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7.2《短歌行》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7.2《短歌行》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10:4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什么叫短歌?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启发后来的新乐府诗
慷慨悲凉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
曹操(155 —220)
生平介绍
军事功绩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 名阿瞒,沛国谯县人。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 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 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说曹操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 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政治措施
文学成就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善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清峻整洁,著有《魏武帝集》。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
曹操(155 -220)
时代背景
汉末建安十三年,携天子以令诸侯位居汉相的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在荆州降将们的协助下,意欲列阵横渡长江天险,一举荡平孙刘势力。曹采用庞统的连环计,用铁链连舟,使战船连成一体稳若平地,以解北人不谙水战之忧。曹看着连舟大军威武气势,深想不日即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大战前夕,以歌舞壮军威,以酒宴飨文武。席间忽闻有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触感而发,持槊边舞边歌,创此《短歌行》,意抒自己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可惜不久,孙刘联军设计火烧连舟,大败曹操,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从此天下渐成三足鼎立之势。 对于此役幸保存命而归的曹操来说,可能唯一感到欣慰的就是这首不朽的乐府词却被人们广为传唱。
注 解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过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当以慷慨
何以解忧:以何解忧
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忧从中来:内心
乌鹊南飞: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
绕树三匝: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山不厌高:满足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并没有软弱消沉,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第一层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慨?
赏 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的主要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假如诗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种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烦恼中一种积极的情感。
1.作者究竟忧什么?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抒情的两种方式: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第二层借诗经表达诗人什么心情?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一首情诗,用来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乃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第三层中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
所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第四层中“月明句”有河深层含义?
后四句表明作者的什么愿望?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艺术情感
这首诗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光阴易逝、功业难成的感慨,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主 旨
艺术鉴赏
这首诗立意深远,风格別致。它集抒情、写景、叙事、说理于一炉,而能相互映照增辉。
全篇音韵铿锵有力,韵脚或八句一换,或四句一转,既摇曳生姿,又错落有致,真能给读者以无穷的审美享受。
(2)巧用比喻。
(1)巧用诗典与事典。
(3)巧用借代。
写作技巧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喻人生短促。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比喻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原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突出地运用了________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起兴
乐观自信、顽强进取
阅读延伸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 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课外探究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小说体裁因素
《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2.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3.三国戏和话本小说的人民创作性因素
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4.《三国演义》作者因素
尊奉儒家朱熹的思想、体系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