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九单元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下图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变化,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
(???
)
国家
年份
1991
1997
2001
2005
2009
美国
157
175
186
175
140
欧盟
134
155
143
157
152
日本
119
112
105
81
68
中国
0
4
11
15
34
其他
47
10
26
33
45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
2.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是(??
)
A.?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B.?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C.?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
3.20世纪末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说明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
A.?过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B.?分依赖外资和外贸???????????????C.?人口膨胀???????????????D.?资源贫乏
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联合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这一观点(???
)
A.?认识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结论正确
C.?体现了不结盟运动的精神
D.?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一致呼声
6.特朗普上台伊始就提出“制造业回流”,改变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现状。然而2019年1月7日,美国特斯拉(全球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依然按原计划在上海开工建厂,预计2019年内投产。这说明(?
)
A.?中国汽车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B.?中国成为美国投资的首选地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D.?美国汽车行业放弃本国市场
7.麦当劳自1955年在美国创立至今,已扩展到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进入21世纪后,麦当劳不仅保留经典款食品,还按照当地人的口味对餐点进行适当调整,例如瑞典麦豆素汉堡、中国鸡汤通心粉等。上述现象说明(?
)
A.?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载体
B.?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文化交流
C.?各国家间的差距在逐渐地缩小
D.?全球化和多样性协调统一发展
8.19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专门性、技术性的国际组织,如1865年的国际电报联盟、1874年的万国邮政联盟、1899年的海牙常设仲裁法院;20世纪以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国际联盟、联合国、WTO产生。国际组织的发展,反映出(??
)
A.?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B.?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已建立
C.?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形成????????????????????????????????????D.?国际间的矛盾冲突在减少
9.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
(
??
)
A.?多极化趋势加强?????????????????B.?民族纠纷严重?????????????????C.?恐怖主义猖獗?????????????????D.?地区冲突加剧
10.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
??
)
A.?联合国的成立?????????????????????????????????????????????????????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过去10年,金砖国家对全球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根据高盛公司估计,到2032年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与七国集团并驾齐驱,这意味着(??
)
A.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丧失
B.全球治理体系需要顺势做出相应调整
C.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
D.金砖国家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2.下表是1882年-2000年德国三个产业从业人员数变化表(单位:百分比)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二第三产业
1882年
44
34
22
1925
年
30
42
28
1950
年
22
46
32
1970
年
9
50
41
2000年
3
33
64
该表反映了德国(???
)
A.?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在持续下降?????????????????????????????B.?1970年后工业化水平不断下降
C.?科技革命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变化?????????????????????????D.?战后政府干预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3.对导致下表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
1936年和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地区)所占比重表
各期各国(地区)总计=100
年份
香港
日本及台湾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苏联
其他
1936
1.9
16.6
19.6
11.7
15.9
1.9
0.1
32.3
1947
1.8
1.7
50.1
6.9
/
1.2
0.3
38.0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西欧的衰落???????????????????????????????????????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商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崛起???????????????????????????????????????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4.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除了加强区域合作外,还经常一起召开会议呼吁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秩序,联合起来反对强权政治。这些现象(
??)
A.?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很大?????????????????????????????B.?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D.?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5.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名为“中国与世界:理解变化中的经济联系”的报告,从多个维度探讨了中国与世界之间正在发生变化的经济联系。其中下图说明(
??)
注:七大经济体指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英国和美国。
A.?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B.?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相对下降
C.?中国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D.?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相对上升
6.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2004年,澳大利亚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己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亚太各国合作应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
B.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C.尊重差异有助于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发展
D.亚太经合组织各国间合作面临诸多困难
7.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不同,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量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英国正式脱欧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
)
A.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
B.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D.逆全球化逐渐变为世界潮流
8.下表为
1965—1988
年东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20
世纪后期的东亚(???
