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探界者”钟扬
作品背景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钟扬简介
相关知识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语言学习
词语
读音
拟南芥
jiè
第一届
jiè
黄冈
ɡānɡ
毛坯房
pī
愧疚
jiù
屋脊
jǐ
撰写
zhuàn
奇葩
pā
负荷
hè
知识整合
语言学习
词
语
释
义
避
嫌
避开嫌疑,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
鼎鼎大名
形容名气很大。
开门见山
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雷厉风行
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
跌宕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烫手山芋
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
戛然而止(jiá)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2.理解词义
文本研读
默读课文,看看《“探界者”钟扬》这篇人物通讯共写了哪几件事?
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植物学家的钟扬哪些方面的品质?
整体感知
人物通讯的阅读
思维导图
内容图示
思维导图
“探界者”钟扬
简述钟扬的身份及生命历程
总述
分述事迹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献身于种子事业
普及科学知识
悉心培养学生
探寻生命边界
寻求生之所爱
文章主旨
《“探界者”钟扬》这篇人物通讯报道了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备尝艰辛,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的事迹,突出他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奉献精神。
《“探界者”钟扬》内容总结
理解重要句段
精读思考
第1段作为这则新闻的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想想这样开篇的好处。
开篇以拟南芥在植物学界的重要性出发,
自然引出青藏高原上拟南芥的发现者钟扬,并进一步介绍了他的身份,概括了他的贡献和非凡的人生历程。开篇切入自然,感染力强,容易吸引读者。
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有众多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
在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的青藏高原,执着的钟扬发现了它。他把拟南芥栽种在自己位于西藏大学安置房的后院中,把它做成标本带回了复旦大学。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要点解读
我国古人常将身边的一些卑微、低贱之物“视若草芥”,拟南芥早先也就是一种无声无息、名不见经传的小草,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但近一百年来,随着生物学和经典遗传学的蓬勃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注意到它的研究价值。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希望在植物中找到一种繁殖快、易于在实验室培养、适于遗传操作的实验材料,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的长期落后状况。拟南芥植株较小、生长周期短、结实多、易于转换。这些特点使得拟南芥适合进行多种实验研究。
拟南芥我国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发现。
拟南芥
理解重要句段
要点解读
在“英雄”少年
这部分内容里,作者介绍了钟扬的哪些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钟扬?
自作主张参加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考试并被录取;在大学及在工作岗位上广泛涉猎多专业的学习;在感情婚姻问题上善于主导,颇有主见;从武汉植物研究所放弃副局级待遇去做了一名大学教师。
在多领域多学科均有扎实的基础,志趣广泛,“不安分”,有主见。
“达人”是个网络用语,结合通讯的第二标题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达人”在网络中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或某方面的高手。本文中指钟扬不但在种子采集和研究领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且主动承担了该领域的科普工作,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种子知识,对植物学产生兴趣。
要点解读
“接盘”也是个网络用语,结合通讯的第三标题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接盘”
一般指某事物产生不良趋势被人放弃的时候有人接受的情况?。本文中指钟扬对没有找到导师的研究生或少数民族学生都能无条件接收、积极担当、耐心教导的无私奉献、广博大爱。
要点解读
援藏16年,钟扬培养了六名博士、八名硕士,并帮助藏大建立了植物学研究“地方队”,西藏大学也拿到了第一个生物学自然科学基金。
结合第四部分内容,说说作者引用钟扬在《生命的高度》一文中这段话的作用。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钟扬在这段话里用生物界的不同物种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中“先锋者”和“成功者”的看法,表明了“先锋者”存在的重大意义,先锋者和成功者在实现生命的高度上没有差别。这段话也是作者对钟扬生命意义的肯定和赞扬,蕴含着对钟扬的崇敬。
精读思考
清晰的行文线索
写法探究
本文是以时间为行文线索并结合人物身份变化来进行报道的。首先在第一部分第三段用总结性的句子“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来引起全文。然后回忆其少年事迹,工作后的身份变化(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最后跳回到时间线索(生命延续),突出人物的贡献和生命意义。报道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选材典型
写法探究
通讯选取其少年事迹,工作后的多种身份
(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最后对时间的争夺、生命的延续等写作角度,不仅突出钟扬追寻生命的价值、彰显生命的价值、延续生命的价值这一主线,而且从他进行科研、带领团队、培养学生等多个维度立体凸显了钟扬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
正侧结合刻画人物
写法探究
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钟扬这个人物的?
a.刻画人物语言。直接引用钟扬的话,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
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a.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
b.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正侧结合的手法
正面刻画
侧面刻画
叙议结合
写法探究
人物通讯在记叙事件的同时,可以插入议论充分抒发感情,表明对所写人物或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评价,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使人物通讯超越个体人物故事,揭示生命的普遍意义和社会价值,从而更具深度和高度。
品味语言
①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赏析下面句子中标红的词。
【点拨】“不安分”本是贬义词,指人的思想或行为不稳定,在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中,还想要去做一些其他不稳妥的事情。此处用来形容钟扬不安于现状,而是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科研事业上不断进取。贬词褒用,更显出钟扬精神的可贵。
品味语言
②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赏析下面句子中标红的词。
【提示点拨】“不讲究”意思是不在乎,“不将就”意思是很在乎,两个词语音相近意思却不同。钟扬不在乎的是个人生活品质,很在乎的是“种子”,这样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钟扬致力于科研的敬业奉献精神。
品味语言
③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赏析下面句子中标红的词。
【提示点拨】“惊险”和“惊喜”,虽都有“惊”字,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惊险”写的是钟扬野外考察的恶劣环境,“惊喜”则写的是他丰硕的考察成果。两词连用,生动形象,具有幽默色彩。
品味语言
④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赏析下面句子中标红的词。
【提示点拨】“奇葩”本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在这个词多用于贬义,多指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此处指钟扬在收学生上与他人做法的截然不同,贬词褒用,语言轻松幽默鲜活。
写法探究
人物是时代的精灵,人物通讯永远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型。有句话说得好,“路为纸,地成册;行做笔,心当墨”。当代新闻人都应该有这种使命与理想,行走大地,情注笔尖,通过对个体人物的精彩描述,来反映我们所在的这个砥砺奋进的伟大时代。
写法探究
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点拨】
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
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
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
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写法探究
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文章结构
刻画人物
《喜看稻菽千重浪》
倒叙
手法
小标题
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
细节描写
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
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细节描写
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探界者”钟扬》
小标题
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概述事迹
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钟扬的颁奖词:
拓展延伸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课外收看《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钟扬
技法迁移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