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七年级上册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情境导入
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居室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
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本节目标
1.写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能分清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2.说出呼吸作用的过程。
3.知道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探究新知
探究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演示实验”完成讨论题。
2.什么是呼吸作用?
3.如何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
探究新知
演示实验1: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四小时后
甲(萌发的种子)
乙(煮熟的种子)
开始
甲、乙温度计示数相同
四小时后
甲——温度计示数高
乙——温度计示数低
探究新知
1、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2、请说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
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交流讨论
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温度计示数高。
对照作用。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热量。
探究新知
思考讨论
1、这个实验说明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
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二氧化碳的来源是哪里?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会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彻底分解时还产生了水。
探究新知
演示实验3: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了什么气体?
甲(萌发的种子)
乙(煮熟的种子)
探究新知
思考讨论
1、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
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蜡烛熄灭
萌发种子呼吸时要吸收氧气(有机物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
甲瓶装的是萌发的种子,种子在萌发时消耗氧,甲瓶中缺少氧,而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所以甲瓶里蜡烛熄灭;乙瓶装的是煮熟的种子,不萌发,不消耗氧,所以能继续燃烧。说明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探究新知
探究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所需的过程。
2.公式: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分解
线粒体
原料
场所
产物
3.意义: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探究新知
探究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如何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方面应当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
另一方面,要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想一想: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明天更美好,面对护绿、低碳上,你该怎么做?
探究新知
探究四:绿色植物养育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草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
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它们的食物直接来源于各种动物。
杂食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知识运用
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绿色部分
B.叶片
C.种子
D.植物体有生命的部分
2.白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B.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
C.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
D.都有可能
D
C
知识运用
3.
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使用有机肥料
B.大量使用无机肥料
C.大量浇水
D.中耕松土
D
真题链接
1.(北京中考)与植物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
A.蔬菜放入冰箱保鲜
B.把有金鱼藻的鱼缸放在阳光下
C.粮食入仓前要晒干
D.雨后及时排出农田积水
B
2.
(齐齐哈尔中考)若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菌能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
D.根吸收水分过多而死亡
真题链接
B
本课小结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呼吸作用原料:有机物、氧
呼吸作用产物:二氧化碳、水
呼吸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
+
氧
(储存着能量)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