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3《囚绿记》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3《囚绿记》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10: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囚绿记》
人教版语文课件PPT模板
01
作者简介
02
课文解析
03
艺术探讨
04
内容总结
PART 0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爱国主义革命烈士。主要从事进步文艺工作,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作品有散文诗《海星》等。
PART 02
课文解析
遇绿(1~3)
赏绿(4~7)
囚绿(8 ~ 11)
放绿(12~13)
思绿(14)
写作思路
1、这株常青藤有怎样的外形?
柔软的卷须
茂密的嫩叶
纤细的脉络、嫩芽
阅读1——7段,思考
阳光和自由
阅读1——7段,思考
2、窗外有什么力量使这株常青藤的细叶、卷须朝窗外生长?
阅读5——8段,找出文中赞美绿的句子
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阅读8——3段,思考
作者把户外生长的枝条牵进屋内,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常春藤柔软却又固执。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
“它渐渐失去了青仓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阅读8——3段,思考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囚“绿”?
2、“囚绿”为什么放绿?
(一)囚“绿”的原因
绿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绿给处于孤独、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
(二)囚“绿”为什么放绿
“我”被青藤那顽强抗争的精神感染;
另一方面“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我”要回到南方去,所以珍重开释了这“囚友”
关于“绿”
“绿”在文中的含义?它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深层含义?
“绿”的特点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自由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固执”——光明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坚贞不屈
“绿”在文中的含义
指一枝常青藤,同时也是生命,是希望,是安慰,是快乐,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于黑暗。
1.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自己;
2.渴望自由与和平、永不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中华民族。
“绿” 的深层含义
PART 03
艺术探讨
探讨
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谈谈你的理解。
探讨
文章借赞美常青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并借“有一天”重见常青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能早日获得解放。
艺术特点
1、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用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象征着多灾多难而又坚忍不拔的中华民族,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也包含着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
2、语言形象、亲切动人。
(1)《囚绿记》作者将“绿”拟人化,写出了它的朝气,执着向阳的精神及其坚贞不屈的性格,并且在描写中始终饱含情感、思绪和愿望,读来亲切动人。
(2)文章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
艺术特点
“绿”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想一想
PART 04
内容总结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写作者与常青藤的一段“交往”过程,赞美了“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了对民族光明前景的诚挚祝愿和坚定信念,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