活动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不利:火山活动喷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流会摧毁农田、村镇,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灾害。
【知识点】火山
【解析】【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由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携带的固体碎屑冲出地表后堆积形成的山体。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主要物质为火山灰,火山灰凝固而成火山泥,火山泥在冶金、化工、医疗、壁材领域应用广泛。危害有:火山泥石流、熔岩流等。
33.【答案】(1)内力;弯曲;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解答】(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故答案为:(1)内力;弯曲;断裂(2)地壳的升降运动(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34.【答案】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来不及撤离,则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底下。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有感地震约5万次,破坏性地震10多次),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这里;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也都分布在这两大地带。
【解答】当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等。
故答案为: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来不及撤离,则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底下。
35.【答案】(1)不均匀;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2)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尘埃经过风化后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口等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量点;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所以,在曾经有火山活动的地方往往人口较多或有城市分布。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
【解析】【分析】实际上火山也是一种生产力。土壤肥力增加:火山爆发导致火山灰分布于喷发点周围的广阔区域。根据喷射出的岩浆的化学成分,火山灰含有不同数量的土壤养分。岩浆中最丰富的元素是硅和氧。有时候火山爆发也释放出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氯化氢,以及其它物质。此外,火山还喷发出岩石碎片,如辉石、角闪石和长石,依次含有丰富的铁、镁和钾。因此,火山土壤大量沉积的区域(如火山喷发点附近的山坡和山谷),土质是相当肥沃的。火山的另一个好处是,火山爆发给我们带来了珍贵的宝石、矿物和建筑材料。例如,浮石、火山灰和珍珠岩(火山玻璃)由于各种商业用途被开采出来。这些用途包括用于肥皂和家用清洁剂中的研磨剂。火山灰和浮石也用于制造水泥的轻骨料。
【解答】(1)全世界火山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2)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尘埃经过风化后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口等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量点;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所以,在曾经有火山活动的地方往往人口较多或有城市分布。
故答案为:(1)不均匀;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2) 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尘埃经过风化后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口等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量点;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所以,在曾经有火山活动的地方往往人口较多或有城市分布
36.【答案】(1)交界处
(2)地壳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地壳。因为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故答案为:(1)交界处(2)地壳
37.【答案】(1)地球内力;断裂;错位
(2)震源;震中
(3)10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分析】填空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解决。本题应具备的知识点有。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
2.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如图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 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 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 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 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 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 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 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 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解答】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地球内力 的作用下,发生 断裂 或 错位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震源是地震的 发源地 , 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 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
3.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
故答案为:1.地球内力 、断裂 、错位;2.发源地、垂直投影处;3.10余秒。
38.【答案】(1)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气态;液态;固态
(2)软流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知识点】火山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必备的知识点有。
(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的。
(2)查看火山喷发示意图。如图:
可见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解答】(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的。(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故答案为:1.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气态、液态、固态。2.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39.【答案】(1)内力;弯曲;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主要知识点为: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 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只 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如:
①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 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 的最重要原因。
②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 变化情况:石柱上横 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 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地壳的这种升
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 的重要原因。
③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解答】1.水平岩层在 内力 的作用下, 或 发生弯曲 ,或 引发断裂 ,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地壳的升降运动 导致海陆变迁 的重要原因。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故答案为:1.内力;弯曲 ;断裂。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40.【答案】(1)A;地球内;地震波
