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18分)
1.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等待着,长夜慢慢,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B.?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
C.?我有年轻舵手的信,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D.?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烦多是个谎言。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一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友谊\毅力 沾染\玷污 渺茫\藐视 媳妇\偷袭
B.?憧憬\美景 枢纽\殴打 堤岸\提纲 澄清\驰骋
C.?醒目\省事 谥号\隘口 绊倒\湖畔 琼浆\糨糊
D.?险峻\竣工 阻塞\边塞 驱赶\屈服 船舶\停泊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是绯红的黎明。(鲜红)
B.?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非常疲乏)
C.?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种子发芽)
D.?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像蜗牛一样爬行)
4.下列不是《断章》作者的代表作的是( )
A.?《慰问信集》 ???????????????????B.?《雕虫纪历》 ???????????????????C.?《鱼目集》???????????????????D.?《等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燕》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母亲》《战争与和平》。
B.?《萧红墓畔口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他是我国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因创作了代表作《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我国女诗人舒婷,原名龚佩瑜。代表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等。
D.?《梅岭三章》的作者是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③④②
二、填空题(12分)
7.根据拼音写汉字。
xūn
suì
biě
bò
________黑
________洞
干________
________船
wǎng
fēi
wō
suì
迷________
________红
________行
稻________
8.《海燕》是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________》。
9.文学常识填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以________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________。
10.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余伤病??? ________
②二十余日??? ________
③虑不得脱??? ________
④得诗三首留衣底??? ________
⑤旋围解??? ________
⑥旌旗十万斩阎罗??? ________
⑦捷报飞来当纸钱??? ________
⑧投身革命即为家??? ________
⑨血雨腥风应有涯??? ________
⑩取义成仁今日事???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11.阅读下列散文诗,按要求答题。
贾湖骨笛
●华一君
??? ①说到笛子,你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样的诗句,隐隐约约觉得,“笛子”“二胡”这类乐器都是从“胡人”那里来的吧?
??? ②可能许多人也抱有这样的想法。可是,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贾湖骨笛”给这种猜想画上了句号。它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两千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也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把中国七声音阶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也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大大向前延伸。
??? ③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约1.5千米处,有一泓静谧的水域,名为贾湖。湖边有一个村庄,叫作贾湖村,村民世代傍水而居,平静度日,繁衍生息。这里地处黄河中下游,正是中原腹地,华夏文明世代不息,在此繁衍。
??? ④1984年至2001年,考古队经过前后几轮发掘,出土了一大批古文物,包括三十多支截取仙鹤尺骨制成的骨笛。除去半成品和残破者外,真正比较完整的骨笛有六支:一支五孔、一支六孔、三支七孔、一支八孔。这些远古的遗物因为是在舞阳县贾湖村被发现的,人们便按照习惯将它们命名为“贾湖骨笛”。
??? ⑤【A】在这批骨笛中,最著名的一支是1987年在贾湖村裴李岗遗址墓葬中出土的7孔骨笛,它全长22.7厘米,通体呈土黄色,晶莹如玉。现在,人们说的贾湖骨笛通常是单指这一支笛子。
??? ⑥骨笛,顧名思义是用骨头做成的。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和动物的骨头全是中空的,尤其是手臂和腿的中空情况更明显。但是,并非所有中空的长骨都可以做笛子,太厚的骨骼就算做成笛子,可能也吹不响。解剖学上把人体前臂内侧(贴近小手指一侧)的一根长骨称作尺骨,鸟类的翅膀上也有这样的尺骨。相比人和其他动物,鸟类的尺骨比较薄,容易磨制、钻孔,做成的笛子也更容易吹奏曲调。
??? ⑦据考证发现,贾湖骨笛全是用丹顶鹤的尺骨做成。【B】丹顶鹤骨骼外坚内空,强度是人类骨骼的七倍。将其尺骨两头截去,磨制、钻孔,就可以做成骨笛了。这样的骨笛小巧精致,经久耐用,动物骨骼会随着使用年代增加,不断摩擦,变得光滑玉润,历久弥新。
