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in
the
climate(part
2)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下)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气候的形成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雨林
稀树草原
热带沙漠
针叶林
苔原
冰原
教学
导航
海陆分布与气候
01
地形地势与气候
02
人类活动与气候
03
1.海陆分布与气候
1.海陆分布与气候
寒潮是怎么产生的?
1.海陆分布与气候
讨论
阅读欧洲同纬度地带5个城市1月和7月平均气温对比图。分析以下问题:
1.1月和7月各城市气温由沿海向内陆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2.
各城市1月和7月之间的温差有什么规律?
我的发现:1月各城市由沿海向内陆气温逐渐降低,7月相反;纬度相同的地方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越往内陆,气温年较差越大。
我的分析: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受海洋影响明显,升温降温慢,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受海洋影响小或不受海洋影响,升温降温快。
1.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压低于海洋。
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压高于海洋。
1.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海陆分布
沿海
降水多
内陆
降水少
1.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纬度相近三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60°N
40°N
1.海陆分布与气候
(同纬度)
海陆分布
与气候
气温
降水
时间
沿海地区降水_____,
内陆地区降水_____。
多
少
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
冬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
空间:据海远,温差_____
大
高于
低于
(中纬度)
总结
1.海陆分布与气候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二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
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堆积,形成高气压,气流从西伯利亚向南经过我国吹响海洋,由于来自西伯利亚的空气很冷,从而形成寒潮。
2.地形地势与气候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
正
午
太
阳
光
线
阳坡
阴坡
阴坡气温低
阳坡气温高
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干燥,其中许多山岭阳坡常年受太阳照射,气温相对较高,蒸发旺盛,水分稀少,植被相对稀少;阴坡气温相对较低,水分相对充足,植被相对茂密。
2.地形地势与气候
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
A
B
A: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2.地形地势与气候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5500
6000
海拔(m)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5500
6000
海拔(m)
2000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从而影响气候和地表自然景观。
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增高100m,气温约下降0.6℃。
乞力马扎罗山随海拔增高气候的变化
热带草原
阔叶林
苔原
终年积雪
2.地形地势与气候
总结
地形地势
与气候
气温
降水
海拔增高,气温______
阳坡气温_____
阴坡气温_____
迎风坡降水_____
背风坡降水_____
降低
高
低
多
少
(每增高100m气温下降_______)
0.6℃
3.人类活动与气候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改变地表状况
3.人类活动与气候
城市热岛效应
市区
郊区
郊区
A
A
B
B
3.人类活动与气候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的量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3.人类活动与气候
温室效应
改变地面状况
人工造林
修建水库
灌溉工程
气温变化
趋于缓和
砍伐森林—气候恶化
改变大气成份
氯氟化合物—破坏臭氧层
城市热岛效应
城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
上升气流显著。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总结
随堂检测
1.江西庐山为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洋流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地形因素
2.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太阳辐射
D
C
随堂检测
3.下列图中,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
)
A
B
C
D
4.“山前桃花山后雪”诗句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
A.山前山后纬度不同,气温差异大
B.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C.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D.海陆位置影响气候
A
B
随堂检测
5.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处于赤道附近,但终年冰雪峭立,白雪皑皑。影响乞力马扎罗山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类活动
B.
纬度因素
C.海陆分布
D.地形因素
6.读下图,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则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
A.冬季
B.夏季
C.秋季
D.春季
A
B
D
B
10°C
15°C
20°C
谢谢!(共21张PPT)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in
the
climate(part
1)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上)
视频中,非洲角马每年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追逐湿润气候和水草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气候的形成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雨林
稀树草原
热带沙漠
针叶林
苔原
冰原
教学
导航
地球形状与气候
01
地球运动与气候
02
1.地球形状与气候
纬度因素
冬季哈尔滨银装素裹,海南椰风海韵,这是为什么?
1.地球形状与气候
纬度因素
讨论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土,同时在阳光下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不会一样。左图阳光直射沙土,获得光热多,温度高,右图阳光斜射,温度低。
1.地球形状与气候
纬度因素
直射:
光束明亮而集中
斜射:
光束黯淡而分散
1.地球形状与气候
纬度因素
更
热
直射
斜射
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A
B
太阳高度角
1.地球形状与气候
纬度因素
a
b
c
太阳高度角:
a
c
b
a
b
c
=
=
获得的太阳热量:
a
b
c
=
=
>
>
>
>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
最大
最强
降低
减小
1.地球形状与气候
纬度因素
总结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
获得热量
。
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
获得热量
。
多
小
少
地球形状与气候
从低纬到高纬
气温逐渐降低
大
1.地球运动与气候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呈固定夹角_____
66.5°
这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
之间来回移动。
南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一年直射___次;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分别直射___次。
2
1
1.地球运动与气候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太阳总在地平面以上的现象。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总是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1.地球运动与气候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66.5°N
23.5°N
23.5°S
66.5°S
北极
0°
南极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夜
昼
太阳光直
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1.春分
1.地球运动与气候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2.夏至
66.5°N
23.5°N
23.5°S
66.5°S
北极
0°
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_____(纬线)上时,此时是一年中的______(节气)。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了_____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了
现象。
北回归线
夏至
极昼
极夜
夜
昼
1.地球运动与气候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66.5°N
23.5°N
23.5°S
66.5°S
北极
0°
南极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夜
昼
太阳光直
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3.秋分
1.地球运动与气候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4.冬至
66.5°N
23.5°N
23.5°S
66.5°S
0°
南极
南回归线
冬至
极夜
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_____(纬线)上时,此时是一年中的______(节气)。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了_____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了
现象。
极昼
夜
昼
1.地球运动与气候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总结
春分
3.21
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无
昼渐长
夜渐短
B
夏至
6.22
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极昼
昼渐短
夜渐长
C
秋分
9.23
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无
昼渐短
夜渐长
D
冬至
12.22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极夜
昼渐长
夜渐短
1.地球运动与气候
五带的划分
0°
90°N
23.5°S
23.5°N
66.5°N
66.5°S
热带
温带
寒带
温带
寒带
90°S
阳光直射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极昼极夜
极昼极夜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北
南
北
南
随堂检测
读图下,完成各题。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秋分
2.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丙一丁一甲
C.丙-乙一丁一甲
D.丙一丁一乙一甲
A
D
随堂检测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春分日时地球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D
A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