)
在世界CDP中所占比重%
在世界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
人均CDP年均增长率%
1965年
5
10
5.3
1988年
20
23
6.2
A.成为工业技术水平最发达地区
B.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缓慢
C.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区域
D.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接近
9.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宣布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控制、维和及救援行动。到2007年底,欧盟已经执行了十项维和行动,其中多数任务在欧洲以外地区。这反映了欧盟(
??)
A.?冲击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B.?拥有对国际事务的重要影响力
C.?以联合方式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D.?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对美国的依赖
10.下图是某国际组织所统计的金砖国家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柱状图,据此可以推知(
??)
A.?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根本改变??????????????????B.?金砖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C.?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急躁冒进??????????????????D.?经济全球化对西方国家发展越来越不利
11.2021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在就职听证会上表示“关税是贸易工具箱中的合法工具”,其实质是继续推行自2018年以来的特朗普时代的贸易保护政策;同月,英国贸易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在接受采访时,声称“如果世贸组织不进行改革,各国会找到其他发展贸易的机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有类似言论。这表明了(
??)
A.?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的贸易差距?????????????????????????B.?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应该适时调整
C.?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瓶颈状态?????????????????????????D.?互利共赢观念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
12.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地位的申请,并最终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全面开展同亚太经济体的合作。同年,中国正式同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接触。这表明新时期中国(??
)
A.?积极参与多边经济组织和机制?????????????????????????????B.?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D.?积极投入经济区域集团化浪潮
13.下表是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
)
组织名称
成员国数量
面积(万km2)
人口(亿人)
GDP(万亿美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
3
2158.11
4.70
19.24
欧盟
28
432.48
5.09
16.69
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
16
3962.12
31.47
13.42
东盟
10
477.76
6.08
2.32
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B.?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D.?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14.1984年非洲遭遇空前灾荒,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为此合作完成了“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的歌曲。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歌词动人、充满了对生命关怀的传世佳作。1985年他们又在世界范围内义演义卖,引起举世瞩目。这反映出(???
)
A.??美苏“冷战”延伸到文化艺术领域?????????????????????B.?各国积极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经济区域化使各地发展不平衡加剧??????????????????????D.?全球化中对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发展
15.当地时间
2021年3
月
23
日,苏伊士运河发生了塞船事件,导致运河双向断航。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塞船”事件严重影响这一期间全球市场石油、天然气、铜的供应,甚至可能威胁到卫生纸的生产。这表明,当前的世界经济
(
??)
A.?贸易保护日益明显?????????B.?相互依存程度加深?????????C.?资源配置愈加科学?????????D.?发达国家无力主导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图2所示为1996—2015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劳动生产增长率(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图2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基本形成?????????????????????????????B.?新兴经济体间的经济联系合作加快
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D.?发达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2.20世纪70
年代以前,联合国关注的是“传统安全”,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立、民族国家平等的安全和免受外来干涉、军事侵略的安全。20世纪70
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受到联合国的重视。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联合国职能的扩大??????B.?世界主导力量的交替??????C.?全球化趋势的加强??????D.?国际政治局势的缓和
3.19世纪以来,专业史家倾向于将世界历史划分为不同国家来考察。近年来,更多史家改采以跨区域、大陆、半球、大洋和全球为单位的历史研究法,这被看作是当前史学的全球转向。这一变化(??
)
A.?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合作趋势加强?????????????????????????B.?反映了全球化下国家意识的衰微
C.?基于世界文明交往和互动的深入?????????????????????????D.?体现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4.表3为1978至1988年世界半导体芯片生产情况统计。
1978至1988年世界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情况(%)
年份
型号
美国
日本
欧共体
全世界合计
1978
4K
87
13
0
100
1982
16K
61
34
5
100
1984
64K
38
58
4
100
1986
256K
15
82
1
100
1988
1M
5
91
3
100
表3
表3中的这些变化(??
