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4 17:2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 第1课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表现
{E8B1032C-EA38-4F05-BA0D-38AFFFC7BED3}地区
农作物
家畜
西亚
大麦、小麦、豆类
羊、猪、牛等
南亚
芋头
中国
水稻、粟
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
(2)影响
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②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
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④农耕生产需要定居生活,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原因: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情境探究】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分析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历史解释)
{E8B1032C-EA38-4F05-BA0D-38AFFFC7BED3}文明名称
发源地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中国文明
黄河、长江流域
2.阶级的产生:
农业发展
社会
分工
劳动生产率提高
产生私有制和剥削
阶级产生
3.国家的形成:
(1)背景
①部落战争: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②最早的阶级对抗: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2)形成
①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②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
4.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古代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文明总体特点?
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大多邻近大河流域——地理位置
基本独立发展;明显的多元特征——文明总体特点
中国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两河文明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指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今伊拉克), 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1.西亚的两河流域——两河文明
西亚自然环境:
以高原为主,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重要的农耕区;西亚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为两河流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最早的文明也诞生于这里。
(1)概况
①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建造了乌尔城,开始向文明过渡。
②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邦国家。苏美尔人的文明为两河流域的文明奠定了基础。
③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经过三十多年的征伐,逐渐打败了周围的国家,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独揽司法、行政、军事和宗教大权,是典型的君主专制统治。
(2)制度:古巴比伦最辉煌的成就《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内容
(正文共3500行、282条)
高2.25米
上周长1.65米
底部周长1.90米
《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
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
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
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涉及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
(3)文明体现
①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是用小棒在潮湿的泥版上刻写,线条一头粗一头细,形如楔子,因而得名。泥版刻写以后要短期应用,就晒干,要长期保存就烧干。这些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称为泥版文书。楔形文字在古代西亚广泛通行,成为当时一种独特的用于外交和贸易的文字。
②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尼尼微出土了12块泥板,上面用楔形文字记载了苏美尔的乌鲁克城半神半人的国王吉尔伽美什的经历。在与洪水的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诺亚方舟的传说。同时苏美尔地区经常征战,苏美尔文明成为第一个使用战车和车轮的文明。
③数学:由于实践需要,产生了古代两河流域的数学。为了测量田地,产生了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的分块计算方法。为了计算时间,把1小时=60分,1分=60秒。观察太阳运行时把圆周等分为360°。这些计算方法沿用至今。
(1)地理环境。
①东北非的埃及干旱,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2)时间: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2.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3)文明成果。
政治
制度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_____: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
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
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法老
文化
科技
①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的_________,证明了埃
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②文字:_________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③历法: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书写材料:_______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
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至上权威
象形文字
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莎草纸
(1)前提: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印度地形图◎
印度河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与外部世界也有了相当的贸易关系;出口品种包括孔雀、猿猴、珍珠、棉织品、铜、象牙和诸如梳子之类的象牙制品。
3.古印度文明 --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2)种姓制度: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婆罗门教的说教为其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刹帝利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吠舍
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首陀罗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贱民
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2)种姓制度:
材料一 在《佛本生经》中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理发师之子爱上了离车族(译为“边地主”)的一个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儿子,你不要把愿望执著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匠之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离车族之女属高级出身,乃刹帝利之女,因而她是不能和你匹配的。我给你找另外一个与你属同一种姓和家庭之女。”理发师的儿子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忧郁而死。
——崔连仲《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材料二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
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
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
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摩奴法典》
我太难了!
(3)文化成就:
①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③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早期佛教作为反婆罗门教、反旧传统而出现的新宗教,首先它否定婆罗门教关于神能主宰人的命运的说教,……其次,他还针对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个瓦尔那的学说,提出瓦尔那起源于社会职业分工的学说。……再次,早期佛教还主张消除宗教领域的不平等,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认为各等级的人都可以削发为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而解脱苦难。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克里特文明遗址
4.古希腊文明
欧亚非三洲要冲,境内山多平原少,土地贫瘠,耕地十分有限。
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的大国
影响:
经济: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农业不发达
政治:城邦政治 小国寡民 民主政治
文化:自由 平等的观念
对外关系:海外殖民
民族精神:勇于进取、冒险的精神
迈锡尼古城
克里特文明遗址
发展历程
课堂检测
1.“国家不再是为特定阶层服务,其存在的意义在于维护和改善当前的制度,使全体国民都能最大限度地从现行制度及改革中获益。秩序一旦崩溃,大多数人都将损失惨重。”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准确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属性
B.揭示了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C.用国家的社会管理属性掩盖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属性
D.揭示了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C
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中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
B
3.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歌:“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