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生用时100分钟。考试结束后或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 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携狂风暴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登陆时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45英里(约233千米),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数个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会诱发地震和海啸 B.“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
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 D.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
5.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A.利用气象卫星 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北京时间8日11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据此完成6-7题。
6.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7.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
A.华南、西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
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B.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 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
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屯满粮。”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 “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是( )
A.洪涝—7、8月
B.洪涝—6、7月
C.干旱—4、5月
D.台风—7、8月
11.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得益于 ( )
A.气候变暖 B.红壤的改良
C.大力兴修水利
D.大量施用化肥
2011年7月21日零时起,汶川县突降暴雨,致使汶川生命线都汶公路多处发生泥石流而中断,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有关专家称,汶川泥石流将持续100年。据此回答12~13题:
12.材料中的泥石流发生在我国的川滇山地,其成因类型最有可能是 ( )
A.冰川泥石流 B.降雨泥石流
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13.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和相对分散的分布特点
14.关于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遥感主要用于灾害信息的空间定位 B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
C遥感技术在灾害信息获取方面具有优势,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空间分析方面具有优势
D地理信息系统既可以用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又可以对灾害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15、凌汛是指某个河段因冰凌堵塞,水流不畅,引起水位猛涨的现象。黄河的部分河段每年冬季和春季都会发生凌汛,请判断图5中黄河干流上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
A.ab段 B.bc段
C. cd段 D.de段
16.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 )
A.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回答17—18题。
17.修建水库后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 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①植树造林 ②人工降雨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读右图判断甲点在乙点的方向是( )
A. 东南方 B. 西北方 C. 正南方 D. 正北方
读右图,完成19~20题。
20、图中某点符合: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
则该点为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1、图中有关经纬线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gk = hf B.dk = fe
C.ad = bc D.ab = dc
22、下面四幅图中的地理坐标正确的
A.(90°E,60°S) B.(90°W,23°26′N)
C.(30°W,60°N) D.(90°E,23°26′N)
23、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
A.同时到达
B.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C.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
D.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24、下列格中四地所代表的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
25.泥石流的发生会导致河谷堵塞形成堰塞湖,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是( )
26.下图为泥石流多发区域,灾后重建居民点,最安全的选址是( )
A.① B.②.③ D.④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27~28题。
27.上面四幅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丙乙 B.乙甲丁丙
C.丙丁甲乙 D.乙丁甲丙
28.若绘制青岛市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哪一种比例尺图上内容最详细 ( )
A.1厘米代表50千米 B.1/250 000
C.1∶50 000 D.二百万分之一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回答29~30题。
29.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
①P为洼地 ②Q为洼地 ③P为山丘 ④Q为山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0.若b数值为200米,a数值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为 ( )
①200米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示居民点位于其省会城市的 方向。2'
描述该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4'
说说A河水文特征。4' (4)概括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征。4'
二.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B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每空2分
(2)A、B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2’,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8’
三.(12分)从2011年2月下旬以来,中国以海陆空三种方式从利比亚撤离数万名工人,被称为“史上最大海外撤离行动”。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海岸线长达1900余公里,东部与埃及交界,其他邻国有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
利比亚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钾盐、锰、磷酸盐、铜、锡铝矾土、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丰富。
(1)若我们通过海运的方式撤侨,到达上海需穿越的主要海峡有 、
、 。(6分)
(2)利比亚所在的北非地区沙漠广布,其成因是什么?(4分)
(3)从自然条件考虑,甲地及周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2分)
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一.三小题,共14分
1. .2'
2. 4'
3. 4'
4. 4'
二、两小题,共14分
1. 2' 、 2'
2. 2’、
.8'
三、三小题,共12分
1. .2'、 .2'、 .2'
2. .4'
3. .2'
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C B C B A B D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C D B C A A D B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C C B D C A A C C C
二、综合题(酌情给分)
一、14'
(1)东南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或西部高、北部高),东南低。
(3)A河流量大,水量稳定,流域面积较大(上游有支流补给),有湖泊调节水量。
(4)主要分布在沿河流、地势低平(谷地)、沿海岸的地区。
二、14’
1、④ ②
2、A.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原因:位于板块碰撞地带, 地壳活跃: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
三、12'
1、曼德海峡 马六甲海峡 台湾海峡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气候干燥
3、灌溉水源
图2
◎
C
●
B
甲
A
●
///////////////////////////////////////////////////////////
线
封
密
高二年级_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