)
A.?加剧了美日之间贸易摩擦????????????????????????????????????B.?促使
“三足鼎立
”局面形成
C.?使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D.?使世界科技重心向日本转移
5.《世界不是平的》的作者尖锐地指出:“技术进步并不能决定全球化,因为世界肯定不是平的,也不可能是平的。全球化并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全球化也并不是一条单行线。”作者意在说明(??
)
A.?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无法持续????????????????????????????????B.?全球化需要全球治理的新思维
C.?科技进步是全球化发展动力????????????????????????????????D.?经济多元化阻碍了全球化进程
6.下表是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比较(2012)
组织名称
成员国数量
面积(万km2
)
人口(亿人)
GDP(万亿美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
3
2158.11
4.70
19.24
欧盟
28
432.48
5.09
16.69
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
16
3962.12
31.47
13.42
东盟
10
477.76
6.08
2.32
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
B.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D.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7.某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在经济技术合作模式上,倡导“共同投入资源”,而非传统的“你给我取”;在合作原则上,倡导平等、自愿、互利,而非歧视性不平等方式;在合作机制上,提倡吸引私人部门参与,而非单纯政府行为。该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这一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B.?欧共体????????????????????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
8.以下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统计,据此可知(
??)
出口(占全球出口的%)
进口(占全球进口的%)
1963年
1995年
1963年
1995年
64.8
56.6
35.1
47.4
A.?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B.?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
C.?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D.?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
9.1981—1985年,美国把危害生态的投资35%放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每年有害垃圾5亿吨,90%来自发达国家,大部分被转移到第三世界。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
??)
A.?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B.?完全被发达国家所控制
C.?导致第三世界长期落后???????????????????????????????????????D.?引发南北之间新的矛盾
10.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来英国脱欧、美国奉行“美国优先”、大打贸易战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这一现象(
??)
A.?预示单边主义原则在西方大行其是??????????????????????B.?导致平等互利共赢原则遭受重大挫折
C.?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分崩离析??????????????????????D.?加大了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化的阻碍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逆全球化”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已经完成重建,开始对美国生产商构成。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一时期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宣布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
——余森杰等《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民粹主义的泛起,逆全球化呼声再次高涨。当前的逆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自由贸易理念边缘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部分西方国家保守化内顾倾向加重,国家干预和管制极端化;主要大国回归国家主义立场,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意愿减退。……西方世界内部的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力量围绕利益、规则的博弈加剧。考察西方逆全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有些国家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在国际发展上急功近利,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战略和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严重伤害。……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这类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有限,但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摘编自吴志成等《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三: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十分丰硕。各国在发展本国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中国的行为与主张无疑会推动全球化在新理念和新层次上发展。
——摘编自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各国实施贸易限制举措和禁航禁运管制,直接破坏了WTO框架下国际自由贸易规则体系,其短期内会严重找乱、破坏各国抗击疫情的防疫物资贸易往来,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中长期内会因损害贸易规则产生严重贸易破坏效应.
