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认识地球(上)
Understanding
the
planet
Earth(part
1)
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地球,她是这样:
——多彩缤纷——
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地球,她是这样:
——一马平川——
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地球,她是这样:
——小桥流水——
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地球,她是这样:
——高楼大厦——
让我们把视野放到空中:
——层峦叠嶂——
让我们把视野放到空中:
——落日余晖——
让我们把视野放到空中:
——万家灯火——
让我们的视野再高一点:
——山水相依——
让我们的视野再高一点:
——轮廓初现——
让我们的视野再高一点:
——一睹芳容——
所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地球,她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那么我们怎样从地理的角度去看地球呢?如何描述地球?
教学
导航
地球的形状
01
地球的大小
02
1.地球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地球的形状
“天圆地方”
“浑天说”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天圆地方”与“浑天说”
古代由于人类科技水平有限,人类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星辰变化等现象,提出“天圆地方”的假说,认为大地像一张棋盘,天则像一张张开的伞一样盖在大地上,日月星辰在随天盖移动。也有说法认为大地与天的关系就如同蛋黄与鸡蛋壳一样。
1.地球的形状
月全食过程
海边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地球是“球体”的早期证据。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逐渐观察到一些与传统认识不同的自然现象。例如,月食的时候月球上的阴影呈弧形,居住在海边上的人们发现帆船驶近时总是桅杆先被看到。这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猜测,人类逐渐怀疑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1.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3.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证地球的形状。
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穿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虽然麦哲伦本人于1521年死于菲律宾群岛,但其余船员继续向西航行,并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完成了环球航行。此次航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1.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直接认识。
工业革命后,人类科技飞速发展,20世纪,人类通过航天器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直接展示了地球的形状。关于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论断,已成为常识。
1.地球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根据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从中你会有什么感悟呢?
活动
“天圆地方”
“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
地球卫星照片
1
2
3
4
真理的探寻过程是漫长的,科学的意义在于不断的探索新知!
推测
直觉
确证
证实
1.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级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身高”
“腰围”
“衣服”大小
6371(半径)
X2千米
赤道
6378千米
赤道半径
6357千米
极半径
地球小档案
4万千米(周长)
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53.125个中国的大小
5.1亿平方千米(表面积)
课堂总结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的大小
半径6371km
周长约4万km
表面积5.1亿km2
天圆地方与浑天说
地球是球体的早期证据
麦哲伦环球航行
从太空中看地球
随堂检测
B
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随堂检测
B
D
C
2.下列四张卡片反映的是某同学摘录的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内容,其中内容有误的是(
)
A
D
谢谢!(共25张PPT)
认识地球(下)
Understanding
the
planet
Earth(part
2)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学
导航
地球仪
01
地球的自转
02
地球的公转
03
1.地球仪
什么是地球仪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之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经纬网
世界政区
世界地形
地轴
地轴
地轴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1.地轴
用手指拨动地球仪,它会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也就是地轴。
地轴
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做两级。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表面的最南端。
北极点
南极点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地轴
思考
地轴为什么是倾斜的?
太阳系一共八大行星,这些行星近似在一个平面上围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公转的平面被称为黄道平面。为了将地球的运动与其他行星统一起来观察,以黄道平面为基础进行观察,地球的自转轴——地轴就是倾斜的了。
地轴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地轴
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到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北极、南极;算一算赤道与北极、南极各相差多少度?
