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4 17:1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
{BDBED569-4797-4DF1-A0F4-6AAB3CD982D8}项 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2
4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之间存在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现象: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了倒挂现象;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主要矛盾有哪些?这些矛盾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影响?
1882
1892






世界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
巴尔干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争夺欧陆霸主
1879
1904
1907
同盟国
协约国
1907
突尼斯问题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德国
法国
俄国
英国
1913年军备总支出
21 亿马克
13 亿马克
20 亿马克
15 亿马克
1913年军备人均负担
31.27 马克
33.5 马克
11.5 马克
32.9 马克
1905年战列舰
16 艘
12艘
44 艘
1914年大小军舰
391艘
688艘
瓜分塞尔维亚,甚至全部吞并塞尔维亚,粉碎“大塞尔维亚主义”是奥匈帝国的既定国策。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3对主要矛盾:
(1)法德矛盾: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2)英德矛盾: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3)俄奥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一战爆发的背景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3)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
(5)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6)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2.一战的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萨拉热窝事后不久,德奥集团即欣喜若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双方
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
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意大利望风使舵,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2.概况
(1)时间:1914——1918
(2)主要战线
A.西线(主战场):英法——德军
B.东线:德奥——俄军
C.南线:奥军——俄、塞
1.性质: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施利芬计划”
避免两线作战,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星期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2—3个月结束战争。
一战时的欧洲战场
3.进程
{5DA37D80-6434-44D0-A028-1B22A696006F}时间
战线
战役
评价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
双方共出动150万兵力,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破产
1915年
东线
德奥取得胜利
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西线
凡尔登战役
双方伤亡近100多万。“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双方伤亡达130多万。“索姆河地狱”
日德兰海战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1918年
同盟国投降
(在1916年最后的)五个月中,凡尔登对峙的两军共打出2300多万发子弹,平均每分钟打出100多发,平均每天就有6600人战死。
——(英)马丁吉尔伯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13页)
马恩河
凡尔登
索姆河
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
兵力:153个师
伤亡:130余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巴黎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短短数月,英军损失40万人,法军损失20万人,德军损失约55万人,双方伤亡人数大大超过凡尔登战役。
青岛,中国劳工营准备前往法国,他们将在法国战线的后方从事工作
中国的劳工在欧洲战场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1918年,随着德国在贡比涅森林的福煦专列上向法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就此宣告结束。
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国际秩序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 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 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 体系。
它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
1、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影响)
(1)缔结
条约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对德《凡尔赛和约》
对奥、保、匈、土等国
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2)体系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凡尔赛
体系
华盛顿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四大帝国解体
重划德国疆界和重新分配德国殖民地
新诞生一些民族国家
开始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长期对峙
设问:我们说通过凡尔赛体系确立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请结合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说明。
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租借地交还中国,
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
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
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
——《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
缔约各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
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各国不得在中国谋取特殊权利而损害友邦人民的权利,不得鼓励有害友邦安全的举动。
——《九国公约》
美:抑制了日本,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地位;
日:海军扩张受到抑制;
英:开始丧失海上优势。
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3)国际联盟:
①首倡者及意图 :
②国联宗旨:
③“全体一致”原则:
④评价:
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称霸世界)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性质:
实质:
积极:
局限: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
1、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
摧毁四大帝国:德、俄、奥斯曼、奥匈
削弱英法意三强
美日力量壮大
最大特点是英国的衰落和美国实力的膨胀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4、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兴起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同时,在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课堂检测
1.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它试图( )
A.插手欧洲事务,争夺世界霸权 B.巩固在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优势
C.严厉制裁德国,讨好英国 D.与美国联合打压英国
B
2.《新全球史》记载:“1914年8月的最初几个星期,2000万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他们中的许多人期待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一些人梦想荣耀,他们相信‘上帝和我们在一起’。”“他们”认为这场战争
A.是民族解放战争 B.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C.是长期的阵地战 D.德国必将取得胜利
B
3.下列关于凡尔赛体系评价正确的是( )
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C.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矛盾得到缓和 D.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