——张楠《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全球贸易的冲击与对策建议》
(1)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调解贸易争端的国际组织框架。
(2)据材料二概括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对外贸的冲击?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还未结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总统罗斯福酝酿战后国际经济合作。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国民政府任命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为全权代表,率团出席会议。代表团举行“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胡适和孔祥熙发表演说,申述中国对抗战的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多国代表参加活动并深受触动。
材料二
1943年美方曾表示,国际货币基金总额为80亿美元,中国份额大致为5—6亿美元,居第四位。会议中,英、苏强烈要求增加本国份额,美国为避免意外,把总额增至88亿美元。中国代表认为,既然总额增加,中国份额不应少于6亿美元。但美国仍然把中国的份额定为5亿美元,但保证排第四位。孔祥熙表示如果不肯增加中国份额,中国代表将声明不能接受。此后美方妥协,将中国份额增至5.5亿美元。但中国代表仍认为,美方没有履行承诺,决定在公告中声明异议。包括中国在内的近十个国家对结果持保留意见。英、美建议撤销保留意见,以体现合作精神。在此情况下,孔祥熙第一个表示中国愿意收回保留条件,以推动国际合作。其他国家的态度也随之转变,协定在全体代表的掌声中获得通过。
——摘编自金中夏《翻阅尘封的档案——纪念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中国代表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括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股金份额成为会议焦点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与世界两方面,简述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代表团的作用。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虽然没有再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接连不断,波及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战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共发生270场,其中亚洲132场、非洲75场、拉丁美洲
42场、欧洲21场,主要集中在战略地位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世界中间地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冷战后这种局部化、有限化的特征更为突出,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有限政治目的的许可范围内,已经成为当代局部战争的普遍现象。而战争的高技术化,则提供了表达政治意志和控制战争的新手段,强化着战争有限性的趋势……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缩小,而相关空间扩大了……海湾战争爆发后,施瓦茨科普夫受命统率大军收复科威特。他通过900小时的战略空中进攻和其他的100小时地面作战,以人员无一伤亡的极小代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中,战略空中进攻与防御的崭新的重要作战样式对战争胜负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张海麟、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刍议》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
1
页
共
3
页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九单元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下图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变化,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
(???
)
国家
年份
1991
1997
2001
2005
2009
美国
157
175
186
175
140
欧盟
134
155
143
157
152
日本
119
112
105
81
68
中国
0
4
11
15
34
其他
47
10
26
33
45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
【答案】
C
2.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是(??
)
A.?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B.?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C.?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
【答案】
D
3.20世纪末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说明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
A.?过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B.?分依赖外资和外贸???????????????C.?人口膨胀???????????????D.?资源贫乏
【答案】
B
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联合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A
5.“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这一观点(???
)
A.?认识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结论正确
C.?体现了不结盟运动的精神
D.?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一致呼声
【答案】
A
6.特朗普上台伊始就提出“制造业回流”,改变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现状。然而2019年1月7日,美国特斯拉(全球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依然按原计划在上海开工建厂,预计2019年内投产。这说明(?
)
A.?中国汽车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B.?中国成为美国投资的首选地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D.?美国汽车行业放弃本国市场
【答案】
C
7.麦当劳自1955年在美国创立至今,已扩展到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进入21世纪后,麦当劳不仅保留经典款食品,还按照当地人的口味对餐点进行适当调整,例如瑞典麦豆素汉堡、中国鸡汤通心粉等。上述现象说明(?
)
A.?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载体
B.?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文化交流
C.?各国家间的差距在逐渐地缩小
D.?全球化和多样性协调统一发展
【答案】
D
8.19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专门性、技术性的国际组织,如1865年的国际电报联盟、1874年的万国邮政联盟、1899年的海牙常设仲裁法院;20世纪以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国际联盟、联合国、WTO产生。国际组织的发展,反映出(??
)
A.?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B.?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已建立
C.?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形成????????????????????????????????????D.?国际间的矛盾冲突在减少
【答案】
A
9.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
(
??
)
A.?多极化趋势加强?????????????????B.?民族纠纷严重?????????????????C.?恐怖主义猖獗?????????????????D.?地区冲突加剧
【答案】
A
10.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
??
)
A.?联合国的成立?????????????????????????????????????????????????????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C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过去10年,金砖国家对全球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根据高盛公司估计,到2032年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与七国集团并驾齐驱,这意味着(??
)
A.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丧失
B.全球治理体系需要顺势做出相应调整
C.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
D.金砖国家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答案】
B
2.下表是1882年-2000年德国三个产业从业人员数变化表(单位:百分比)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二第三产业
1882年
44
34
22
1925
年
30
42
28
1950
年
22
46
32
1970
年
9
50
41
2000年
3
33
64
该表反映了德国(???