2.在地球仪上找出0°和180°经线,计算这两条经线相差多少度?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2.纬线与纬度
为了对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位置进行准确描述,人们通过人为的方式为地球表面添加了经纬网。其中,纬线是指在地球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一圈的圆圈。
人们围栏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他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其中,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赤道以南称为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从赤道向两级,纬线逐渐缩短,到两级缩为一个点。纬线指示的方向为东西方向。
东
西
北半球
南半球
纬度的读法遵循中文语言习惯,例如北纬30°,南纬45°;写法则以方便为原则,例如30°N,45°S,其中N和S来源于英语中的north(北方)和south(南方)单词首字母。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活动
请根据课本P19图文和地球仪,以4人小组为单位,探究纬度的特征。
特征
纬度
起始线(度数)
最大度数
区分
变化规律
书写
低中高纬度范围
赤道(
0°纬线)
90°(极点)
北纬(N)
南纬(S)
相邻纬度数
北增北纬(N)南增南纬(S)
0°
30°60°
90°
90°N或北纬90°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赤道纪念碑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以北24千米处,有一座建于1936年的赤道纪念碑。碑高10余米,通体用赭红色花岗岩建成,造型呈方柱形,四周刻有E.S.O.N.四个表示东、西、南、北的西班牙字母,以纪念对测量赤道、修建碑身作过贡献的法国和厄瓜多尔的科学家。碑身上刻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样。碑顶是一个醒目的大型石刻地球仪,上面有一条象征赤道的白色中心线,从上至下与碑东西两侧台阶上的白线相连,这条白线把地球分为南北两部分。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从赤道线上经过,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相等。这时,厄瓜多尔人要在此举行盛大的迎接太阳神的活动,感谢太阳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厄瓜多尔人称这块纪念碑为世界之半。旅客们喜欢站在石阶上拍照留念,双脚分别踏在白线两边,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
阅读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3.经线与经度
在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分别为他们标定度数,这就是经度。
经度的读法遵循中文语言习惯,例如东经30°,西经80°;写法则以方便为原则,例如30°E,80°W,其中E和W来源于英语中的east(东方)和west(西方)单词首字母。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从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度最大为180°。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英国首都伦敦东南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国际科学界确定的计算地理经度和世界时区的起点。那里有一座子午宫,一条宽10多厘米、长10多米的铜质子午线镶嵌在大理石中,笔直地从宫中伸出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本初子午线”。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喜欢双脚跨在这条铜线的两侧,拍照留念。
阅读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3.经线与经度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都组成了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实际上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
东西半球实际上不是以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的。由于地球上大陆的分布并不均匀,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大陆上一些国家分隔在东半球和西半球上,国际上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东半球
西半球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活动
请根据课本P20-12图文和地球仪,以4人小组为单位,探究经度的特征。
特征
经度
起始线(度数)
最大度数
区分
变化规律
书写
半球划分
180°
西经(W)
东经(E)
相邻经度数
西增西经(W)东增东经(E)
20°W或西经20°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4.总结
纬线
经线
纬线(圈)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
经线
连接南北极点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地轴
地轴
经线
经纬网
纬线和经线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络。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4.总结
经纬度变化规律示意
0°
赤道
90°N
90°S
变大
变大
北纬
(N)
南纬
(S)
0°
本初子午线
180°
180°
变大
变大
西经(W)
东经(E)
东西经和东西半球的范围示意
0°
180°
180°
20°W
160°E
东经(E)
西经(W)
东半球
西半球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4.总结
易混点:东半球就是东经度范围?西半球就是西经度范围?
东西经界线
0°和180°
东西半球界线
20°W和160°E
留意两个
“小叛徒”
请同学们在P24
图2-19中
用红笔描出0°和180°
用黑笔画出20°W和160°E
180°
20°W
0°
160°E
东半球
东经度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4.总结
易混点:东半球就是东经度范围?西半球就是西经度范围?
东西经界线
0°和180°
东西半球界线
20°W和160°E
留意两个
“小叛徒”
请同学们在P24
图2-19中
用红笔描出0°和180°
用黑笔画出20°W和160°E
180°
20°W
0°
160°E
东半球
东经度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5.经纬网的应用
判断方向,由于经线和纬线分别指示了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知晓地面任意两点的经度和纬度之后,便可以判断两点互相所在的方向。
A
B
C
D
E
右图中:
A在E的
方向,
B在A的
方向,
D在E的
方向,
C在A的
方向,
B在E的
方向,
C在B的
方向,
南
东北
东南
东南
东
西南
1.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5.经纬网的应用
判断地面点所在高中低纬,根据0°、30°、60°纬线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地区。可以判断地面点所在的高中低纬。
A
B
C
D
E
右图中:
A点在
,
D点在
,
B点在
。
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2.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2.自转周期:一天
3.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日气温的变化
3.地球的公转
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2.公转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
四季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课堂总结
认识地球
地球仪
什么是地球仪
从地球仪上看地球
地球的自转
地轴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地球的公转
随堂检测
1.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
线,也叫
线。
2.
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一条经线定成为了
度经线,也叫
线。
3.00经线以东是
经,以西是
经。
4.
习惯上,用
和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5.
从东西半球划分看位100W的各地,属于
半球;位于1800经线的各地,属于
半球;位于1700E的各地,属于
半球;位于400W经线的各地,属于
半球。
子午
经度
零
本初子午线
东
西
20°W
160°E
西
西
西
东
经
随堂检测
6.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
)
A.(20°N,160°E)
B.(20°N,160°W)
C.(20°S,160°W)
D.(20°S,160°E)
7.图中A地的经纬度是
;
B地的经纬度是
。
B在A的
方向
C
(70°N,170°E)
(50°N,170°W)
东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