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 新人教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 新人教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2 17: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江苏省安博教育沭阳银河学校 纪 成
鸦 片 战 争
为什么中国要禁烟?你如何看待林则徐的行为
英国为什么发动对华战争?一个国家会不会公然为“保护鸦片走私”而进行战争?其真正目的是什么?
你能归纳出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吗?
一、 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国际(英国) 国内
政治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 完成了工业革命 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困难
军事 船坚炮利 军备废弛
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综合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
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欲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返回
闭关锁国政策正像一个笼子一样把中国禁锢在内
2、禁烟运动
(1)起因:鸦片走私
原因:扭转贸易逆差
影响:掠走……摧残……
(2)虎门销烟
一、 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单位:千万元
1
0
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但是:

4000
12576
20331
35445
40200
50—100公斤/
7889

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视频)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假如你是清朝统治者,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峻局势,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
道光帝
林则徐的上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
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趋避之。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1839年的虎门销烟
问题一: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中国必须绕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
1、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禁烟运动 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得出结论
鸦片战争的过程
鸦片战争的过程
(1840-1842)
二、鸦片战争
1、经过: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议定关税
割占香港岛
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
2100万银元
关税要与英国商定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2、结果:《南京条约》
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问题二:
3、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除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之外,还与哪些国家签订条约 你认为这些条约能满足西方列强的欲望吗?
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内 容
割地
赔款
通商
关税协定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
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
鸦片战争
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条约签订地点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南京
开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鸦片战争对我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有人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怎么理解?
我要好好
动脑筋……
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它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思想上的变化
开眼看世界
开眼看世界
思想上的变化
革命性质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的影响
(近代史开端的依据)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最主要矛盾)
开眼看世界
思想上的变化
革命任务
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革命性质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的影响
(近代史开端的依据)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最主要矛盾)
开眼看世界
思想上的变化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是历史的沉沦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英法等国为什么再燃战火?战争过程如何?
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 例
中国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3.6亿
人均 0.75便士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当时西方国家是怎样扭转这种局面的
(1856年—1860年)
扩大侵略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
提出“修约”要求
拒绝“修约”
清政府
英法等国
(忙于镇压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 、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为何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与第一次相同:
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1860年)
①特点:英法联合;首次攻入北京
②火烧圆明园
③中国战败
④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有150余景。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又手拉手荣归欧洲。他们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的愤怒
3、战争的结果
(1)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4国)
(2)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2国)
(3)美俄趁火打劫
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项目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权利的丧失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增开天津
英法各增至800万两
俄国抢占大面积领土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英国割占香港地区(三步)
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③1898年租借“新界”。
香港岛
九龙司
新界
二鸦战的条约与《南京条约》的相同点:
割地;赔款;开口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
4.战争的影响
1、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害,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 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证明:
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提示:从“原因与目的”、“性质”、“时间与范围”、“后果与影响”等方面概括。)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 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战争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开五口 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50多万平方公里
主权遭到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
两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了,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是一段注解残暴与强权的写真。毫不掩饰的恃强凌弱,肆无忌惮的掠夺烧杀,其凶残、其野蛮、其贪婪,无不发挥至极,呻吟在近代中国人民滴血的记忆当中。如今,硝烟散尽,屈辱犹在。这段浓缩在北京西郊残垣断壁上的血泪记载,带着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沧桑,时刻警示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勇敢地肩负起强盛民族的大业,让侵略者的野心与贪婪在强大的中国人民面前瑟瑟颤栗吧!中国人民是不可辱的!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课堂检测
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自由通商
C.平等往来 D.出卖利权
2.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其主要原因在于
A.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英国商品价格比较低廉
D.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
A
B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贸易逆差 B.毒害中国人民
C.打开中国市场 D.寻找战争借口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商的利益
B.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C.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D.清王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A
B
5.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不充分
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
6.“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此话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清朝怎样的实质问题
A.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B.皇权至高无上
C.国力强盛 D.皇帝、大臣闭目塞听
D
D
7、清朝时,某商人从上海运进一批货物到汉口,收到各地管理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 :“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帜才有生路吗?
请问:这件事至少发生在那一年以后?那商人指的是哪一条约?
1858年,《天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