)
A.?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在持续下降?????????????????????????????B.?1970年后工业化水平不断下降
C.?科技革命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变化?????????????????????????D.?战后政府干预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答案】
C
3.对导致下表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
1936年和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地区)所占比重表
各期各国(地区)总计=100
年份
香港
日本及台湾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苏联
其他
1936
1.9
16.6
19.6
11.7
15.9
1.9
0.1
32.3
1947
1.8
1.7
50.1
6.9
/
1.2
0.3
38.0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西欧的衰落???????????????????????????????????????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商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崛起???????????????????????????????????????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答案】
B
4.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除了加强区域合作外,还经常一起召开会议呼吁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秩序,联合起来反对强权政治。这些现象(
??)
A.?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很大?????????????????????????????B.?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D.?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答案】
D
5.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名为“中国与世界:理解变化中的经济联系”的报告,从多个维度探讨了中国与世界之间正在发生变化的经济联系。其中下图说明(
??)
注:七大经济体指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英国和美国。
A.?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B.?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相对下降
C.?中国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D.?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相对上升
【答案】
C
6.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2004年,澳大利亚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己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亚太各国合作应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
B.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C.尊重差异有助于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发展
D.亚太经合组织各国间合作面临诸多困难
【答案】
C
7.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不同,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量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英国正式脱欧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
)
A.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
B.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D.逆全球化逐渐变为世界潮流
【答案】
B
8.下表为
1965—1988
年东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20
世纪后期的东亚(???
)
在世界CDP中所占比重%
在世界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
人均CDP年均增长率%
1965年
5
10
5.3
1988年
20
23
6.2
A.成为工业技术水平最发达地区
B.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缓慢
C.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区域
D.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接近
【答案】
C
9.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宣布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控制、维和及救援行动。到2007年底,欧盟已经执行了十项维和行动,其中多数任务在欧洲以外地区。这反映了欧盟(
??)
A.?冲击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B.?拥有对国际事务的重要影响力
C.?以联合方式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D.?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对美国的依赖
【答案】
B
10.下图是某国际组织所统计的金砖国家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柱状图,据此可以推知(
??)
A.?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根本改变??????????????????B.?金砖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C.?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急躁冒进??????????????????D.?经济全球化对西方国家发展越来越不利
【答案】
B
11.2021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在就职听证会上表示“关税是贸易工具箱中的合法工具”,其实质是继续推行自2018年以来的特朗普时代的贸易保护政策;同月,英国贸易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在接受采访时,声称“如果世贸组织不进行改革,各国会找到其他发展贸易的机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有类似言论。这表明了(
??)
A.?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的贸易差距?????????????????????????B.?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应该适时调整
C.?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瓶颈状态?????????????????????????D.?互利共赢观念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
【答案】
C
12.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地位的申请,并最终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全面开展同亚太经济体的合作。同年,中国正式同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接触。这表明新时期中国(??
)
A.?积极参与多边经济组织和机制?????????????????????????????B.?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D.?积极投入经济区域集团化浪潮
【答案】
A
13.下表是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
)
组织名称
成员国数量
面积(万km2)
人口(亿人)
GDP(万亿美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
3
2158.11
4.70
19.24
欧盟
28
432.48
5.09
16.69
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
16
3962.12
31.47
13.42
东盟
10
477.76
6.08
2.32
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B.?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D.?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答案】
D
14.1984年非洲遭遇空前灾荒,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为此合作完成了“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的歌曲。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歌词动人、充满了对生命关怀的传世佳作。1985年他们又在世界范围内义演义卖,引起举世瞩目。这反映出(???
)
A.??美苏“冷战”延伸到文化艺术领域?????????????????????B.?各国积极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经济区域化使各地发展不平衡加剧??????????????????????D.?全球化中对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发展
【答案】
D
15.当地时间
2021年3
月
23
日,苏伊士运河发生了塞船事件,导致运河双向断航。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塞船”事件严重影响这一期间全球市场石油、天然气、铜的供应,甚至可能威胁到卫生纸的生产。这表明,当前的世界经济
(
??)
