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练习(解析版含2021中考真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练习(解析版含2021中考真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4 15:3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17.1_?????????????????????é???????????_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0?甘孜州)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完成探究,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B.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2.(2020?牡丹江)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A
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A
C.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3.(2019?盘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电源至少选用两节新干电池
C.换用2Ω电阻做实验时,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
D.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4.(2021?邹城市二模)如图在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 0.5A”,定值电阻为5Ω、10Ω、15Ω,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关于实验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上述3次实验中,都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②要顺利完成这3次实验,电源电压不能超过4.5V
③如果只有6V电源,要顺利完成3次实验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能低于2V
④用该实验器材只能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次数 电阻R/ 电流I/A
1 5 0.3
2 10 0.15
3 15 0.10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21?海安市模拟)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3V,电阻R有4个阻值(5Ω、10Ω、15Ω、25Ω)供选用,滑动变阻器R′规格为“10Ω 2A”。下列图像中,能大致反映本实验中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6.(2021?赤峰)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中,小峰所用电路如图甲所示。
(1)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    (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依次进行实验,小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二次实验时,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实验序号 1 2 3 4
电压U/V 0.8 1.6 2.4 3.0
电流I/A 0.16
0.48 0.58
(3)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4)实验结束,小峰整理器材时发现定值电阻很热,他联想到处理数据时,第四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与前三组数据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他和同组的小华就此展开讨论,认为数据差异可能是    造成的。由此反思实验过程:实验时每次读取数据后要    (写具体操作),再记录数据,减小此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7.(2021?德阳)小兰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定值电阻R(分别为5Ω、10Ω、20Ω)及导线若干。
(1)小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有示数变化,电压表示数始终为零,此时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A.电阻R短路
B.电阻R断路
C.滑动变阻器短路
(3)小兰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先后将3个定值电阻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0V,记下相应电流表示数(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次数/物理量 电压/V 电阻/Ω 电流/I
1 2.0 5 0.40
2 2.0 10 0.20
3 2.0 20 0.10
(4)本实验探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8.(2021?凉山州)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通电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小丽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4.5V不变)。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电流表几乎无示数,则故障为定值电阻R    (选填“断路”或“短路”)
(3)图乙是小组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    V;当R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闭合开关后,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端滑动从而达到控制R两端的    不变的目的;若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是5Ω、10Ω、15Ω,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是    Ω。
9.(2021?大连)某同学探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有:两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10Ω的定值电阻及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图甲是该同学连接的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将图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观察到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当滑片滑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
(3)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电阻R=10Ω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U/V 0.6 1.0 1.4 1.8 2.2 2.6
电流I/A 0.06 0.10 0.14 0.18 0.22 0.26
①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象。
②分析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10.(2021?鄂州)晓东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不变。
(1)晓东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乙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选定某一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    。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①每次改变电阻R的阻值后,要进行的操作是    ,并记下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②在做第4次实验时,将电阻R的阻值从15Ω调为20Ω后,就直接记录电流表示数,这个示数可能是    (选填A、B、C、D选项)。
实验次数 1 2 3 4 5
R/Ω 5 10 15 20 25
I/A 0.6 0.3 0.2
0.12
A.0.2A B.0.18A C.0.15A D.0.13A
③晓东同学及时更正错误,完成实验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11.(2021?盘锦)图甲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电路,电源电压4.5V,有4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供选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 2A”。
(1)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导线不得交叉)。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    。(填选项)
A.定值电阻R短路
B.定值电阻R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
(3)依次将5Ω、10Ω、15Ω、20Ω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阻/Ω 5 10 15 20
电流/A 0.6 0.3
0.15
其中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是    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是    V。
(4)为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又增加一个30Ω的电阻继续实验,其他器材不变。为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电路中需要再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才能完成实验,上述4个定值电阻中符合要求的有    。
(5)下列图像中不能大致反映实验中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12.(2021?郴州)图甲为小明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原理图。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恒定,定值电阻R0=10Ω。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指针几乎没有偏转,电压表指针迅速偏转到满偏刻度外。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假设电路只有一处故障);
A.定值电阻R0短路
B.定值电阻R0断路
C.滑动变阻器R断路
D.滑动变阻器R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一 二 三
U(V) 3 2 1
I(A) 0.3 0.2
实验中,小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都无法使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达到1V或1V以下。其原因可能是    
A.定值电阻R0的阻值太小
B.电源电压太低
C.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太大
(4)解决上述问题后,继续实验,当电压表读数为1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    A。
(5)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定值电阻R0的U﹣I图象;
(6)实验结论:当导体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13.(2021?黑龙江)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时
(1)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为三节新干电池,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    。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连线不得交叉);
(3)经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可能是    ;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    (选填:“A”或“B”)端,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
(4)图丙是小组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    V,当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闭合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端滑动,若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是    Ω。
14.(2021?吉林)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均完好,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不变,定值电阻分别为10Ω、15Ω、20Ω、30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
(1)实验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原因是电流表    。
(2)如图乙所示,导线a应与滑动变阻器的    接线柱相连。
(3)电路连接完成后,分别用10Ω、15Ω、20Ω的电阻进行实验,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实验中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为    V不变。当使用30Ω的电阻做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与前三次相同,为了继续完成第四次实验,如果只能更换电源,则电源电压应不高于    V。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实验次数 1 2 3 4
R/Ω 10 15 20 30
I/A 0.3 0.2 0.15
15.(2021?北京)小圆想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他利用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多个阻值不同且已知的定值电阻、开关及导线,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中,他将定值电阻R接入电路中,读出相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实验数据。将R换为不同阻值的另一个电阻后,小圆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了。小圆意识到自己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探究目的。
(1)请你写出小圆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探究目的的原因:   ;
(2)请你画出能够实现探究目的的电路图(可以添加适当的实验器材);
(3)依据你设计的电路图,针对小圆不能实现探究目的的原因,写出操作的方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解答】解:ABC、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由U=IR可知,滑片不动时,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
因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所以,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增大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即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故A正确,BC错误;
D、在电池节数不变、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已经增大了,若适当的加电池的节数,滑片不动时,增加电池的节数,会使电阻两端的电压更大,故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U=1V时,I=0.1A,故A正确;
(2)当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由图知I甲=0.6A,I乙=0.3A,I=0.9A,故B正确;
(3)由图象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倍数的增大,即成正比,故C正确;
(4)加同样电压时(3V),I甲=0.6A,I乙=0.3A,I甲>I乙,所以R甲<R乙,故D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A、电流与电阻在反比,A错误;
B、由图知,这个不变的电压为:
U=IR=0.4A×5Ω=2V;电源至少选用两节新干电池(3V),B正确;
C、换用2Ω电阻做实验时,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不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C错误;
D、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规律,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①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由表中数据知,电流与电阻之积为:
U=IR=0.3A×5Ω=﹣﹣﹣﹣﹣0.1A×15Ω=1.5V;
入上述3次实验中,都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①正确;
②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 0.5A”,定值电阻最大15Ω,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及分压原理有:
=,此时左边为一定值,右边也为一定值,当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连入电路时,对应的定值电阻也最大,此时电源电压最大:
即=,故电源电压不能超过:U=4.5V;②正确;
③如果只有6V电源,同上有:=,
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能低于:U′=2V;③正确;
④根据P=UI,还可测电阻的功率,④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
A、因电压表示数不变,由欧姆定律I=,即电流与R之积为一定值,故电流随R的变化关系为反比例函数,A错误;
B、换用不同的电阻时,电压表示数不变,B错误;
C、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一定值,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电阻与R的比值为一定值,故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与R的关系为一过原点的直线C,C正确;
D、定值电阻的功率:P=,即电阻的电功率与R之积为一定值,电阻的电功率随R变化关系为反比例函数,D错误。
故选:C。
二.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6.【解答】解:(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a端;
(2)由图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2A;
(3)分析数据知,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也增大原来的几倍,即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由欧姆定律可知,第三组数据测量出电阻的阻值是:R3==≈5.2Ω,
同理,前几组数据测量出电阻的阻值都是5Ω,由于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所以数据差异可能是由于温度变化导致R变大造成的。
每次读取数据后要及时断开开关,避免长时间通电导致电阻温度过高,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故答案为:(1)a;(2)0.32;(3)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温度变化导致R变大;断开开关。
7.【解答】解:
(1)①变阻器按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与电阻串联,电压表与电阻并联,如下所示:
(2)闭合开关,发现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有示数,则电路为通路,电压表示数为零,此时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R短路,故选A;
(3)根据表格数据,电流与电阻之积为:
UV=IR=0.4A×5Ω=0.2A×10Ω=0.1A×20Ω=2V;故得出的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采用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如上图;(2)A;(3)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4)控制变量法。
8.【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故变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与电阻串联,如下所示:
(2)若定值电阻R短路,电压表示数为0,电流表有示数;
若定值电阻R断路,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电压,有示数。所以故障为定值电阻R断路;
(3)图乙是小组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
U=IR=0.6A×5Ω=﹣﹣﹣=0.2A×15Ω=3V;
当R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电阻变大,分压增多,电压表示数增大,根据控制变量法知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左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U滑=4.5V﹣3V=1.5V,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0.5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15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R滑=0.5×15Ω=7.5Ω,故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至少7.5Ω的滑动变阻器。
故答案为:(1)

