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上
统编
语文园地八
课时目标:
1.能梳理、总结如何找书读的方法。(重点)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重点)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互相交流你喜欢读的课外书;
说一说你是怎样找课外书来
读的。
你们平时都喜欢读一些什么书呢?
文学作品
历史故事
人物传记
科普读物
你是怎样找到这些书来读的呢?
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读了《我的“长生果”》,我对课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
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
如《忆读书》中提到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
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
如读了《安徒生童话》,对童话类的书比较感兴趣,就可以找一些童话类的书来读。
我觉得冰心的《忆读书》写得很有趣,便找了她的其他作品来读。
从感兴趣的作家的作品中找书读
如学了《忆读书》后,在找课外书的时候可以去读读冰心的其他书籍,如《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还可以,根据不同题材、体裁来找书读;根据同学的推荐来找书读;去图书馆、书店“淘书”读。
词句段运用
总结规律,综合运用
体会三个比喻句的妙处,说
说你还能把书比作什么。
通过语句排序,了解阅读和
写作的关系。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句话出自本单元的课文《我的“长生果”》。
把书比作长生果,形象地揭示了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奥赛罗》。
把书比作营养品,表明书是人类的精神财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出自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散文《走遍天下书为侣》。
把书比作朋友、故地,表达了对书浓厚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2
书是人类的良药,帮助人们医治愚昧的顽症。
3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4
书是雄鹰,带着我们的心灵飞往更广阔的未来。
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这几句话主要讲了阅读和写作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在讲“吸收”,第一句是总述,第三句是具体说明;第四句中“阅读和写作”这句话,提示要先排列阅读的句子,再排列写作的句子。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1
4
2
5
3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
2.引导学生结合两首诗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并通过多种形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第二课时
书写提示
观察实践,指导书写
了解欧阳询,欣赏欧阳询的
楷书作品。
人物简介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初唐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有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行书《行书千字文》等。
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
知识锦囊
《九成宫醴泉铭》 铭文与碑文分别出自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和以直言谏君而闻名的宰相魏征之手。此碑的书法境界,堪称欧阳询的“登峰造极”之作,是为“天下第一铭”“中国第一楷书”。该书作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局部)
《九成宫醴泉铭》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观书有感》,用自
己的话说说大意。
结合两首诗谈谈自己的读书
体会。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一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其二
自由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两首诗是什么意思。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一
古诗大意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辉和浮云的影子都在湖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水源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其二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动而行。
古诗大意
昨天晚上,春江水涨,漂浮起来的大战船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往日舟大水浅,很多人白白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推不动它,而现在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了。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其二
合作探究
《观书有感》(其一):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这两首诗似乎在描写景色,却为什么以“观书有感”为题呢?
《观书有感》(其二):以泛舟为例,让我们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读书须积累,当积累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自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