(2)B;A;C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填空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解决。本题应具备的知识点有。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
2.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如图
【解答】
1.此次地震是由于 A 处岩层在 地球内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 地震波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按解析图可知震中是 B 震源是 A ,震中距越小破坏力就越大,所以是 C 。
故答案为:1. A;地球内;地震波 ;2.B;A;C。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婺城模拟)2021年当地时间3月19日晚上9点左右,冰岛格尔丁达加尔斯戈斯火山爆发,这是自12世纪以来,雷克雅内斯半岛首次出现火山爆发。下列有关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难以预测,不要在火山附近居住和旅游
B.山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深处的地幔层
D.火山爆发后,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往往很贫瘠,植物难以长期生长
【答案】B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 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的爆发是可以预测的。
【解答】A: 火山的爆发是可以预测的,A不符合题意;
B: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符合题意;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C不符合题意;
D:火山爆发后,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往往很肥沃,植物生长 旺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2.(2020七上·仙居期末)神仙居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
A.地表风化的结果 B.地壳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C.冰川移动的结果 D.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火山
【解析】【分析】火山活动是指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活动。它包括岩浆冲出地表、产生爆炸、流出熔岩、喷射气体、散发热量、析离出气体、水分和喷发碎屑物质等活动。
【解答】火山活动是地球内力的作用,是地壳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故B正确;
地表风化、冰川移动、流水侵蚀都是外力的作用,与火山活动无关;故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0七上·镇海期末)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放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答案】D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首先要远离建筑区,尽量转移到空旷的位置上,其次,要远离一些大树、电线电缆等设施,保障自身安全。在室内遇到地震,首要的当然是尽快转移,但是暂时无法转移出来的情况,首先要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包括吊灯、风扇等等,同时可以利用桌子、柜子等空间进行躲避,不要站在窗户或者阳台边上,更不要乘坐电梯。如果遇到次生灾害,也千万不要害怕,一定要沉住气,冷静的想办法解决。遇到火灾,用毛巾捂住口鼻,再想办法转移到安全区域。在参与营救的过程中,切忌盲目施救,如果方法不恰当,不但没办法达到救人的目的,反而会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在平时,一定要准备一些应急的物品,首先是必要的生存物品,水和食物,其次是必要的救生用品,常用的药物都是需要备用的,有备无患,做好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重要的作用。
【解答】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放在头上、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但是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和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这些措施会导致逃生的危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0七上·江北期末)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说明地球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下列现象能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由陆地变海洋的是( )
A.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在太行山上发现了海螺化石
C.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D.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地壳运动使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能使海洋变成陆地,使陆地变成海洋。
【解答】A、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很久以前那里曾经是陆地,通过地壳运动变化如今成为了台湾海峡,反映的是陆地变海洋,A符合题意;
B、在太行山上发现了海螺化石,说明曾经的太行山为海洋,因为海洋中的海螺留在那里形成了化石,故反映的是海洋变成陆地,B不符合题意;
C、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将来的地中海会变为陆地,反映的是指海洋变陆地,C不符合题意;
D、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曾经的喜马拉雅山为海洋,海洋中的生物遗留在那里形成了化石,故反映的是为海洋变陆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2020七上·江北期末)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体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答案】D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的灾害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地震是自然灾害,地震发生时应当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解答】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应当保持冷静,不要慌慌张张,可以躲在课桌下面,用书包护住头部,不可采取从窗户跳下、乘坐电梯等措施,最好跑到开阔的地方,同时避开建筑物、高楼大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0七上·柯桥月考)遇到地震时,以下避震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教室里,躲在牢固的桌子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撤离。
B.在家中,躲进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不能使用电梯
C.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在野外躲在电线杆下
【答案】D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
【解答】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建筑物,发生地震,不能使用电梯或跳楼,应寻找墙角等地躲避,在野外应该到空旷地方,不能躲在电线杆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2020七上·新昌月考)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是( )
A.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B.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C.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变大
D.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
【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売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A、台湾海峡原来是台湾岛和中国大陆中间的陆地,后来由于地売运动,陆地下沉北海水淹没,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海峡, 所以在台湾海峡的海底还保存着古代的森林和河道的遗迹,A不符合题意;
B、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板块运动方向是相对的,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点,两个板块慢慢挤压,地中海就慢慢缩小了,B不符合题意;
C、西北地区沙漠面积广大,是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这些又是因为西北距海远、南东风(也就是春风)不能到达,所以西北沙漠广布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C符合题意;
