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15:4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
背景导入
6 狼牙山五壮士
六语上
统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2.能列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能结合关键词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重点)
0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02
理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读感知
齐读生字词
日寇
绷紧
崎岖
抡胳膊
全神贯注
攀登
坠落
山涧
手榴弹
悬崖绝壁
雹子
屹立
眺望
热血沸腾
guàn
fèi
斩钉截铁
kòu
bēng
lūn
zhuì
qí qū
jiàn
liú
báo

tiào






温馨提示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会写字









“寇”字下部“元”的竖弯钩要伸长,中间“又”的末笔变长点。




敌寇 贼寇
皇冠 张冠李戴
书写指导

“贯”字上部是“毌”,不要写成了“母”,注意中间的短竖两边不出头。




贯彻 全神贯注
习惯 惯性
书写指导

“悬”字上部“县”里面是两横,不要多写,下部的“心”稍扁,托住上部。




悬挂 悬崖峭壁
县城 昙花一现
书写指导

“雹”字上部略扁略,下部“包”的撇写短,末笔写伸展。




冰雹 雹子
包括 抱负
书写指导
全神贯注
眺望
屹立
崎岖
形容山路高低不平。
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从高处远望。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词语解释
写近义词:
屹立——( ) 全神贯注——( )
矗立
聚精会神
昂首挺胸
斩钉截铁
居高临下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词语解释
用“斩钉截铁”造句
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行!”
“狼牙山五壮士”指的是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着给每一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谁能根据前面的线索,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能体现五位
壮士英雄气概的语句。
找出关键词句,体会英雄气概
交流讨论相关语句,说说你读完
这些句子的体会。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 ? ? ?
?
? ? ? ?
结合这些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斩钉截铁
体会到马宝玉说话时的语气和坚定的态度。

感受到班长在生死抉择面前坚决果断。
热血沸腾
体会到战士们对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 ? ? ?
?
结合这些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 ?
? ? ? ?
抢前一步
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
夺过
猛地举起
感受到班长马宝玉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找一找类似的词句,和大家谈谈你的体会。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课文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第1~3自然段写马宝玉等人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在可以撤退的情况下,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诱到棋盘陀上,这种行为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难点)
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了绝路,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让我们深受感动。这节课我们将聚焦第2自然段,关注其中对人物群像和每位英雄的个体刻画,从而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默读课文,找一找上节课提到的对具体某一个战士的描写。
聚焦重点段落,体会点面结合
找一找对五位战士的概括描写,
感受点面结合的写法。
聚焦个体:
班长马宝玉——
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
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往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
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
具体描写每位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这种对个体的聚焦,我们称之为场面描写中的“点”。
概括描写: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
描写了团队战斗的群像场面。
开头对五位战士和对战斗场面的概括描写就是一个“面”。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也就是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叫“点面结合”。
再读相关的句子,说一说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点面结合的这种写法就好像拍电影似的,镜头从远到近,从整体到个人,有一定的顺序。人物的形象很鲜明,读了让人肃然起敬。
拓展延伸
欣赏《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片段,说一说你的感受。
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和大家说说吧。
合作探究
战士们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但是他们的脸上却“露出胜利的喜悦”,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这里“露出胜利的喜悦”,一方面是因为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安全地转移,他们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相信革命队伍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敌人终将被打败。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名字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结构图示
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敌众我寡
痛击敌人:英勇奋战
引上绝路:斩钉截铁
顶峰歼敌:决一死战
跳下悬崖:壮烈豪迈
英勇顽强
视死如归
课后
作业
1.为了纪念五位壮士,当地人民政府修建了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说些什么?
2.课下可以找一找《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