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案: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学案: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2 17:3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步:预习:
目标:小组互助合作探究预习新课,完成导学案。
要求:①组员先独立完成。借助手中的资料解决一部分问题,把剩下的问题写在纸上。
②组长检查学案和附有疑难问题的纸条并给与监督。
③小组讨论纸条问题,解决一部分,剩下的待收。
④课代表检查小组长的导学案,各小组待收的纸条提前一天上交老师。
⑤课代表在上课当天的预习课之前收两个小组的导学练上交老师批改。
第二步:准备:
目标:上课前五分钟各小组明确展示任务,选出代表,准备展示预习成果。
要求:①课代表分配展示任务,形式上分口头展示和黑板展示,知识梳理内容用口头展示,问题探究用黑板展示。
②口头展示的小组要确定好本小组的代言人,黑板展示的小组要派代表提前(3~5分钟)到黑板上写下预习成果。
第三步:合作探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B、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材料分析、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到新阶段。
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C、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二、学习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三、学习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四、学习过程:
㈠、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原因
1、
2、
二、民族工业的春天
1、原因
(1)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 。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 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 。
(3)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 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 作用。
(4) 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 放松了对中国的 ,对华输出的 都有所减少,在 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概况
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 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几乎遍及所有省区。 也大规模投资国内。从1912-1919的8年间,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都较多, 和 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纺织业、面粉业蓬勃发展
3、结束
一战结束不久, 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 。
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1、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经济措施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2、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表现
(1)随着 的发展,中国 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记录。
四、抗战时期
1、沦陷区
2、国统区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1)国民政府的 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几乎 极力压迫民族工业。
种类繁多,
(2) ,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国民政府先后与美国签定了 等一系列新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美国对中国的 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注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让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一、美国国民在中国领土内享有“居住、旅行及经商”的自由;二、美国商品在中国享有与中国商品和第三国商品同等的关税、内地税;三、美国船舶,包括军舰,可在中国自由航行。这个条约,当时人们称它为“新二十一条”。从此,美国商品如潮水般涌人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这对中国民族资本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㈡、问题探究: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 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㈢、建构知识体系
中 义 背 西方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
国 的 景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民 初 表 商办厂矿数量增加
族 步 现 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资 发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中 本 展
国 辛亥革命扫除一些发展障碍
民 背景 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
族 短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资 暂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本 的 表 轻工业发展较快
主 春 现 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义 天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的 特点 “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折 国民政府统治前 背景:国民政府推行新的经济政策 曲 十年发展较快 表现: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发 折 抗战时期 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展 日益萎缩 国统区:统制经济,民族资本萎缩

美国的经济掠夺
发 抗战胜利后 背景 官僚资本的挤压
陷入绝境 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表现: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五、当堂达标
1、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其主要的客观条件是( )
A 列强资本输出对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2、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 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4、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发展,其原因是( )
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③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5、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是指( )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④辛亥革命促使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6、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表述最完整的是( )
A 发展迅速 B 初期有较快发展,后期不断萎缩
C 发展缓慢 D 在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榨下,全面萎缩
7、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A 西方科技的传播 B 重商思潮的影响 C 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 改良思想的推动
8、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从而造成膨胀的资本是( )
A买办资本 B日本资本 C民族资本 D 官僚资本
9、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是在下列哪一时期
A 一战结束后 B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国民政府统治晚期
六、教师\学生随记
七、有错必纠
八、预习新课指导
1、内容:《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方法:
①、抓住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这条主线,掌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建设发展的状况。
②、通过课本图片,直观的了解经济建设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