D、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说明该地曾受过水平方向的挤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0七上·滨江月考)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地壳在变动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B.火山活动
C.水平岩层发生了弯曲或断裂
D.海洋中潮起潮落
【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解答】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火山活动、水平岩层发生了弯曲或断裂都能说明地壳在变动,海洋中潮起潮落不能说明地壳在变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20七上·杭州期中)成语“沧海桑田”出自葛洪《神仙传麻姑》中的记载:“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虽为神话,却体现了海陆变迁的原理。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原理的是( )
A.我国东海海底的古河流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B.太行山上发现了许多海螺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人类活动是海洋变成陆地的根本原因
D.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
【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地球的地貌和地形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其中内力将使地面变的崎岖,变的凹凸不平,形成高山和低谷,内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地面将趋于平坦,主表现为削低高山,填平沟谷。
【解答】A:我国东海海底的古河流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河流是陆地上的,有河流遗迹表明此地区原来是陆地,描述正确,A错误;
B:太行山上发现了许多海螺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海螺生长在海洋中,在山上发现化石,能说明这里原来是海洋,描述正确,B错误;
C:人类活动是海洋变成陆地的根本原因。在壳的变化中内力是主要的,在海洋变成陆地的过程中,以内力作用为主,描述错误,C正确;
D: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内力作用的表现,是主要原因,描述正确,D错误。
故选C
10.(2020七上·浙江期末)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到课桌下面 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
④一楼的同学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逃生
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C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1、躲到厕所等有很多主管道的地方。因为在这些管道比较多的地方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应力。
2 或者躲在桌子以及床旁边,避免砸伤。
3 在平房就跑到空旷的地方。(四周不要有高层建筑)
4 基于住楼房的最多,请注意在床底下储备一些厚被子、饮用水、手电筒以及食物,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录音机。为了在高震后楼体坍塌,可以争得更多的生存时间以便于他人解救。
【解答】①躲到课桌下面,可避免砸伤,正确;
②靠墙角蹲下,狭小空间可避免砸伤,正确;
③乘电梯逃生,地震时易引起断电,不能乘电梯逃生,错误;
④一楼的同学跑到空旷场地,措施正确;
⑤跳楼逃生,地震时地面无安全防护不能跳楼,错误;
⑥躲到洗手间里,洗手间有水,空间狭小可避免砸伤,正确。
所以①②④⑥,C选项正确。
故选C
11.(2020七上·浙江期末)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A.陆地的城市中 B.沙漠或荒野中
C.海洋中 D.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火山和地震一般发生板块的交界处,交界处由于板块间的碰撞挤压引起地壳的变化易产生火山和地震。
【解答】由分析可知,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也就是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2020七上·椒江期中)①~⑤是与地震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都会造成破坏
③海底地震可能会引发海啸
④发生地震来不及跑时,可选择狭小的房间或坚固的床、桌下躲避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答案】A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火山带与地震带是重合的。
地震时应急避险措施: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解答】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叙述正确;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都会造成破坏。绝大多数的地震不会造成破坏,叙述错误;
③海底地震可能会引发海啸。叙述正确;
④发生地震来不及跑时,可选择狭小的房间或坚固的床、桌下躲避。叙述正确;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地震与火山都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叙述错误;
故①③④正确,A选项正确。
故选A
1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2019年6月9日,印度尼西亚第的锡纳朋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答案】D
【知识点】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包括火山爆发和地震,这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过程,由于板块交界处活动频繁因此容易火山喷发和地震。
【解答】若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容易被高楼压倒,这是极不安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日本群岛经常发生地震
B.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
D.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千米处一座火山喷发
【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解答】地震、火山以及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都是地壳变动引起的,但是暴雨袭击与地壳变动无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地震和火山都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相同点是( )。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B.能量都来自地球外部
C.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解答】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因此地震和火山都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相同点是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煤是植物遗体在地表下经压实转化而成的有机可燃沉积岩。某海域大陆架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 )。
A.珊瑚繁生的浅海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沙漠 D.湿热茂密的森林
【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煤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解答】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煤是亿万年前大量植物埋在地下慢慢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大西洋月刊》曾报道,在全球大约1500个活火山中,每年约有50个左右活动剧烈。2018年10月3日,印尼苏拉威西岛火山爆发,火山口喷出的大量灰烬、烟尘以及炙热的熔岩直冲云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物会造成空气污染
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圈
D.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一带
【答案】B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解答】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人类活动不是导致火山喷发的原因,原因是由于地壳的运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解答】高山上的岩层中出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海洋,支持地壳在变动这一观点;
