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11:0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目标
CONTENTS
目录
01
03
02
04
拓展延伸
新知导入
新知解读
学习目标
01

马克思
马克思在特里尔的故居
《资本论》第一卷的封面
学习目标
1.了解悼词的结构,学习梳理文章脉络的依据。
2.品鉴语言魅力,体会真挚情感并学习如何赏析句段的内涵。
3. 感悟伟人的高尚情怀。
新知导入
02
齐读字音
不可估量 卓有成效 豁然开朗
嫉恨 诅咒 悼念
校对字形
繁wú( 芜 )丛杂 浅尝zhé( 辄 )止
zhōnɡ( 衷 )心喜悦 坚rèn( 韧 )不拔
诬miè( 蔑 ) 爱dài( 戴 ) fěi( 诽 )谤


dào
检查预习
liɑnɡ
zhuó
huò
梳理脉络
理论贡献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3段)
剩余价值的规律(4段)
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5段)
用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连接上下段(6段过渡)
宣传(编报宣传)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思想家
革命家

两个“对于”(总纲)
环环相扣·思维缜密
文体特点
介绍死者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及享年等。
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贡献、功绩,作出应有的评价 。
用切合死者身世、职务、贡献的悼念语结束全文,表达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哀思及对生者的激励。
述其哀
赞其功
颂其德
主体


第一部分(第 段至第 段):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以及产生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 段至第 段):
 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第 段至第 段):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述其哀
赞其功
颂其德
1
2
7
3
8
9
新知解读
03
1.抓统领全文的段落
理清文章脉络
2.抓标志性的语句
(起始句、过渡句、总结句)
3.借助文体特点
小 结
文本探究


刻骨铭心
永志不忘
万分悲痛
讳饰(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的修辞):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痛惜崇敬之情
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马克思
聆听经典诵读 感悟深刻情感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对政治迫害毫不畏惧,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比喻
文本探究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准确地表现了马克思的大公无私的高尚人格。
文本探究

对比
赏析重要句段
1.抓取关键(表现力强)的词语
2.明确修辞手法,交代表达效果
小 结
理清文章脉络的依据
如何赏析重要句段
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真挚情感
马克思的高尚品质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量体裁衣(liànɡ )给以(ɡěi)空白(kōnɡ)
B.不可估量(liɑnɡ) 嫉恨(jì) 抹杀(mǒ)
C.繁芜丛杂(wú) 诅咒(zǔ) 诽谤(fěi)
D.卓有成效(zhuō) 绯红(fēi)肤浅(fū)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驱逐 既使 水乳交溶 坚韧不拔
B.奚落 赏鉴 原形毕露 浅尝辄止
C.困顿 觉悟 眼花潦乱 食不果腹
D.爱戴 诬蔑 忠心祝愿 蛛丝蚂迹

kònɡ

zhuó







3.通过“一小部分的品德力量和热忱”与“欧洲光明未来”的对比,点出玛丽·居里的品德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使演讲的主旨更加具体,鲜明突出。

巩固检测
拓展延伸
04
课后作业
【练梳理】
1.请思考,《悼念玛丽·居里》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所悼念的都是世界上杰出而伟大的人物,这两篇文章在行文思路上有何异同?  
【练表达】
2.请按照悼词的结构,结合本文的语言特点,为你所熟悉的一位已故的伟大人物写一篇悼词。不得少于300字。
与君共勉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祝福大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