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30张PPT)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30张PPT)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06: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学习目标:
1、增进对李白个性的了解,对李白诗歌风格的了解。
2、了解古体诗的样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3、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
4、领会本文的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5、背诵。
导入: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饱读经书,他漫游天下,他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既朴实动人,又境界壮阔。杜甫称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朴素的明快和瑰丽的浪漫就这样完美地统一。今天我们来学《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童年受老婆婆铁棒磨针的启发,始博览群书,而且诗才早成。少年时代爱剑术,有豪侠之风。唐玄宗开元13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元年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任供奉翰林,属非正式官职。后遭权贵嫉恨,受排挤离京,时间仅一年余。此后,李白又以东鲁、梁圆为中心开始了长达10年的漫游生活,写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名篇。这期间,他与杜甫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传为中国文学史的佳话。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平乱报国的愿望,进入永王军队的幕府。不料,永王李璘与唐肃宗(李亨)发生冲突,兵败被杀,李白也被牵连下狱,并被长流夜郎国。所幸,流放途中遇赦东还,途径三峡写下名篇《朝发白帝城》。晚年漂泊困苦靠投亲靠友度日,唐代宗元年十一月死。有人说于一个月夜,在船上李白入水追月而死。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贺知章赞誉他是“天上谪仙人”,后世人称他为“诗仙”。他的诗直接继承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的诗风对后世的影响极大。现《李太白全集》存诗近千首。
湖北安陆
  李白故里争夺战的导火索是湖北安陆的一则城市宣传片。2009年8月中旬,湖北安陆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投放城市宣传片,每天播出三次,宣传片内容是“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
江油市
  2009年8月21日,江油市委宣传部致函中央电视台、湖北省安陆市委宣传部,认为江油才是李白的故里,安陆涉嫌“侵权”,要求该宣传片停播。
  2009年8月24日,安陆市政府发专函给江油,希望两地能“共享李白”。
  2009年8月28日,江油市文化旅游局向安陆市政府发去律师函,希望对方在10日内,立即停播或删除含有“李白故里”字样的宣传广告片,并保留用法律手段进一步追索的权利。这一举动,极大激怒了安陆市政府。同日,安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仰正林公开表态:安陆的宣传片主要为树立城市形象,不是商业行为,故侵权不成立。江油不该“独霸”李白故里。两地市府的举动,至此彻底白热化,举国震动,央视国际频道暂停播出该广告。安陆市随即向国家工商总局发函咨询自己是否侵权。
  2009年9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给湖北省工商局发文批复,安陆使用“李白故里”不侵权。
  2009年9月24日,江油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方敏对媒体表示,全国只能够有一个且只有唯一一个“李白故里”,就是四川省江油市。如果国家工商总局的批复确实,江油方面严重质疑此批复的合理性,对此,江油方面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李白故里之争
了解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天宝四年即“赐金还乡”的第二年,是他政治上首次失败后的作品。李白在长安受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心情苦闷,于是开始浪迹天涯,欲求暂时的解脱,便寄情山水,游仙访道。当时正安排远离东鲁南游越中,便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题目该如何朗读?
明确:梦游天姥吟∕留别
题目该如何解释?
写下“梦游天姥吟”,作为向东鲁的朋友的临别赠言。“吟”,是歌行体的一种;“留别”,是临去以诗告别的意思;“天姥”,是山名,是即将要去的地方;“梦游”,这里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并非真做了梦。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中游历天姥山,表现了他对污浊现实的弃绝,对腐朽权贵的蔑视,对个性解放和理想世界的追求。
1、注意读音:
天姥(mǔ) 瀛洲(yíng) 天台(tāi) 剡溪(shàn)
渌水(lù) 屐(jī) 倚石(yǐ) 暝(míng)
殷岩泉(yǐn) 栗(lì) 欲雨(yù) 澹(dàn)
石扉(fēi)訇(hōng) 青冥(míng)
恍(huǎng) 脚着(zhu)
2、节奏提示
用心体会内容,读得节奏鲜明;
换韵处可作适当停顿,韵脚要读得响亮。
指导朗读
看注解,前后串读,解释下列加红色词句
信难求 或可睹 势拔五岳 因之
确实 或许 高出 依据
忽已暝
殷岩泉

欲雨
列如麻
恍惊起
惟觉时
向来
天黑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声音很大地震响。
都是使动,使战栗,使震惊。
动词,下雨。
麻地。
恍然。
惟,只是;觉时,醒时。
刚才。
全诗的写作结构是什么?
梦因——梦境——梦悟
第二段的梦境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
(1)登山前的游程(飞度镜湖——剡溪——身登青云梯)
(2)半壁奇见(海日——天鸡——路——熊咆龙吟)
(3)天气骤变(云——水——闪电)
(4)进入仙府(洞开——金银台——神仙来到)
(5)梦中惊醒
提示: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
梦境部分有哪几个画面?
1、月夜渡湖: 时间:夜 地点:镜湖。写诗人在月光照耀下飞渡镜湖的情景。眼见绿水荡漾,耳闻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静。(夜)
2、山之日景: 时间:天亮了。黎明时分,诗人著履登山,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3、壮观雄奇 (青云梯、红日、天鸡鸣叫。)
4、山之夜景: 时间:夜,地点:山。神奇迷离,甚至恐怖的。( 熊咆龙吟电闪扉开、烟雾笼罩)
5、仙人登场: 地点人物皆变。金银台、霓为衣、骑凤作马、老虎奏琴、鸾凤驾车、仙人济济一堂。
日出天姥山
诗人描绘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
换,五彩缤纷的梦境。特别是仙
人登场的画面。此时诗人心神完
全解放,自由,盛大热烈的场面,像是在迎接诗人的到来。
这些奇异景象蕴涵着作者思想情感?
非凡的景和物,仙人聚会,自由自在,超凡脱俗,表现着诗人向往的境界。
为什么安排的仙人聚会没有自己?
所见所闻而不所有,正是由于现实的折射。
“能生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福的”。
————鲁迅先生如是说
然而梦总有醒来的时候。
思考: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提示:抓关键字眼“失” 。
“失” 包含着诗人几多失意与深沉的感慨,梦醒之后的留恋和惋惜。
第3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段历来被认为是最精彩之处,精彩在什么地方?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真实情感的表露,表现了他对污浊现实的弃绝,对腐朽权贵的蔑视,对个性解放和理想世界的追求。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消极颓废的心理外露吗?
从诗人经历(受排挤,没有被重用)可以看出诗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为了保持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小结:
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也正是这种追求自由的内心要求,诗人蔑视权贵,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一职,最后躬耕南亩。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