峭壁上岩层断裂,说明岩层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菜市场上弯曲的岩层,说明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挤压,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风蚀的岩石,风力导致的,与地壳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A。
19.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图中A处:100.5°E,23.4°N)发生了6.6级地震,深度5千米。读材料和世界板块分布局部图,对于该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①欧亚板块与②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位于①欧亚板块与③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位于②太平洋板块与③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D.位于①欧亚板块、②太平洋板块与③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答案】B
【知识点】地震
【解析】【解答】读图可知,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位于①欧亚板块与③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板块构造学生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掌握板块构造理论不难做出解答。
20.2014年3月19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5.6级地震。关于其成因,如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地震
【解析】【解答】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地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产生的原因。掌握世界主要板块分布及其原理不难做出解答。
二、填空题
21.(2021·金华模拟)2020年4月12日19时36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3度,东经122.29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所幸无人员伤亡。
(1)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它处于 ;
(2)当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方法正确的有 。
A.在房间里躲在牢固的桌子底下 B.在房间里躲在墙角边
C.在野外站在空旷的坪地上 D.在野外躲在电线杆下
【答案】(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2)A;B;C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解答】(1)地震多发生于板块的交界处,而台湾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2)AB、地震发生时,容易发生物品脱落及墙体的倒塌,所以要在墙角或牢固的桌子地下躲避;故AB正确;
C、处于室外遇到地震时,要待在空旷处地带,远离建筑物;故C正确;
D、发生地震时,电线杆容易倒塌,要远离;故D错误;
故答案为:(1)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2)ABC。
22.(2020七上·柯桥月考)读“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主要是因为日本地处【 】 板块和【 】 板块交界处,属于 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2)图中①处是由于板块的 (填“碰撞”或“张裂”)而形成的。
【答案】(1)A;亚欧大陆;E;太平洋;环太平洋陆地及周围海区
(2)碰撞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1)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主要是因为日本地处【A】亚欧大陆板块和【E】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陆地及周围海区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1)图中①处是山脉由于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1)A;亚欧大陆;E;太平洋;环太平洋陆地及周围海区(2)碰撞
23.(2020七上·新昌月考)2012年12月7日在日本东北部近沿海地区发生7.3级地震,其震中位于37.8°N,144.2°E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发生在 和 一带 。日本正处于全球两个地震集中发生地区之一。
(2)板块的 和 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3)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
C.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到厕所、储藏间等较小房间内
D.地震发生时,跑到窗边大声呼救
【答案】(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碰撞;张裂
(3)A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多地震,是因为这些地方均位于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2)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3)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地震时不应乘坐电梯,若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地震发生时不应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2)碰撞;张裂(3)D
24.(2020七上·普陀期中) 2020年4月18日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2度,东经121. 65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湖州、上海等多地市民表示震感强烈。
(1)花莲县位于湖州的 方向,地处 地震带;
(2)花莲县属于 (选填“东”或“西”)半球和 (选填“高”、“中”或“低”)纬度。
(3)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家中(高层)吃晚饭,你应该 。
A.立刻躲进卫生间
B.去楼道往顶楼逃生
C.马上坐电梯下楼逃生
【答案】(1)东南;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2)东;低
(3)A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一般定向法也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法。此图中用的是一般定向法;
2、从全球看板块的交界处易发生火山和地震,全球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和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是西半球。纬度30°的纬线是中低纬度的分界线,纬度60°的纬线是高中纬度的分界线;
4、地震时最好能及时的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果不能及时跑到空旷的地方可选择狭窄空间的区域如卫生间。
【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花莲县位于湖州的东南方向,地处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地震带;
(2)花莲县经纬度是“北纬24.02度,东经121. 65度”。由经度可知,属于东半球,由纬度可知属于纸纬度;
(3)由于地震时,在高层所以不能及时跑到空旷的地方,根据选项可知,最好的措施是立刻躲进卫生间,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东南;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2)东;低 (3)A
25.地震的发源地叫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 千米处。 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叫 。在图中 (填字母,下同)表示震源, 表示震中, 表示震中距。
【答案】震源;0~300;震中;震中距;A;B;BD、BC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解答】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在图中A表示震源,B表示震中,BD、BC表示震中距。
故答案为:震源;0~300;震中;震中距;A;B;BD、BC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一带。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48分,在3现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 4°)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杭州(北纬30.3°、东经120.29)也有震感。四川位于 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 方向。
(3)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 。
【答案】(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西北(或西偏北)
(3)躲到卫生间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地震发生时不要躲到高楼大厦,应当跑向空旷的地方,可以躲到坚固的家具下。
