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导入
回忆之前的课文,完成下面填空。
______________,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犹恐失之。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学如不及
心到
眼到
口到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谈读书。在《古人谈读书》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说要——“敏而好学”,谈到了读书与治学的态度;宋代的朱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读书的具体方法——“心到、眼到、口到”。古人都在谈读书,今人在此基础上又有哪些丰富和创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文字,从她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五语上
统编
26.忆读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重点)
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 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她的文章多以童心、母爱、自然为主题,文字清新明媚,玲珑剔透。
.
01
读准字音,理解字词,读懂大意。
02
冰心奶奶谈到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初读感知
03
冰心奶奶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齐读生字词
舅父
斩首
凯旋
津津有味
水浒传
诸葛
宴会
地煞
兴亡盛衰
荡寇志
书刊
烦琐
某年
栩栩如生
hǔ
无病而呻
zhǎn
jiù
yàn
shà
suǒ
jīn
kòu
xǔ
shēn
zhuàn
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
chuán
①由一方交给另一方:~递
②传播:宣~
③传授:把自己的手艺~给人
多音字
juàn
书本:开~有益
juǎn
①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把竹帘子~起来
②量词,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纸
多音字
舅
津
斩
限
凯
葛
会写字
左右结构
津 斩 限 凯 刊 琐 朴
上下结构
舅 葛 贾 衰 篇 某
半包围
述
述
贾
衰
刊
琐
朴
篇
某
舅
“舅”字上部的“臼”稍扁平,不要写成了“白”,下部“男”字的田也稍扁。
辨
字
识
记
表舅 舅妈
鼻子 香气扑鼻
书写指导
“津”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聿”要注意横与横的间距,最后一笔是竖。
辨
字
识
记
天津 津津有味
规律 建设
书写指导
津
“衰”字每个部分要写得略扁一些,整体紧凑。中间的一横不要漏写了。
辨
字
识
记
衰弱 兴亡盛衰
悲哀 由衷
书写指导
衰
烦琐——( ) 津津有味——( )
写反义词
堆砌
烦琐
津津有味
消遣
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的时间。
繁杂琐碎。这里用来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嗦。
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词语解释
简洁
索然无味
这画上的鸟儿栩栩如生,似乎要展翅飞翔。
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词语解释
兴亡盛衰
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无病而呻
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却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情实感,矫揉造作。
用“栩栩如生”造句:
学会批注,把握内容要点
快速浏览课文,
借助“批注小工具”,找一找冰心回忆了读书的哪些经历。
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②分条列点式
①运用不同符号,如 等在文中圈画。
④列表格式
③时间轴式
七岁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1980年后
⑤ ……
①圈画式
这是最常见的梳理信息的方法,这样梳理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可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型的信息;重复的信息不再勾画;用符号勾画出重点的或存疑的内容。缺点是信息散落在文本中,回顾总结时,还要再浏览文本。
圈画式批注示例: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②分条列点式
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分条把信息列出来。这样的好处是条理清晰,但列出的信息要概括,并且准确。
分条列点式批注示例:
①七岁时自己读《三国演义》,对舅父未讲完的
《三国演义》无限期待。
②读了《水浒传》,觉得书中人物都有极其生动
的性格;《荡寇志》中的人物则没有个性。(存
疑,不确定什么时候读的。) ③十二三岁读了《红楼梦》兴趣并不大;中年后再
读,才理解其中滋味。 ④ ……
③时间轴式
七岁
十二三岁;
中年以后
1980年后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红楼梦》
《西游记》
《封神榜》
现代文艺作品
④列表格式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阅读时间
阅读书籍
七 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好书的标准
引发阅读期待、
激发阅读兴趣的
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
仿照列表格式的示例,将课文后面的梳理出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阅读时间
阅读书籍
1980年后
《红楼梦》
《西游记》
《封神榜》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精彩
烦琐
好书的标准
耐人寻味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而呻;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带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合作探究
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故事耐人寻味;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带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
能自已。
讨论交流
回顾之前的表格,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感
受呢?
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回忆她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她的一生读了很多书,并且都是经典文学作品;她分享了好书的标准。
延伸阅读
因为当时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书后面都会印有书目,冰心看到了同为林纾翻译的其他小说的名字,就按照书名再去寻找别的小说来读。到了11岁,这个聪颖勤奋的女孩子竟然读完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全部“说部丛书”。
——《冰心传》
延伸阅读
我自从爱看书,一切的字形,我都注意。入家堂屋的对联;天后宫,龙王庙的匾额、碑碣;包裹果饵的招牌纸、香烟、画片后面的文字,格言式的短句子,我都记得烂熟。
——冰心《我的文学生活》
(1)时间上:从七岁到晚年,这期间冰心
不仅坚持读书,并且坚持写作。 (2)数量上:读了万卷书。 (3)种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俱全。
原来这个“多”不单指数量多,也指读的类型多,更关键是要坚持读,多花一点时间读。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作者还有哪些读书的收获与好方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
复习导入
回忆之前的课文,完成下面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熟读深思子自知。
______________,而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______________,下笔如有神。
旧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百遍
书山有路勤为径
读书破万卷
这些读书的名句就像一道道曙光,在读书的道路上给我们以指引。也正是因为书籍充满着魅力,才让著名作家冰心从小就十分着迷,并且把她宝贵的读书经验记录下来,告诉了我们。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冰心的读书生活。
冰心的读书感悟和读书方法
默读第2~10自然段,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课文解读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从标红的两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津津有味
含泪上床
表现了作者既恋恋不舍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出了作者对《三国演义》的着迷。
课文解读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一知半解
越看越明白
从刚开始的“一知半解”到后面的“越看越明白”,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动情于书里人物的命运
课文解读
十二三岁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中年以后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为什么“十二三岁”和“中年以后”对《红楼梦》的理解截然不同呢?
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淀为基础的。《红楼梦》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和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到了中年,便开始领悟到了其中的内涵。
讨论交流
作者读了许多书后有什么读书心得?
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对比读,把内容、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
猜着读,在有些字不认识的情况下,把握整体内容去读,不拘泥于一字一词的意思。
赞同。读书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一知半解到读懂的过程,尽管读的过程中有些生字不会读,但这并不影响对整本书的理解,这样,可以尽早地接触更多的书籍,提高阅读速度,积累阅读量。
不赞同。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查字典,在阅读的时候,应尽量提高阅读质量,只有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把书读精、读透,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
课文解读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冰心奶奶在读书的时候会融入自己的感情,读《三国演义》时会哭,读《水浒传》时十分欣赏里面有个性的人物,从开始读《红楼梦》时兴趣不大,到后来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当自己沉浸其中时,便能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你还能说出哪些读书的好处呢?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结合你的读书实际,说说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获益良多。
多读书:
读书的范围要广,要有一定的数量。
读好书:
要多读一些好的、有用的书,对书的优劣要进行挑选、比较。
结构图示
拓展延伸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
——杨绛
关于读书的名言
课后
作业
在你的阅读经历中,也有很多读书的感悟吧。读书要有比较、有选择,你认为哪本书对你是最有益的?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这本书带给你的收获写一写。
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