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2 17:5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史学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 )
A.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中国战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 D.导致中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 )
A.清朝末年 B.辛亥革命期间 C.一战期间 D.大革命期间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
A.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B.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C.陈独秀把《新青年》迁到北京 D.胡适发表《文学革命论》
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是在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5、毛泽东提出的“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是在 ( )
A.“八七”会议上 B.文家市会议上 C.井冈山斗争时期 D.三湾改编时
6、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 )
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7、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目的是 ( )
A.占领上海、进攻武汉 B.占领上海、抢夺英美在华财产
C.占领上海、建立伪政权 D.占领上海、威逼南京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 )
A.徐州会战结束 B.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C.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D.汪精卫建立伪政权
9、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
A.粉碎日军“速战速决”计划 B.得到苏联的援助
C.废除近代史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废除英美等国攫取的治外法权
10、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 ( )
A、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 B、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C、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1、重庆谈判中国民党被迫承认的基本方针是 ( )
A.实施宪政 B.召开政协会议 C.和平建国 D.自由民主
1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52年底,中共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完成的两大任务是 ( )
A、完成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 B.完成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巩固新中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D.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3、毛泽东称“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原因是 ( )
A.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
C.保证了抗美援朝的物资供应 D.结束了物价暴涨局面,巩固了新政权
1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
A.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人民政权同国内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矛盾
16、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违背了 ( )
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7、标志“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历史事件是 ( )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B.中央文革小组组成
C.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 D.红卫兵运动兴起
18、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了“文革”以来最好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 )
A.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文化大革命”动乱接近尾声
19、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
20、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体制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21、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 )
A.《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 B.《告台湾同胞书》中
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22、最早成立的省级自治区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 B.欧洲、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
C.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范围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4、20世纪70年代,导致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关键是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关系的缓和
25、13、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 )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26、 (2010 南京)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27、 (2010 河北)1943年5月蒋介石给宋子文电报称:“丘吉尔称西藏为独立国家,将我领土和主权,完全抹杀,侮辱实甚。西藏为中国领土,西藏事为中国内政,今丘相如出此言,无异于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对此不能视为普通常事,必须坚决反对。”这表明 ( )
A、蒋介石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 B、中英在抗日问题上存有重大分歧
C、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英国违背了《开罗宣言》的内容和精神
28、 (2005全国)1948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陈云关于接管城市的经验,陈云还向中央建议各战区都组织接管大城市的班子,以便依次执行接管任务。下列判断最恰当的是 (   )
A.这是按照中共七大的精神办事 B.这是按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办事
C.接管的经验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供了借鉴 D.它是三大战役胜利的结果
29、 (2009全国)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30、 (2010 全国)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   )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 (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
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什么战略形势?这一形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6分)
(2)图二反映了什么战略形势?这一形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有何历史意义?(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削弱富农在经济上的势力,打击他们窃取土地革命果实的企图。……没收他们多余的家具与好的田地,分给他们坏的“劳动份地”。
──1933年《中共中央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
材料二: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实行交租交息,并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和财权。
──1942年《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三: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土地改革工作。因为战争已经在大陆基本结束,和1946年至1948年的情况(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生死斗争,胜负未分)完全不同。国家可以用贷款的方法去帮助农民解决困难,以补偿农民少得一部分土地的缺陷。因此,我们对待富农的政策就有所改变,即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变为保护富农的政策,以利于早日恢复农村生产,以利于孤立地主,保护富农和保护中小土地出租者。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笺根本好转而斗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共对富农采取了什么政策?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中共对富农的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富农的政策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何在?(4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大量建设物资如橡胶、化肥、钢材、机械甚至沥青,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但进口所需的外汇却很难得到。西方国家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经济封锁、贸易禁运。为打破经济封锁,扩大对外贸易,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
材料二 首届广交会只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名客商参加(来自港澳的采购商有1021位),出口商品以粮油、土特产、轻工等初级产品为主,仅有的八家国营外贸公司成交了约1 800万美元。加上当年秋季的广交会,两届交易会出口成交总额占当年全国创汇的20%。
材料三 广交会创办至今从未中断。改革开放又为广交会增添了新的活力。第86届广交会(1999年),机电产品成交量首次超过轻工工艺品,居成交第一位。目前,全世界有2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万多采购商到会,形成了“万商云集”的盛况。
2006年第100届广交会参展企业分类
类别 私营企业 国营企业 三资企业 其他企业 媒体企业
参展企业数 5 561家 4 055家 2 709家 1 305家 371家
百分比 39.12% 28.96% 19.35% 9.32% 2.65%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最初创办广交会的目的。(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首届广交会的主要特点。(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交会的新变化。并指出出现这些新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 温馨提示:31、32、33题均要求在答题卷作答,请注意按问题顺序作答!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