【解答】(1)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48分,在3现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 4°)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杭州(北纬30.3°、东经120.29)也有震感。四川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西北(或西偏北)方向。
(3)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躲到卫生间。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西北(或西偏北)躲到卫生间(3)躲到卫生间
27.为减少地震危害,建筑师们设计了抗震建筑物,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 楼房。
(2)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 。
【答案】(1)基础隔离
(2)基础隔离支架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地震人员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解答】(1)基础固定的楼房地震发生时容易坍塌,而基础隔离的楼房,地震发生时不容易坍塌,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基础隔离楼房。
(2)基础隔离支架是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
故答案为:(1)基础隔离(2)基础隔离支架
28.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将采取怎样的防震措施: 。
【答案】保护好头部,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解答】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应保护好头部,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等。
故答案为:保护好头部,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等(合理即可)
29.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2018年2月19日上午发生剧烈喷发,喷出的火山灰超过5千米,倾泻的熔岩漫延至火山口南部区域约5公里处。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数千名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二 据法国媒体2017年11月26日报道,位于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的阿贡火山时隔半个世纪再次冒出浓烟,导致印度尼西亚当地时间11月26日数十架航班取消,2000余名乘客受到影响,大多数为澳大利亚人。阿贡火山上一次喷发是在1963年,熔岩顺着山坡流淌了7公里,造成了1600人死亡。
材料三 印尼被称为“火山之国”,是太平洋上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该地区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包括近130座活火山。
(1)印尼位于 洲,濒临 。
(2)结合材料一、二,猜测火山喷发的预兆: 。(写出两条即可)
(3)印尼被称为“火山之国”的原因是 。
(4)分析一下印尼为什么多火山: 。再列举两个多火山的国家: 。
(5)从能源角度分析一下,印尼是一个多 能的国家。
【答案】(1)亚;太平洋
(2)火山开始不断喷出浓烟;火山喷出岩浆和火山灰(合理即可)
(3)活火山多,火山活动频繁
(4)印尼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壳运动活跃;日本、菲律宾(合理即可)
(5)地热
【知识点】火山;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火山和地震的区别: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火山和地震的联系:它们都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强烈的表现。火山和地震在短时期内释放大量的能量,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对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影响。
【解答】(1)印尼位于亚洲,濒临太平洋。
(2)火山喷发的预兆:火山开始不断喷出浓烟;火山喷出岩浆和火山灰(合理即可)
(3)印尼被称为“火山之国”的原因是活火山多,火山活动频繁
(4)印尼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壳运动活跃,日本、菲律宾也是多火山的国家。
(5)印尼位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壳运动频繁,所以地热能源丰富。
故答案为:(1)亚;太平洋(2)火山开始不断喷出浓烟;火山喷出岩浆和火山灰(合理即可) (3) 活火山多,火山活动频繁(4)印尼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壳运动活跃;日本、菲律宾(合理即可)(5)地热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火山是由岩浆通道.① 、③ 三部分组成,其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
(2)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 。岩浆在强大的内力作用下,沿② 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后变成 岩。
【答案】(1)火山口;火山锥
(2)软流层;岩浆通道;岩浆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
【解析】【分析】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引起地表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解答】(1)典型火山是由岩浆通道,①火山口、③火山锥三部分组成,其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
(2)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力作用下,沿②岩浆通道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后变成岩浆岩。
故答案为:(1)火山口;火山锥(2)软流层;岩浆通道;岩浆
三、解答题
31.下图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石柱上横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
(1)上图现象能作为 下列哪些观点的证据? (多选)。
A.地壳会做升降运动 B.地壳会做水平运动
C.地壳变动有时很激烈 D.地壳变动有时很缓慢
(2)请列举与此现象成因相同的一些现象,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A;D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例如悬崖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华山北坡大断崖,兰溪灵洞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解答】(1)观察图片可知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15世纪三根大理石柱下降,但到了18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又上升了,到了1955年三根石柱再次下降,1955年降低比之前要缓慢,因此AD符合题意。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
故答案为:(1)AD(2)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32.2018年3月13日,位于日本鹿儿岛县和宫崎县交界处的新燃岳火山持续爆炸性喷发。从3月6日开始,新燃岳火山就开始爆炸性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石,火山喷出的浓烟最高达4500m。联系生活实际,回答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答案】有利:火山活动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不利:火山活动喷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流会摧毁农田、村镇,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灾害。
【知识点】火山
【解析】【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由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携带的固体碎屑冲出地表后堆积形成的山体。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主要物质为火山灰,火山灰凝固而成火山泥,火山泥在冶金、化工、医疗、壁材领域应用广泛。危害有:火山泥石流、熔岩流等。
33.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 ,或引发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 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 、 、 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答案】(1)内力;弯曲;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解答】(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故答案为:(1)内力;弯曲;断裂(2)地壳的升降运动(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34.说一说,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逃生?