A.?贸易保护日益明显?????????B.?相互依存程度加深?????????C.?资源配置愈加科学?????????D.?发达国家无力主导
【答案】
B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图2所示为1996—2015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劳动生产增长率(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图2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基本形成?????????????????????????????B.?新兴经济体间的经济联系合作加快
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D.?发达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
D
2.20世纪70
年代以前,联合国关注的是“传统安全”,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立、民族国家平等的安全和免受外来干涉、军事侵略的安全。20世纪70
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受到联合国的重视。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联合国职能的扩大??????B.?世界主导力量的交替??????C.?全球化趋势的加强??????D.?国际政治局势的缓和
【答案】
C
3.19世纪以来,专业史家倾向于将世界历史划分为不同国家来考察。近年来,更多史家改采以跨区域、大陆、半球、大洋和全球为单位的历史研究法,这被看作是当前史学的全球转向。这一变化(??
)
A.?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合作趋势加强?????????????????????????B.?反映了全球化下国家意识的衰微
C.?基于世界文明交往和互动的深入?????????????????????????D.?体现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答案】
C
4.表3为1978至1988年世界半导体芯片生产情况统计。
1978至1988年世界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情况(%)
年份
型号
美国
日本
欧共体
全世界合计
1978
4K
87
13
0
100
1982
16K
61
34
5
100
1984
64K
38
58
4
100
1986
256K
15
82
1
100
1988
1M
5
91
3
100
表3
表3中的这些变化(??
)
A.?加剧了美日之间贸易摩擦????????????????????????????????????B.?促使
“三足鼎立
”局面形成
C.?使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D.?使世界科技重心向日本转移
【答案】
A
5.《世界不是平的》的作者尖锐地指出:“技术进步并不能决定全球化,因为世界肯定不是平的,也不可能是平的。全球化并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全球化也并不是一条单行线。”作者意在说明(??
)
A.?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无法持续????????????????????????????????B.?全球化需要全球治理的新思维
C.?科技进步是全球化发展动力????????????????????????????????D.?经济多元化阻碍了全球化进程
【答案】
B
6.下表是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比较(2012)
组织名称
成员国数量
面积(万km2
)
人口(亿人)
GDP(万亿美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
3
2158.11
4.70
19.24
欧盟
28
432.48
5.09
16.69
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
16
3962.12
31.47
13.42
东盟
10
477.76
6.08
2.32
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
B.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D.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答案】
C
7.某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在经济技术合作模式上,倡导“共同投入资源”,而非传统的“你给我取”;在合作原则上,倡导平等、自愿、互利,而非歧视性不平等方式;在合作机制上,提倡吸引私人部门参与,而非单纯政府行为。该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这一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B.?欧共体????????????????????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D
8.以下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统计,据此可知(
??)
出口(占全球出口的%)
进口(占全球进口的%)
1963年
1995年
1963年
1995年
64.8
56.6
35.1
47.4
A.?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B.?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
C.?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D.?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
【答案】
C
9.1981—1985年,美国把危害生态的投资35%放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每年有害垃圾5亿吨,90%来自发达国家,大部分被转移到第三世界。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
??)
A.?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B.?完全被发达国家所控制
C.?导致第三世界长期落后???????????????????????????????????????D.?引发南北之间新的矛盾
【答案】
D
10.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来英国脱欧、美国奉行“美国优先”、大打贸易战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这一现象(
??)
