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们知道哪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呢?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巧渡金沙江
知识锦囊
长征:指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行动。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千难万险的伟大壮举。
这首诗完成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创作背景
5 七律·长征
六语上
统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大意。
2.朗读课文,能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01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02
借助工具,理解词语,感知诗意。
初读感知
朗读节奏
根据下面的朗读节奏,自己再读一读诗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
七律 · 长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崖
“崖”字上部的“山”宜扁,两个“土”的第二横略长。
辨
字
识
记
山崖 悬崖绝壁
天涯 天涯海角
书写指导
索
“索”字中部的“冖”要写得宽一点,盖住下面,下部不要写成了“系”。
辨
字
识
记
铁索 思索
要素 因素
书写指导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比喻路途艰险。
【等闲】平常。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
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诗句解读
注 释
翻 译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
令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
绝的样子。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诗句解读
注 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磅礴】(气势)盛大,本课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诗句解读
注 释
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翻 译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玉树到四川
宜宾这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中西部。
诗句解读
注 释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
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
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
使人感受到深深的寒意。
诗句解读
翻 译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
山,人人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诗句解读
注 释
翻 译
自由朗读诗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的基调是慷慨激昂的。
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气势,读出这种激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难点)
新课导入
听音乐
听完歌曲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
精读诗歌,体会感情
研读诗句,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
万水千山
远征难
不怕远征难
读一读诗句,说一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红军“远征难”?又从哪里看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
只等闲
“等闲”二字显示了红军将万水千山一瞥而过的轻松神态,表现出红军不畏困难、藐视敌人、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五岭逶迤
远征难
不怕远征难
腾细浪
乌蒙磅礴
走泥丸
绵延几千公里的五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夸张
作者巧妙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绵延起伏的五岭,不过像细小的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犹如脚下滚过的泥丸。从而突出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 云崖
远征难
不怕远征难
暖
大渡桥横 铁索
金沙江、大渡河这一“暖”一“寒”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这里是说云崖“暖”和铁索“寒”吗?
寒
作者用“暖”“寒”两种感受进行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从中我们更能感受到长征的“难”,也能体会到红军的英勇无畏。
知识锦囊
金沙江地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毛主席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佯攻贵阳,威逼昆明,指挥红军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终于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
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
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
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岷山千里雪
远征难
不怕远征难
喜
岷山是长征的路程,翻过雪山,预示着长征的最后胜利。“更喜”二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思想
结构图示
大
无
畏
的
革
命
乐观主义精神
延伸阅读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课后
作业
战争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仍然光芒万丈。学完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想法?你会怎么做呢?试着动手写一写。
小练笔