??? ⑧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中,有一支已经断成三节,但其主人在断口两边相对的地方钻小孔,用线连接固定起来,足见主人对它的珍爱。还有一支二孔骨笛,笛长二十多厘米,呈棕黄色,两端刻有菱形花纹,细如发丝。如此精美的骨笛,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至今还无法确知。
??? ⑨贾湖骨笛的出土,彻底改变了中国音乐历史起源的文献记载和传说观点。《吕氏春秋》对中国古乐起源有论述,大致说三皇五帝命人制作乐器,制定乐律,所以后人通常认为中国古乐起源于三皇五帝时代。贾湖骨笛的出现,将中国古乐的起源一下往前推了数千年,它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
??? ⑩虽然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发现了比贾湖骨笛更原始、更古老的骨笛,但是它们制作简单,只能算骨哨,与贾湖骨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贾湖骨笛是一个系列,前后出土的三十多支骨笛,属于不同年代,很好地揭示了贾湖骨笛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使用贾湖骨笛吹出了河北民歌《小白菜》,证明贾湖骨笛是出土后依然可以使用的乐器。另外,经测试发现,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民歌,甚至可以吹奏少数民族和国外的歌曲。贾湖骨笛的学术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它的地域范围,在整个世界音乐史起源的物证中,贾湖骨笛无论在科学实证、年代可靠性方面,还是在音乐艺术成就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
??? ?如今,关于贾湖骨笛的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古物》等著名学术期刊上都有发表,贾湖骨笛已被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
(1)贾湖骨笛是一支什么样的笛子? (3分)
(2)文章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3分)
(3)说说文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分)
【A】________
【B】________
(4)为了突出贾湖骨笛在音乐史上的价值,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说明? (2分)
12.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答题。
住进心底的人
??? ①夏天的晚上,我常常搬着小竹床在姥姥家门口的大树下乘凉,旁边是姥姥的大竹床,姥爷喜欢抽烟,所以坐在我的脚丫那头儿。姥姥在上床之前,总会先点两片蚊香,一片放在我的床头底下,一片放在我的床脚底下,之后就拿着蒲扇帮我扇风驱赶蚊子,渐渐地,我就迷上了那种味道。
??? ②那时候,姥姥和姥爷开了一间杂货店,从杂货店到我们住的房子步行只要两分钟,姥爷却要走十几分钟。那会儿我不懂事,老说他走得慢,还常常学他拄着拐杖走路的样子。他大多数时候总会不在意地笑笑,说我不学好。
??? ③有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儿,她来做客,准备离开的时候,姥爷想去杂货店给她拿点吃的,结果那小女孩儿当着我的面,在姥爷背后有模有样地拄着个棍子学姥爷走路。我二话没说,跑上去冲那个女孩儿的背捶了一拳,那天她上车的时候还在大哭着。此后,我再也没学过姥爷走路。
??? ④我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了12年,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回到父母身边。
??? ⑤其实一年级的时候,爸妈就想带我回去。他们找姥姥、姥爷商量的那天,姥爷冲着我爸发脾气,说我爸没良心,非要夺走他的宝贝。那天姥爷气得全身发抖,连晚饭都没吃,我也在姥姥的怀里哭得停不下来。之后,爸爸来一次我就躲一次,生怕他把我带走。
??? ⑥我心甘情愿并迫不及待地决定回父母身边读书,是在三年级的暑假。
??? ⑦暑假里,我回到父母身边,和姐姐们玩耍。她们带着我参观房间,告诉我她们平常在哪里写作业、洗澡、玩耍,还告诉我爸爸妈妈经常带她们上街买衣服。她们还告诉我,如果我回来了该睡哪儿、去哪儿上学,那里还有很多新鲜的玩意儿。
??? ⑧暑假快结束了,到了该上四年级的时候。我跟妈妈说想回来上学,这次姥爷没有阻拦。
??? ⑨晚上,姥爷坐在门口,喘着气跟妈妈说:“三三这孩子特别聪明,很要强,写作业你根本不用操心。她不爱吃葱,炒菜、煮汤都别放。她玩热了就喜欢脱衣服,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就喉咙发炎,发烧很难好,你得注意一下。我现在身体不行了,你妈要忙生意,孩子带回去也好。”我站在门后,泪水模糊了眼睛。我忘了当时是高兴还是难过。
??? ⑩姥爷是在我回父母家的一年后去世的,我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妈妈是在半夜接到电话的,她红着双眼叫醒我,告诉我姥爷走了。第二天爸爸的朋友开车载我们去姥爷家,车开了多久妈妈就哭了多久。下车的时候,妈妈的腿都软了,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 ?我一路小跑着到了姥爷家,看到姥爷躺在门口的棺材里,穿着黑色的寿衣。家里的亲戚把我拉到姥爷身边。姨妈让我去抱抱姥爷,把我的小手放在他的手上。姨妈在姥爷耳边轻声说着:“你最疼爱的孩子回来了,你就安心走吧。”
??? ?姥姥有5个女儿,还有一个从远房亲戚那里过继来的儿子。
??? ?姥爷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姥姥都是一个人生活。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个要强、能干的老太太、一个人打理杂货店,一个人去城里进货,一个人种菜、做饭,一个人生活。小时候以为所有的大人都是这样,懂事后才知道她有多了不起,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孤独。
??? ?有一年中秋节,我买了一大盒月饼回去看姥姥。晚上吃饭,姥姥边吃月饼边小声说:“你姥爷最喜欢吃月饼了,现在日子好了,他却享不了福了。我叫他别抽烟、别喝酒,他不听啊。”
??? ?我转身望向墙上挂着的姥爷的遗像,黑白的,脸上没有笑,一如既往的严肃。我为姥爷的离去感到遗憾、难过和心痛,如果他还在,那该有多好。
