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节选)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选文第③④⑤⑥段描绘的依次是:春草图、_______________、春风图、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把“钻”改为“长”好吗?为什么?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上面所选文字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写济南的冬天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把济南称为“理想的境界”?
(3)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4)文章第⑥段写出了水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
4.
阅读《雨的四季》选段,回答问题。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1)第二段中的画线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写出了什么?
(3)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有人说第三段“可光头浇、洗个雨澡……”的情景和全文“美”的风格很不协调,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
【课外阅读】?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药渣
①我和哥都得了肺痨,家里没有钱为我俩一起治病,只能救活一个。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纸团,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说:“谁抓住的纸团上画有圈,就给谁看病;啥都没画的,也别怨爹狠心。”紧接着对哥说:“你当哥的,就让弟先抓吧。”
②我从桌上抓起一个纸团,上面没有画圈。哥刚要伸手去抓另一个纸团,父亲突然一把把纸团抢走了,神色惊慌地说:“你弟的纸团上啥都没有,你就不用抓了。”
③抓了纸团后,哥就开始大包大包地喝中药,我继续带病读书。一天傍晚,哥突然把我喊到东屋,悄悄对我说:“二柱,哥是真喝不下这碗药了,你能不能替哥喝了?”看着哥一脸痛苦不堪的样子,我端起那碗汤药喝了。哥叮嘱我:“这事千万不能让爹知道。”
④一天我放学刚进家门,父亲就劈头盖脸地问:“你是不是偷喝了你哥的药?”我怯怯地说:“没有。”父亲一巴掌打在我的脸上,恶狠狠地说:“你这个孩子不老实,做了错事还不敢承认?”父亲抬起手又要打我,母亲拦住了。母亲泪眼婆娑地对我说:“二柱,你哥是为了给你治病,才骗你说喝不下那些汤药的。”我在心里发誓,从今往后,再也不替哥喝药了。
⑤然而,哥又想出了新的招数。一天中午,哥把我喊到他的房间,指着桌上的汤药对我说:“二柱,哥有钱给你看病了。”我说:“我再也不上你的当了。”哥说:“不信,让爹给你说。”他隔着窗喊了父亲。我果然听到父亲在外面闷闷地说:“让他喝吧。”
⑥一天晚饭时,父亲突然问母亲:“最近咋没在门口看到你倒的药渣?”母亲说:“我天天倒的,可能是被风刮跑了吧。”父亲不再说啥,但是脸上写满了怀疑。晚饭后,母亲去倒药渣,我悄悄跟了出去。母亲刚转身回家,我就看到有一个身影从家门口闪了出来,是哥。只见他来到母亲刚刚倒掉的药渣旁,蹲下身,把地面上的药渣全部扒拉到一块布上,然后兜起就走,像做贼似的。我尾随哥回到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哥在“偷”吃药渣!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父亲。父亲质问哥:“你不是说厂里给你钱叫你看病,为啥还要吃那些药渣?”哥很平静地说:“那是骗你们的,我怕你们不给二柱治病。他比我有出息,将来一定能混出个人样来。”
⑦哥的话噎住了父亲,母亲泪如雨下。哥的话也真的救了我的命。直到半年后哥离开人世的那一天,我才知道另一个更大的秘密,原来_______________。
(1)哥哥是怎样两次骗“我”喝中药的?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父亲突然一把把纸团抢走了,神色惊慌地说:“你弟的纸团上啥都没有,你就不用抓了。”
(3)本文题目有什么作用?
(4)本文的情节曲折,根据你的理解,为第⑦段横线处补写一个能体现这一特点的结尾,写在下面。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株海棠
①那年,我们办公室搬迁,该搬的东西基本上都在新办公室就位,最后只剩下一盆海棠,同科室的小李气喘吁吁地搬着它,站在新办公室门口说:“这盆海棠放哪?”科长急忙用手指着我的办公桌,应声道:“就放在窗下三惠办公桌头吧。”于是,这株海棠便经常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我默默瞥一眼那株大叶海棠,又矮又小又瘦,盆中的黑土脏兮兮的,叶片皆是星星点点的麻脸,从未见它开过花,像一棵山涧里的野蒿,留它何用?扔掉算了,我不愿经常在眼前看到它那猥琐的形象,令人心里不舒服,但领导喜爱,只好听其摆布了。
③我想起古代名士却偏爱海棠,宋人苏东坡描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还有诗句赞道:“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金人元好问也有诗句吟道:“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他们把海棠描绘得如此高雅,让我费解。
④冬去春来,在我桌边的那株海棠疯长起来,进入初夏竟超出办公桌半米高。好像天天都在变,叶子又肥又大又嫩又绿,颜色由浅变深,生机勃勃,这使我对它有了好感。
⑤某日,我心里颇烦,默默坐于办公桌旁,紧蹙眉头,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口,仰望窗外那蓝天高空,飘荡着的几朵白云,在缓缓变化着不规则的形状。良久,收回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落在面前那株大叶海棠上,细观之,发现它的茎、叶、花都很奇特,心里不禁一颤,原来海棠竟然这么美呀!
