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课件(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忆读书课件(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0:4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复习导入
回忆之前的课文,完成下面填空。
______________,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犹恐失之。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学如不及
心到
眼到
口到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谈读书。在《古人谈读书》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说要——“敏而好学”,谈到了读书与治学的态度;宋代的朱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读书的具体方法——“心到、眼到、口到”。古人都在谈读书,今人在此基础上又有哪些丰富和创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文字,从她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五语上
统编
26.忆读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重点)
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 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她的文章多以童心、母爱、自然为主题,文字清新明媚,玲珑剔透。
.
01
读准字音,理解字词,读懂大意。
02
冰心奶奶谈到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初读感知
03
冰心奶奶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齐读生字词
舅父
斩首
凯旋
津津有味
水浒传
诸葛
宴会
地煞
兴亡盛衰
荡寇志
书刊
烦琐
某年
栩栩如生

无病而呻
zhǎn
jiù
yàn
shà
suǒ
jīn
kòu

shēn
zhuàn
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
chuán
①由一方交给另一方:~递
②传播:宣~
③传授:把自己的手艺~给人
多音字
juàn
书本:开~有益
juǎn
①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把竹帘子~起来
②量词,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纸
多音字






会写字
左右结构
津 斩 限 凯 刊 琐 朴
上下结构
舅 葛 贾 衰 篇 某
半包围










“舅”字上部的“臼”稍扁平,不要写成了“白”,下部“男”字的田也稍扁。




表舅 舅妈
鼻子 香气扑鼻
书写指导
“津”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聿”要注意横与横的间距,最后一笔是竖。




天津 津津有味
规律 建设
书写指导

“衰”字每个部分要写得略扁一些,整体紧凑。中间的一横不要漏写了。




衰弱 兴亡盛衰
悲哀 由衷
书写指导

烦琐——( ) 津津有味——( )
写反义词
堆砌
烦琐
津津有味
消遣
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的时间。
繁杂琐碎。这里用来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嗦。
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词语解释
简洁
索然无味
这画上的鸟儿栩栩如生,似乎要展翅飞翔。
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词语解释
兴亡盛衰
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无病而呻
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却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情实感,矫揉造作。
用“栩栩如生”造句:
学会批注,把握内容要点
快速浏览课文,
借助“批注小工具”,找一找冰心回忆了读书的哪些经历。
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②分条列点式
①运用不同符号,如 等在文中圈画。
④列表格式
③时间轴式
七岁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1980年后
⑤ ……
①圈画式
这是最常见的梳理信息的方法,这样梳理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可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型的信息;重复的信息不再勾画;用符号勾画出重点的或存疑的内容。缺点是信息散落在文本中,回顾总结时,还要再浏览文本。
圈画式批注示例: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②分条列点式
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分条把信息列出来。这样的好处是条理清晰,但列出的信息要概括,并且准确。
分条列点式批注示例:
①七岁时自己读《三国演义》,对舅父未讲完的
《三国演义》无限期待。
②读了《水浒传》,觉得书中人物都有极其生动
的性格;《荡寇志》中的人物则没有个性。(存
疑,不确定什么时候读的。) ③十二三岁读了《红楼梦》兴趣并不大;中年后再
读,才理解其中滋味。 ④ ……
③时间轴式
七岁
十二三岁;
中年以后
1980年后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红楼梦》
《西游记》
《封神榜》
现代文艺作品
④列表格式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阅读时间
阅读书籍
七 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好书的标准
引发阅读期待、
激发阅读兴趣的
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
仿照列表格式的示例,将课文后面的梳理出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阅读时间
阅读书籍
1980年后
《红楼梦》
《西游记》
《封神榜》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精彩
烦琐
好书的标准
耐人寻味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而呻;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带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合作探究
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故事耐人寻味;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带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
能自已。
讨论交流
回顾之前的表格,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感
受呢?
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回忆她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她的一生读了很多书,并且都是经典文学作品;她分享了好书的标准。
延伸阅读
因为当时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书后面都会印有书目,冰心看到了同为林纾翻译的其他小说的名字,就按照书名再去寻找别的小说来读。到了11岁,这个聪颖勤奋的女孩子竟然读完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全部“说部丛书”。
——《冰心传》
延伸阅读
我自从爱看书,一切的字形,我都注意。入家堂屋的对联;天后宫,龙王庙的匾额、碑碣;包裹果饵的招牌纸、香烟、画片后面的文字,格言式的短句子,我都记得烂熟。
——冰心《我的文学生活》
(1)时间上:从七岁到晚年,这期间冰心
不仅坚持读书,并且坚持写作。 (2)数量上:读了万卷书。 (3)种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俱全。
原来这个“多”不单指数量多,也指读的类型多,更关键是要坚持读,多花一点时间读。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作者还有哪些读书的收获与好方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
复习导入
回忆之前的课文,完成下面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熟读深思子自知。
______________,而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______________,下笔如有神。
旧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百遍
书山有路勤为径
读书破万卷
这些读书的名句就像一道道曙光,在读书的道路上给我们以指引。也正是因为书籍充满着魅力,才让著名作家冰心从小就十分着迷,并且把她宝贵的读书经验记录下来,告诉了我们。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冰心的读书生活。
冰心的读书感悟和读书方法
默读第2~10自然段,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课文解读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从标红的两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津津有味
含泪上床
表现了作者既恋恋不舍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出了作者对《三国演义》的着迷。
课文解读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一知半解
越看越明白
从刚开始的“一知半解”到后面的“越看越明白”,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动情于书里人物的命运
课文解读
十二三岁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中年以后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为什么“十二三岁”和“中年以后”对《红楼梦》的理解截然不同呢?
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淀为基础的。《红楼梦》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和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到了中年,便开始领悟到了其中的内涵。
讨论交流
作者读了许多书后有什么读书心得?
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对比读,把内容、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
猜着读,在有些字不认识的情况下,把握整体内容去读,不拘泥于一字一词的意思。
赞同。读书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一知半解到读懂的过程,尽管读的过程中有些生字不会读,但这并不影响对整本书的理解,这样,可以尽早地接触更多的书籍,提高阅读速度,积累阅读量。
不赞同。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查字典,在阅读的时候,应尽量提高阅读质量,只有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把书读精、读透,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
课文解读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冰心奶奶在读书的时候会融入自己的感情,读《三国演义》时会哭,读《水浒传》时十分欣赏里面有个性的人物,从开始读《红楼梦》时兴趣不大,到后来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当自己沉浸其中时,便能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你还能说出哪些读书的好处呢?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结合你的读书实际,说说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获益良多。
多读书:
读书的范围要广,要有一定的数量。
读好书:
要多读一些好的、有用的书,对书的优劣要进行挑选、比较。
结构图示
拓展延伸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
——杨绛
关于读书的名言
课后
作业
在你的阅读经历中,也有很多读书的感悟吧。读书要有比较、有选择,你认为哪本书对你是最有益的?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这本书带给你的收获写一写。
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