??? ?去掉国庆节我回去看姥姥,姥姥却跟我说,希望等她离世之后,我能帮她写悼文,还说遗像在很多年前就拍好了,跟姥爷的不一样,是彩色的。她担心家里的小孩儿害怕,不敢来看她。我没当着她的面流眼泪,一个人偷偷跑到门口站了很久。
??? ?人们常常以为,人老了,就不会有什么事情能够使他们伤心、难过了;以为他们经历了大风大浪,心里就不会再有什么波澜;以为他们不会再害怕黑夜、孤独;以为他们无欲无求,理应为晚辈着想……所有的以为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其实他们畏惧的事情比我们想的要多很多。他们过一天少一天,连睡觉都担心第二天不能睁开眼,还害怕死了之后被人遗忘。
??? ?这个属于姥姥、姥爷和我的房子越来越旧了,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都在这个屋檐下度过,他们宠溺我,也教会我勇敢、独立和坚强。可是时光真的转瞬即逝,那些仿佛昨日才发生的事情,原来早已过去多年。
??? ?下雨了,姥姥喊我进屋睡觉,我紧紧地抱着她说,我不要她离开。姥姥说:“傻孩子,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将来我要是离开了,会和姥爷一起在天上保佑你的。”睡觉前,姥姥点了一片蚊香放在床底下。那晚我做了个梦,梦到我跟姥姥和姥爷一起赏月、吃月饼,我们三个没说话,但都笑着。
??? ?住在心底的人,我没打算随着时间忘掉。
(1)在对待“我”回到父母身边上学这件事上,姥爷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 (2分)
(2)阅读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你从这些临别叮嘱中,读到了姥爷怎样的情感? (2分)
(3)文章第?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读了这段后你有什么感触? (4分)
(4)最后一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2分)
四、诗歌鉴赏(10分)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祖国土
阿赫玛托娃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1)诗中的“护身香囊”“激情的诗”“天国乐土”指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2分)
(2)为什么说“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3分)
(3)诗中“污泥”“沙砾”“灰尘”这些词语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3分)
(4)结尾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五、综合题(10分)
14.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六、写作题(50分)
15.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绝不会再恩赐第二次。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
——罗曼·罗兰《名人传》
??? 经典名著中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话语,总能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以上两句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C
3. C
4. D
5. A
6. C
二、填空题
7. 熏;隧;瘪;驳;惘;绯;蜗;穗
8. 高尔基;春天的旋律;海燕之歌
9. 舒婷;第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10. 我;(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表示大数后面有零头;能够;写成;不久,随即;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当作,作为;就,便;边际,止境;成全,实现
三、现代文阅读
11. (1)示例:它是我国八千年前的古人用丹顶鹤的尺骨磨制、钻孔做成的笛子,至今能够吹奏。
(2)示例:这些诗句里所描写的乐器——“羌笛”“胡琴”,使人们感觉中国古代的乐器好像都是“胡人”发明的。由此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突出骨笛是产自中原的乐器,改变了人们的认知。
(3)举例子,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它的出土时间和地点,令人信服。列数字,通过具体数据来介绍笛子的长度和孔数,给人具体的印象。打比方,描写它的外形,“晶莹如玉”,让人了解它的质地特点。;作比较。通过比较,说明用丹顶鹤尺骨做笛子的原因和作用。
(4)示例:①用世界其他地方发现的笛子进行比较,说明它们不是一个档次,其他地方的只能是骨哨,而它才是真正的乐器;②用演奏来说明,它不仅能够吹出民歌,而且能够吹奏少数民族和外国歌曲;③研究它的论文在外国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表明得到全世界的认可;④它被铭刻在“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表明它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价值。
12. (1)先是坚决不同意,后来又同意了。之所以同意,是因为“我”长大了,自己想回到父母身边上学,姥爷知道,再强留“我”就是对“我”不负责任。
(2)不想“我”离开的难舍难分之情,对“我”的深深关爱之情。
(3)议论。人越老,害怕的事越多,作为晚辈,要理解老人,关爱老人。
(4)不可以。这一段点题,与“住进心底的人”遥相呼应,同时抒发了对姥爷、姥姥的思念之情。
四、诗歌鉴赏
13. (1)浅薄空洞的“爱国感情”。鄙弃的、否定的态度。
(2)对“祖国土”太习以为常了,以至毫无感觉。
(3)说明“祖国土”如此平凡甚至微贱,所以遭受儿女们的冷漠和鄙弃,同时也为“祖国土”受到儿女们的“践踏蹂躏”而感到酸楚。
(4)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对祖国土地深深的热爱之情。
五、综合题
14. (1)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A
(2)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3)示例:每一次努力/都是获得幸运的伏笔
六、写作题
15.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