(2)断路;
(3)3;左;电压;7.5。
9.【解答】解:(1)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并联,如下图所示:
(2)由图知电流表选用0﹣0.3A的量程,分度值为0.1A,示数为0.3A<0.6A,所以接下来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换用0﹣0.6A的小量程;
(3)①根据描点法作图,如下图所示:
②分析数据可知,在电阻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得出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换用0﹣0.6A的小量程;(3)①见上图;②在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10.【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与开关的右接线柱相连,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如下图所示: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选定某一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然后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会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3)①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每次改变电阻R的阻值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并记下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②由表示数据可知,当电阻为15Ω时,通过的电流为0.2A,则电压表示数U=IR=0.2A×15Ω=3V,
因此当电阻的阻值为20Ω时,通过的电流应为I′===0.15A;
将电阻箱R的阻值从15Ω调为20Ω后,就直接记录电流表示数(即没有移动滑片去控制电压表示数为3V不变),
由于电阻R变大,则R分得的电压变大(大于3V),因此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大于0.15A,
与第3次实验相比,总电阻增大,则电流会小于0.2A,所以此时的电流在0.15A~0.2A之间,故选B;
③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保持不变,是定值,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故可得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①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②B;③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1.【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因此应将滑动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图所示:
(2)由实物图和选项可知,电压表无示数,说明与电压并联的定值电阻短路或者电压表外面的电路断路,而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综合两电表的情况可以判断,电路故障为电压表外面的滑动变阻器断路,故选C;
(3)由乙图可知,电流表选用的0~0.6A的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读数为0.20A;由表中数据可知,U1=I1R1=0.6A×5Ω=3V,U2=I2R2=0.3A×10Ω=3V,U3=I3R3=0.2A×15Ω=3V,因此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为3V;
(4)因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UR=3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IR=,所以电路的总电阻R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需要串联的总电阻R'=R总﹣R=45Ω﹣30Ω=15Ω,由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范围为0~10Ω,因此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串联一个阻值在15Ω~5Ω范围内的电阻,所以符合要求的定值电阻为:5Ω、10Ω、15Ω;
(5)A.电流表示数与变阻器RP接入电阻的关系式为I=,由于电源电压U、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R保持不变,因此I与RP成反比,为反比例函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因此电压表的示数与变阻器RP接入电阻的图象为平行于RP轴的直线,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分压原理可知,所以RP==,由于电源电压U、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R保持不变,因此RP与R成正比,为正比例函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阻R的电功率PR=,由于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R保持不变,因此电阻R电功率RP与R成反比,为反比例函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C;(3)0.20;3;(4)5Ω、10Ω、15Ω;(5)B。
12.【解答】解:(1)电压表的“3”接线柱已接入电路,需要把“﹣”接线柱接到定值电阻的左边接线柱,使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连好的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2)发现电流表指针几乎没有偏转,说明电路总电阻很大或断路,电压表指针迅速偏转到满偏刻度外,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所以原因是定值电阻断路导致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故选B;
(3)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若电源电压一定,由串联电路特点知:①定值电阻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②滑动变阻器电压越大,定值两端电压越小,电压表示数越小;现在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都不能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达到1V或1V以下,可能是因定值电阻的阻值太大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滑动变阻器分压太小造成的;也可能是电源电压太大造成的;
故选C;
(4)由图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0.1A;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描点连线的方法做出图像,如下图所示:

