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08:2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绽开(dìng) 
倜傥(tǎng)  
逾矩(yú)   
悔恨(huǐ)
B.感慨(kǎi)
和蔼(ǎi)
惭愧(kuì)
绅士(shēn)
C.确凿(záo)
油蛉(líng)
收敛(jiǎn)
书塾(shú)
D.淋漓(línɡ)
啄食(zhuó)
奥秘(ào)
企盼(qǐ)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激荡 争执 盔甲 人生鼎沸
B.抵达 拼揍 欲望 小心翼翼
C.倘若 鉴赏 暖和 美不胜收
D.渊搏 质朴 搓捻 人迹罕至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B.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4.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①在马路的尽头,为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⑤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⑤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
__。(《<论语>十二章》)?
(2)__
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
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正是江南好风景,_
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夜发清溪向三峡,__
__。(李白《峨眉山月歌》)?
(6)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之景的诗句是:_
,
__
__
。?
(7)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__
_,__
__。?
6.如图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4分)
选择____和____,篇名分别是《_
__》和《__
__》。?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学校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3分)
(1)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学校里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同学走得较近。作为他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请写一段话,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一句名言或诗句来劝说小明。
答:__
?
(2)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你就目前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的方式,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3分)
答:____?
三、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乙】孔子穷乎陈、蔡①之间,藜羹②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③米,得而爨之,几④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⑤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⑥者煤室⑦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注】①陈、蔡:春秋时陈国和蔡国。②藜:野草,这里指野菜。羹:汤。③索:找。④几:差不多。⑤甑(zèng):古代炊具,似今日之蒸笼。⑥向:刚才。⑦煤室:陈本:“室”当系“实”之假字。“实有颗粒结合成球之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__
__   (2)人不堪其忧   堪:__
__?
(3)弃食不祥 
弃:__
?
(4)知人固不易 
知:__
__?
9.下列句子中与“得而爨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俄而雪骤   
D.学而不思则罔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__
__?
(2)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译文:__
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____________,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____________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1.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4分)
(1)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____。?
A.跳动       B.激荡       
C.回旋       D.徘徊
(2)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____我新的思想。?
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12.“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4分)
答:__
13.“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4分)
答:__
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3分)
《论语》的温度
  ①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的;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的。
②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
③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④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⑤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⑥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子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⑦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
⑧《论语》中的简单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皇。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⑨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
⑩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儒教”,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儒学”?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
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14.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之”具体指代什么?(4分)
答:__
__?
15.简要说说“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__
__?
16.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谈谈结尾的作用。(4分)
答:
_?
四、作文(50分)
17.按要求作文。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世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现在,你走进了初中的校门,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发生变化了吗?
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章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_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B )
(3分)
A.绽开(dìng) 
倜傥(tǎng)  
逾矩(yú)   
悔恨(huǐ)
B.感慨(kǎi)
和蔼(ǎi)
惭愧(kuì)
绅士(shēn)
C.确凿(záo)
油蛉(líng)
收敛(jiǎn)
书塾(shú)
D.淋漓(línɡ)
啄食(zhuó)
奥秘(ào)
企盼(qǐ)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C )
(3分)
A.激荡 争执 盔甲 人生鼎沸
B.抵达 拼揍 欲望 小心翼翼
C.倘若 鉴赏 暖和 美不胜收
D.渊搏 质朴 搓捻 人迹罕至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3分)
A.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B.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4.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
(3分)
①在马路的尽头,为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⑤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⑤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思而不学则殆__。(《<论语>十二章》)?
(2)__三军可夺帅也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一夜征人尽望乡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落花时节又逢君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夜发清溪向三峡,__思君不见下渝州__。(李白《峨眉山月歌》)?
(6)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之景的诗句是:__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__。?
(7)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__遥怜故园菊__,__应傍战场开__。?
6.如图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4分)
选择__①__和__②__,篇名分别是《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_》和《__五猖会__》。?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学校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3分)
(1)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学校里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同学走得较近。作为他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请写一段话,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一句名言或诗句来劝说小明。
答:__示例:小明,我知道你是一个仗义大方的人,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以后我们要尽量远离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朋友,你认为呢?__?
(2)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你就目前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的方式,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3分)
答:__略。__?
三、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乙】孔子穷乎陈、蔡①之间,藜羹②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③米,得而爨之,几④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⑤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⑥者煤室⑦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注】①陈、蔡:春秋时陈国和蔡国。②藜:野草,这里指野菜。羹:汤。③索:找。④几:差不多。⑤甑(zèng):古代炊具,似今日之蒸笼。⑥向:刚才。⑦煤室:陈本:“室”当系“实”之假字。“实有颗粒结合成球之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__好的方面,优点__   (2)人不堪其忧   堪:__能忍受__?
(3)弃食不祥 
弃:__扔掉?
(4)知人固不易 
知:__了解__?
9.下列句子中与“得而爨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B )
A.人不知而不愠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俄而雪骤   
D.学而不思则罔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__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__?
(2)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译文:__孔子看见颜回用手从锅里抓出一点饭自己先吃掉了。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____________,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____________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1.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4分)
(1)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__B__。?
A.跳动       B.激荡       
C.回旋       D.徘徊
(2)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__D__我新的思想。?
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12.“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4分)
答:__因为“我”分不清“杯”和“水”,而且“我”的世界又是黑暗的,所以心中顿时无比烦躁。__?
13.“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4分)
答:__充满好奇的眼光,指的是对生命充满好奇的眼光。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3分)
《论语》的温度
  ①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的;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的。
②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
③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④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⑤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⑥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子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⑦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
⑧《论语》中的简单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皇。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⑨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
⑩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儒教”,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儒学”?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
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14.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之”具体指代什么?(4分)
答:__《论语》一书蕴含的道理。__?
15.简要说说“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_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论语》具有永恒的价值。__?
16.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谈谈结尾的作用。(4分)
答:__内容上:概括了“我”阅读《论语》后的切身感受。结构上:收束全文,点明主旨。__?
四、作文(50分)
17.按要求作文。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世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现在,你走进了初中的校门,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发生变化了吗?
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章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__略。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