⑥那株静静伫立的海棠,主茎有拇指粗,像青竹节似的。茎节处有小毛刺儿,并生发出许多幼嫩的枝杈,有长有短。主茎像一根支柱,支撑着那枝杈上宽大繁茂的叶子。这些叶子肥大而奇特,中间凹陷,勺子似的,正面呈深绿色,背面呈朱红色,如同天上的红云。叶子边缘有毛茸茸的如发丝细的小锯齿。轻轻扒开叶子,叶下隐藏着一朵朵红得像胭脂的小花,层层叠叠,簇拥在一起,似花环套花环,形成一个鲜艳的大花球。花瓣如同压扁的小山桃,又像少女染红的手指甲。嫩黄色的花蕊,包裹在花瓣中间,含而不露。朵朵盛开的鲜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它默默地隐藏在海棠叶下,不愿炫耀自己。由这些花点缀出的整株海棠,漂亮极了,这不由让我想起词人李清照的词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⑦我终于明白那些古人钟爱海棠的情结,明白了科长为什么不让丢掉那盆海棠的原因。原来,它竟是如此之艳丽,如此之娇媚,这不得不使我改变对海棠的看法了。从此,我精心养护这株海棠,使它枝繁叶茂、鲜花常开,使它为我们的办公室增添一份生机和春意。
⑧后来每当我细细观赏这株海棠时,心里就有一番感慨,假如当初很讨厌它,把它扔掉,或挪走,或让它干枯而死,那我很难改变对海棠的看法,或永远不会发现它的美;再如每人都像我这样,老是带着对事物最初的判断眼光去审视一切,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
(1)通读全文,找出表现“我”对海棠情感变化的词语或短语。
心里不舒服→_______________→不禁一颤→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茎、叶、花三个方面描写了海棠的奇特,请仔细阅读第⑥段,仿照示例进行概括。
示例:主茎:粗壮,像青竹节,像支柱。
叶子:_______________
小花: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引用了苏东坡、元好问的诗句,第⑥段引用李清照的词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我默默瞥一眼那株大叶海棠,又矮又小又瘦,盆中的黑土脏兮兮的,叶片皆是星星点点的麻脸,从未见它开过花,像一棵山涧里的野蒿,留它何用?
(5)文章最后说“后来每当我细细观赏这株海棠时,心里就有一番感慨”,请你说说自己从作者的感慨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流泻在后院的时光
张亚凌
①我常常忆起儿时的后院,那是奶奶的辖区,更是我的天堂。
②一进后院,先是一块不小的空地,奶奶将它打理成菜园:中间是一畦一畦的菜,四周用长长的枯树枝围成高高的篱笆。
③鲜嫩的韭菜先探头探脑,觉得暖和了、能适应了,就伸胳膊蹬腿地舒展开了。辣子纤细的小苗儿挥舞着手臂,日渐粗壮,小辣椒就爬上了枝丫。
④西红柿的苗儿最没正形,不搀扶一把就赖着不周周正正地长。奶奶常常在它们的近旁边插树枝儿边唠叨:“娃娃都像你们就糟糕了,走没走相,站没站相。”
⑤茄子苗儿长得自有个性:宽大的叶儿随心舒展,整个身子长得无拘无束。茄子们呢,憋足劲长,倒像个没体没形的臃肿女人。不久,茄子的不可一世就被南瓜吞没了。南瓜才是真正的一发不可收——蓬蓬勃勃、声势浩大地推进式生长。记忆里,我家的南瓜王抱得年幼的我都喘不过气来,是我年幼体弱,还是南瓜太大?