(6)根据多次测量数据描绘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如图所示,由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导体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故答案为:(1)如下图:

(2)B;(3)C;(4)0.1;
(5)如下图:

(6)正比。
13.【解答】解:(1)电源为三节新干电池,则电源电压为U=3×1.5V=4.5V。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要求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这是为了保护电路,使开关闭合后,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不会因电路中电流过大而损坏。实验过程中,因本实验探究的是“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以要求排除电压对实验的干扰,则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连入电路的电阻发生对应的改变,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2)要求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则应将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如右图所示。
(3)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这部分电路存在断路,故可能原因是:电阻R断路。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选用的是0~0.6A量程,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4)此实验中,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可以任取图像中的一点进行计算。如取(15,0.2),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UR=IR=0.2A×15Ω=3.0V。当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阻R两端的电压将增大,所以我们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来减小电阻R两端的电压,即应向右移动滑片。当将阻值为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两端电压为3.0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滑动=U﹣UR=4.5V﹣3.0V=1.5V,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得:=,则R滑动===10Ω。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小于10Ω,则无论如何调节滑片,电阻R两端的电压都大于3.0V。
故答案为:(1)保证电阻R两端的电压恒定。(2)如上图所示。(3)电阻R断路;B;0.2。(3)3.0;右;10。
14.【解答】解:(1)实验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右侧,即指针没有对准零刻度线,原因是电流表指针没调零;
(2)变阻器按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如图乙所示,导线a应与滑动变阻器的C(或D)接线柱相连接;
(3)由表中数据,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表示数为:
UV=IR=0.3A×10Ω=3V;
设用30Ω 的电阻进行实验时,若要保证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设电压表示数为U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分压原理有:
=,=,
解得U=5V;
(4)分析表中数据有,当电阻为原来的几倍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故答案为:(1)指针没有调零;(2)C(或D);(3)3;5;(4)反比。
15.【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小圆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探究目的的原因:没有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2)要能够实现探究目的,需要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通过移动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路图如图所示:
(3)①开关断开,将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处,电压表和电流表调零,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到适当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把U、I1和R1记录到表格中;
③断开开关,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将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记录I2、R2;
④仿照步骤③再做几次实验,把电流和电阻记录在表格中。
故答案为:(1)没有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2)如下图:

(3))①开关断开,将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处,电压表和电流表调零,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到适当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把U、I1和R1记录到表格中;
③断开开关,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将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记录I2、R2;
④仿照步骤③再做几次实验,把电流和电阻记录在表格中。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