A.?预示单边主义原则在西方大行其是??????????????????????B.?导致平等互利共赢原则遭受重大挫折
C.?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分崩离析??????????????????????D.?加大了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化的阻碍
【答案】
D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逆全球化”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已经完成重建,开始对美国生产商构成。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一时期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宣布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
——余森杰等《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民粹主义的泛起,逆全球化呼声再次高涨。当前的逆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自由贸易理念边缘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部分西方国家保守化内顾倾向加重,国家干预和管制极端化;主要大国回归国家主义立场,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意愿减退。……西方世界内部的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力量围绕利益、规则的博弈加剧。考察西方逆全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有些国家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在国际发展上急功近利,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战略和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严重伤害。……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这类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有限,但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摘编自吴志成等《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三: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十分丰硕。各国在发展本国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中国的行为与主张无疑会推动全球化在新理念和新层次上发展。
——摘编自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各国实施贸易限制举措和禁航禁运管制,直接破坏了WTO框架下国际自由贸易规则体系,其短期内会严重找乱、破坏各国抗击疫情的防疫物资贸易往来,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中长期内会因损害贸易规则产生严重贸易破坏效应.
——张楠《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全球贸易的冲击与对策建议》
(1)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调解贸易争端的国际组织框架。
(2)据材料二概括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对外贸的冲击?
【答案】
(1)理由:西欧、日本的崛起;石油危机;美国经济衰落;贸易保护主义。框架:关贸总协定。
(2)原因:民族(民粹)主义思想抬头;部分国家出现治理危机;个别大国的霸权任性和责任缺失;国家间发展更加不平衡。不利影响: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导致经济全球化减速甚至停滞。
(3)良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4)应对: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新型国际关系;通过WTO解决贸易争端;提高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竞争能力。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还未结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总统罗斯福酝酿战后国际经济合作。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国民政府任命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为全权代表,率团出席会议。代表团举行“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胡适和孔祥熙发表演说,申述中国对抗战的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多国代表参加活动并深受触动。
材料二
1943年美方曾表示,国际货币基金总额为80亿美元,中国份额大致为5—6亿美元,居第四位。会议中,英、苏强烈要求增加本国份额,美国为避免意外,把总额增至88亿美元。中国代表认为,既然总额增加,中国份额不应少于6亿美元。但美国仍然把中国的份额定为5亿美元,但保证排第四位。孔祥熙表示如果不肯增加中国份额,中国代表将声明不能接受。此后美方妥协,将中国份额增至5.5亿美元。但中国代表仍认为,美方没有履行承诺,决定在公告中声明异议。包括中国在内的近十个国家对结果持保留意见。英、美建议撤销保留意见,以体现合作精神。在此情况下,孔祥熙第一个表示中国愿意收回保留条件,以推动国际合作。其他国家的态度也随之转变,协定在全体代表的掌声中获得通过。
——摘编自金中夏《翻阅尘封的档案——纪念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中国代表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括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股金份额成为会议焦点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与世界两方面,简述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代表团的作用。
【答案】
(1)背景: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盟国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建世界经济已成燃眉之急;美国积极筹建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美国经济实力强大)。(2)
会员国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股金份额成正比。中国:宣传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地位;世界:推动会议进展;推动国际合作;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2)会员国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股金份额成正比。中国:宣传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地位;世界:推动会议进展;推动国际合作;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虽然没有再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接连不断,波及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战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共发生270场,其中亚洲132场、非洲75场、拉丁美洲
42场、欧洲21场,主要集中在战略地位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世界中间地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冷战后这种局部化、有限化的特征更为突出,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有限政治目的的许可范围内,已经成为当代局部战争的普遍现象。而战争的高技术化,则提供了表达政治意志和控制战争的新手段,强化着战争有限性的趋势……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缩小,而相关空间扩大了……海湾战争爆发后,施瓦茨科普夫受命统率大军收复科威特。他通过900小时的战略空中进攻和其他的100小时地面作战,以人员无一伤亡的极小代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中,战略空中进攻与防御的崭新的重要作战样式对战争胜负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张海麟、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刍议》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1)频繁性(数量多),以亚洲为主;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技术性;局部性;快节奏;强化空战和空战形式创新。
(2)二战结束后,地区矛盾、民族矛盾凸显;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对战争的制约力增强;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战争中技术含量愈来愈大;美国为称霸世界插手地区事务。
(
第
1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