【答案】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来不及撤离,则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底下。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有感地震约5万次,破坏性地震10多次),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这里;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也都分布在这两大地带。
【解答】当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等。
故答案为: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来不及撤离,则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底下。
35.读“世界火山分布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世界火山的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
(2)火山是一种容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但是,你会发现在一些死火山或休眠火山(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未喷发的火山)周围,往往分布着许多城市,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答案】(1)不均匀;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2)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尘埃经过风化后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口等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量点;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所以,在曾经有火山活动的地方往往人口较多或有城市分布。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
【解析】【分析】实际上火山也是一种生产力。土壤肥力增加:火山爆发导致火山灰分布于喷发点周围的广阔区域。根据喷射出的岩浆的化学成分,火山灰含有不同数量的土壤养分。岩浆中最丰富的元素是硅和氧。有时候火山爆发也释放出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氯化氢,以及其它物质。此外,火山还喷发出岩石碎片,如辉石、角闪石和长石,依次含有丰富的铁、镁和钾。因此,火山土壤大量沉积的区域(如火山喷发点附近的山坡和山谷),土质是相当肥沃的。火山的另一个好处是,火山爆发给我们带来了珍贵的宝石、矿物和建筑材料。例如,浮石、火山灰和珍珠岩(火山玻璃)由于各种商业用途被开采出来。这些用途包括用于肥皂和家用清洁剂中的研磨剂。火山灰和浮石也用于制造水泥的轻骨料。
【解答】(1)全世界火山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2)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尘埃经过风化后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口等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量点;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所以,在曾经有火山活动的地方往往人口较多或有城市分布。
故答案为:(1)不均匀;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2) 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尘埃经过风化后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口等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量点;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所以,在曾经有火山活动的地方往往人口较多或有城市分布
36.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km。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 ,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答案】(1)交界处
(2)地壳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地壳。因为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故答案为:(1)交界处(2)地壳
四、实验探究题
3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但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
(2)地震的发源地称为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称为 ,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余秒钟,可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
【答案】(1)地球内力;断裂;错位
(2)震源;震中
(3)10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分析】填空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解决。本题应具备的知识点有。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
2.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如图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 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 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 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 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 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 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 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 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解答】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地球内力 的作用下,发生 断裂 或 错位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震源是地震的 发源地 , 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 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
3.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
故答案为:1.地球内力 、断裂 、错位;2.发源地、垂直投影处;3.10余秒。
38.读图,并回答问题。
(1)典型火山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有 、 和 喷发物。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 ,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吗
【答案】(1)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气态;液态;固态
(2)软流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知识点】火山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必备的知识点有。
(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的。
(2)查看火山喷发示意图。如图:
可见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解答】(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的。(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故答案为:1.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气态、液态、固态。2.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39.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说明,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 ,或引发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2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 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 、 、 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答案】(1)内力;弯曲;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主要知识点为: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 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只 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如:
①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 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 的最重要原因。
②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 变化情况:石柱上横 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 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地壳的这种升
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 的重要原因。
③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解答】1.水平岩层在 内力 的作用下, 或 发生弯曲 ,或 引发断裂 ,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地壳的升降运动 导致海陆变迁 的重要原因。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故答案为:1.内力;弯曲 ;断裂。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40.读某次地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是由于 处岩层在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这次地震震中位于 处,震源位于 处;从C、D两处看 处受到的破坏可 能较大。
【答案】(1)A;地球内;地震波
(2)B;A;C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填空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解决。本题应具备的知识点有。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
2.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如图
【解答】
1.此次地震是由于 A 处岩层在 地球内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 地震波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按解析图可知震中是 B 震源是 A ,震中距越小破坏力就越大,所以是 C 。
故答案为:1. A;地球内;地震波 ;2.B;A;C。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