⑥其实我最最喜欢的,是那一畦黄花菜。看着是花,状如修长点的喇叭,吃起来却是很软和的菜。在妈妈准备切菜前,我还会拿一朵怒放的黄花踮着脚尖在她的头顶比划着玩。
⑦蔬菜是竭力长得漂亮,篱笆则是被奶奶打扮得漂亮。
⑧一开春,牵牛花的绿藤恣意蔓延,近乎疯狂,四季豆的藤儿也是你追我赶地迅速占领更广阔的空间和高度。这些绿意穿过浓夏,来到秋末,直到满园开始荒芜、沉寂,篱笆才不情不愿地脱了外衣。
⑨过了菜园,靠近后墙的是一排鸡舍。鸡舍旁边是一堆用来点灶火的麦秸垛。我最喜欢的是鸡舍,不,是母鸡。也不对,应该是母鸡下的蛋。
⑩一听到有母鸡“咯咯咯”的叫声,我就飞也似的奔向后院。准会有一只母鸡从鸡舍里钻出来,高傲地伸长脖子昂着头。我弯腰,贴近鸡舍,侧着身子摸进去,圆圆的,暖暖的。
?那时,我最喜欢躺在草垛上,先皱着鼻子使劲地闻鸡蛋,而后用两个手指捏着鸡蛋对着太阳举起来,似乎隐隐约约能看到蛋黄呢。其实除了看望病人或是招待金贵的客人,鸡蛋多被奶奶换成钱补贴家用——不能吃到鸡蛋也丝毫不能削弱我捡拾鸡蛋的快乐!
?一天,我竟然捡到两个鸡蛋,一手握一个,欢呼雀跃地奔向前院给奶奶报喜。结果过门槛时绊了一跤,摔倒了。是的,鸡蛋破了,一下子还是两个!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任奶奶怎么哄都不停。奶奶喊来妈妈,妈妈保证不骂我也不打我了,可我还是失控般狠哭!
?如今想来,那时的我怕是心疼家里失去了俩鸡蛋吧?
?常常忆起后院,每每那时,就沉浸在童年暖暖的时光里。
(1)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2)第⑧段是写篱笆的,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对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西红柿的苗儿最没正形,不搀扶一把就赖着不周周正正地长。
(4)本文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枯萎的蒲公英
叶?
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地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气,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捡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②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1)①春花图;②春风图;③春雨图。
(2)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②运用拟人、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3)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文“桃儿、杏儿、梨儿”。
2.
(1)春花图,春雨图
(2)拟人、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和春天即将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3)不好。“钻”字用得好,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将“钻”字换成“长”字就平淡了,既没有顽强的生命力了,语言也不形象生动了。
3.
(1)济南的山、济南的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留恋、喜爱。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3)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积雪在落日的照耀下慢慢融化的情景,突出了济南小雪后的温暖。
(4)写出了水的热(温)、清的特点。从“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也不忍得冻上”可看出水“热(温)”的特点;从“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澄清的河水”可看出水“清”的特点。
4.
“睁开眼睛、手臂柔软”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春雨给树木带来的生机,形象地写出绿柳抽条的状态。“绿茵茵的波浪”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照应上文所说的“颜色”
“水珠子”“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既有比喻,又有拟人,形象地描绘出春雨的晶莹剔透。
写出了在夏雨的浇灌下,万物都在生机勃勃地生长,给人以拼搏、奋斗的感觉。
总括本段。
(4)示例:我认为很协调。夏雨来得很快,“光头浇”写出了夏雨带来的痛快淋漓的感觉,这就是夏雨的性格,所以用在本文是合适的。
5.
(1)①哥哥骗“我”说喝不下那些汤药,求“我”替他喝中药。②哥哥骗“我”说有钱给“我”看病了,并骗得爸爸为他作证。
(2)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父亲担心纸团中的秘密被发现的紧张,表现了父亲的大爱。
(3)①充当本文的叙事线索。②能揭示全文中心。③表现人物的形象。
(4)示例:哥是父亲捡来的,并非父亲的亲生儿子。
6.
(1)对它有了好感,有一番感慨
(2)肥大而奇特,勺子似的,如同红云,边缘有小锯齿。,色艳繁多,像胭脂,似花环套花环,形成大花球。
(3)第③段引用了苏东坡、元好问的诗句,是为了说明古代名士偏爱海棠,他们把海棠描绘得高雅,为下文描写海棠的奇特作铺垫。第⑥段引用李清照的词句是为了说明默默隐藏在海棠叶下面的海棠花把整株海棠点缀得漂亮极了。
(4)运用拟人、比喻、反问的修辞,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初见海棠花时,海棠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猥琐”、丑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因为眼前海棠的外观而对其产生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写海棠的奇特作铺垫。
(5)示例:①有些事物不会一成不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②是海棠总会娇美动人,是人才总会有展示自己的舞台。③时间能检验一切真相。
7.
(1)这是个过渡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写可以使段落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可以让人从不同季节来欣赏后院,显得完整立体。
(3)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西红柿的苗儿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西红柿苗的喜爱之情,也写出了西红柿苗需要插树枝搭架的特点,让读者感到西红柿苗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在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表达出对童年暖暖的时光的怀念之情。
8.
(1)突出了蒲公英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2)①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②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
(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努力”“手脚触地”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的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4)①结构上,与开头描写的寒凉相照应(或对比)。②内容上,升华主旨,赞美母爱,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