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380012509500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汽车通过长江大桥全程的速度
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C.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D.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
2.一名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他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 m/s
3.下列情境中的速度,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以10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C.由于堵车,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车速仅为10 km/h
D.C919以260 km/h的速度从跑道上起飞
4.电动自行车以其时尚、方便、快捷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但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学习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确保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按规定电动自行车在城区限速20 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C.交通事故发生时,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D.在某一路段行驶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
5.图示为一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线做出以下几个判定,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物体始终沿负方向运动
D.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在t=2 s后开始沿负方向运动
6.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7.某矿井中的升降机由井底上升到进口过程中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 s末升降机的速度达到最大
B.2~4 s升降机静止
C.1~2 s升降机的速度变化比4~5 s的速度变化大
D.1~2 s升降机的速度变化比4~5 s的速度变化快
8.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像,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甲沿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质点甲、乙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9.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2s末质点的位移为0,前2s内位移为“-”,后2s内位移为“+”,所以2s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
B.2s末质点的位移为0,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0
C.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D.质点在4s内的位移大小为0.4m,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false图像,在false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平均速度最大 B.乙的平均速度最小
C.三者的平均速度相同 D.甲的平均速率最大
11.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一条纸带。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选取了false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中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如图所示。则打下false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s,fals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打C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1.答案:A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距离或某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平均速度对应段(时间段或位移段),瞬时速度对应点(时间点或位置点)。汽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一段时间,故其速度为平均速度,故A正确。子弹射出枪口,枪口是一个点,故该速度是瞬时速度,故B错误。雨滴落到地面,地面是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点,故该速度是瞬时速度,故C错误。运动员冲过终点,终点是一个点,故该速度是瞬时速度,故D错误。
2.答案:D v=xt=10010m/s=10m/s。
3.答案:C 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以10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对应一个点,为瞬时速度,A错误;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对应一个位置,表示瞬时速度,B错误;由于堵车,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车速仅为10 km/h,对应一段位移,表示平均速度,C正确;C919以260 km/h的速度从跑道上起飞,对应一个点,表示瞬时速度,D错误。
4.答案:B 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是指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为瞬时速度,A错误,B正确;交通事故发生时,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碰撞瞬间的速度,为瞬时速度,C错误;在某一路段行驶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D错误。
5.答案:B 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由图像知在前2 s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后2 s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A、C、D错误,B正确。
6.答案:A 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即在Δt→0的情况下v=为瞬时速度,所以要使得更接近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需要缩短通过光电门的时间,采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可以实现,故A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不能缩短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故B错误;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则Δt变长,故C错误;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使更接近瞬时速度,但改变导轨倾角可能会给实验造成误差,因此不要轻易改变,故D错误。
7.答案:A 由v?t图像可知,2 s末升降机的速度达到最大,A正确;2~4 s升降机做匀速运动,B错误;1~2 s升降机的速度变化没有4~5 s的速度变化大,1~2 s升降机的速度变化比4~5 s的速度变化慢,C、D错误。
8.答案:A 由v?t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正,乙的速度为负,即甲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乙沿负方向运动,A对;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错;甲、乙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错;若甲、乙相向运动,则其距离越来越小,D错。故选A。
9.答案:AB 由所给图像可知:质点从“负"方向0.2m处,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4s运动到“正”方向0.2m处。由图像的斜率可得质点运动速度大小为0.1m/s。综上所述,选项A、B错误。
10.答案:CD 由题图可知,甲、乙、丙三个物体在时间false内的位移均为false,由false可知,三者的平均速度均为false,故选项C正确;甲的路程最大,平均速率最大,故选项D正确。
11.答案:0.1;0.36;0.42
解析: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即每五个点取作一个计数点,因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false;
由图可知:false,
则false之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false,
false,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